搜尋此網誌

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垃圾

我們公司有位高階主管自視甚高,講話很不客氣,或許有人覺得都當到這麼高的職務了,講話也不用客氣,但這位高階主管曾當面罵一位同事是“笨色”(垃圾的台語),我認為這人的修養真的欠培養。今天這位愛罵人的主管寫了一封e-mail,無聊的我看到他的e-mail 就很想好好地給他批一下。

其原文如下:

To accelerate our promotion speed on new products line, we will send by email on our new products flyer information to your account customers by Mike. We will send attached flyer with 新年賀卡. Anyone of you will 自願 製做新年賀卡for this or recommend one for us? We are appreciated your kindly helps.
The first mail to your customers is on Brand A products line. The flyer is as above attached.


To accelerate our promotion speed on new products line,
這句子好囉嗦,直接用to speed up the promotion….取代to accelerate our promotion speed不就好了嗎?

we will send by email on our new products flyer information to your account customers by Mike
這在寫什麼啊?如果沒有後面的by Mike 還勉強ok,但加了by Mike 就不通啦!
如果是我寫,我會改成
Mike will e-mail our new product flyer to your account customer,e-mail可以當動詞(e-mail或email都可以,看個人喜好及勤勞度,但我想將來會越來越多人用email,因為可以少打一個破折號),不用再send by email,多累贅啊!

We will send attached flyer with 新年賀卡.
不懂這句幹嘛不和上一句結合在一起?
新年賀卡是New Year eCards(因為是電子賀卡,所以還是用eCards比較好),書寫英文句子中夾雜中文是最讓我詬病的(你誰啊!誰管你詬病不詬病啊!)

Anyone of you will 自願 製做新年賀卡for this or recommend one for us?
Will anyone of you volunteer to make/create the New Year eCard for us?


We are appreciated your kindly helps.
這句最離譜,不可原諒,應該回國中重唸文法。
不該用被動式(are appreciated)卻用了, 形容名詞(help)該用形容詞(kind)他卻用了副詞(kindly), 不可數名詞(help)卻加了s.

如果覺得一定要用kind才能表達感謝之意,那就We appreciate your kind help. 但我覺得這是脫褲子放屁,簡潔一點We appreciate your help. 即可。
如果堅持要用被動式,可用Your help will be appreciated. 但個人認為被動式少用為妙,因為被動式是一種不負責,沒作為的表現方式,除非不得已(例如你不知道是誰做了該動作),否則少用。

The flyer is as above attached. <--這是什麼? 是不是The flyer is attached.或The flyer is as the attachment.比較通一點? 正式一點可以用The flyer is attached herewith. 但這樣很做作又累贅。

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沒得抱怨

前幾天在健身房上課時教練問我都怎麼除腋毛,怎麼完全沒痕跡?這問題不是第一次有人問我,對於問的人我覺得很抱歉沒辦法幫到忙,因為我是沒腋毛的人,所以沒有什麼密技可以傳授。感謝父母把我生得好,我的頭髮很多,但看不見的毛很少。我有位朋友和導演李安有相同想法,覺得腋毛很性感,不應該除掉,但當大家進電影院去看“色戒”時,多數人還是被湯唯的腋毛嚇到了。

腋毛該除掉才是有禮貌嗎?我記得以前小時候看成年女人都沒在除腋毛的,現在卻變成露出腋毛是不禮貌!只能說現在女生除腋毛是主流,如果你要穿無袖衣服,除腋毛是必需的,不然會讓人很驚嚇(像我的教練)。

當紅部落客宅女小紅曾寫了一篇有關除腋毛的文章,我才知道腋毛對現代女生而言是欲除之而後快的東西,但常剃常拔會造成腋下皮膚鬆弛,於是聰明的醫生見此需求,推出雷射除毛,聽說還可以美白緊緻腋下那兒呢!啊~還好我都不用煩惱這些。

昨天,我姊姊打電話告訴我她健檢結果說血紅素過低,造成她常頭痛,嚴重時還會皮膚過敏(蕁麻疹),而血紅素過低的元兇就是生理期血量過多。聽完她敍述她的血流量時,我想如果我像她那樣,可能早就暈倒在家而沒人知道,我慶幸我是量很少的人,而且我是常常生理期來了才知道,也不會不舒服(可能比較累一點),不像有些女生會知道那個東西快來了或是很痛之類的。

雖然我長得不美,但以上這些“優點”都讓我沒得抱怨,所以還是要感謝父母生得好哇!

最後,來講講腋毛的英文吧,腋下(又叫胳肢窩)的英文是armpit(很好記吧!),所以腋毛就叫armpit hair。

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譯文的毛病-用名詞代動詞

最近在看思果先生(沒錯,就是那位我們中學都讀過他作品的思果)寫的'翻譯新究',書的後半段提到了譯文時常出現的毛病,這些毛病是受了英文影響而養成的;簡單講就是長期受到英文表現法的影響,導致譯文不像中文。看了覺得有點可怕,可能自己已經多次犯了這些毛病還不自知呢!

「用名詞代動詞」是作者提出的譯文的第一個毛病,就是把一句話套在一個用名詞構成的句子裡。我承認我中文不好,所以這句話我不是很懂,沒關係,來看看例句馬上就能明白了--

「人們進行了一項歷時一周的觀察,對這個新單位已獲得初步的認識。如果再經過一項和外國同樣單位的發展情況的比較,相信可以獲致較佳的認識。」

以上是外國語式的譯法,作者認為--
「觀察了一週」是一句話,我們不說,卻一定要套在一個用名詞構成的圈子裡「進行了一項歷時一周的觀察」。
「已經略知梗概」不說,卻一定要說「獲致了初步的認識」。

如果給一個沒讀過外文或翻譯的人寫,他可能會寫成「大家把這個新機構研究了一個星期,已經略知梗概,如果再拿它和外國同樣的機構比較一下,相信會更明白些」,可能有些人會認為這種譯文不夠雅,但不可否認,它比較像中文。

其它類似的例子--
作了一次私下談話(held a private interview)
作了五年的奮鬥(為什麼不說「奮鬥了五年」?)
進行了為期三日的研究(這個「為期」是可怕的,「研究了三天」就夠了)
做些什麼商談(「談些什麼」)
得到更大的安全(「更安全些」)
從事種種預防措施(「採取種種預防措施」雖然也是用名詞套出來的,但還是比前面的譯句好些)
從事一次航行(「航行」就夠了)

提出答覆(「答覆」)
實行自殺(「自殺」)
作了一個九十度的轉彎(「轉了個九十度的彎」)
作了五年奮鬥(「奮鬥了五年」)
作重大改革(「大加改革」)
對他進行勸告(「勸他」)
在老鼠身上進行試驗(何不說「拿老鼠做試驗」?)
發生損壞(「損壞」)
人民無法獲得較佳的生活(「人民生活無法改善」)

接受國內最好的治療(「請國內最好的醫師替他看病或治療」)
使他接受人工呼吸(「替他行人工呼吸」)
接受手術(submit to operation,「動了手術」)

接受是個可怕的字--
「我即將開始接受一種更重要的教育」為什麼不說「我就要受更重要的教育了」?按這句原文裡未必有accept這個字,這句英文可能是 I was to have even more important instruction.

I received a medical examination. 這句裡的received不一定用「接受」,說「我檢查了身體」不是很明白嗎?

to provide basis的一般譯文「提供基礎」,不過「基礎」實在無法「提」而「供」給。如果是 It provides a basi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就可譯為「(『此舉』等等)替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其實語言是活的,隨著時代在變,它也會隨著我們的使用習慣而變,很可能上面所提的那些不像中文的譯文有一天會變成主流用法也不一定。不過我很同意作者大部份的指正,也會在使用中文時提醒自己是否寫了或講了英文式的中文。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許多「第一次」的旅行

十二月初的帛琉潛水行是個累人又豐碩的潛水之旅,這一趟我遇到好幾個「第一次」,包括,第一次去帛琉,第一次連續潛水不會冷,第一次近距離看魟魚,第一次與鯊魚面對面,第一次放流,第一次在水中被要求拿相機拍攝,第一次被水母團包圍,第一次懂事以來坐船坐到吐,第一次覺得不想上岸,還有第一次潛水潛到傷痕累累。

在帛琉一開始潛的第一,二支其實讓我有點失望,應該說與我的期待有落差,感覺帛琉的海中世界並沒有比菲律賓豐富,直到第三支在德國水道看到鰏魟我才覺得這趟是值得的。當我和潛伴們跪在海底等待一陣子後,突然一陣騷動,接著看到漂亮的鰏魟優雅地游過來,我讚嘆上帝創造如此美麗的生物,接著又有好幾隻鰏魟盤旋在我們上頭,離我最近的一隻從我後上方「飛」過,估計我與魟魚最短的距離不超過三米。

這次的潛水行,不管是體力或穩定度,我都進步很多,教練和潛伴很放心地丟下我自由行動(當然沒脫隊),甚至把相機交到我手中(真驕傲,呵),而我第一次擔任拍攝者就遇到要用流勾放流及與鯊魚面對面,地點是烏龍水道。烏龍水道有流,而且還不小,當導潛一個手勢要我們準備勾流勾,大家都手忙腳亂,因為要找到地方勾流勾又要找個好點賞魚,我不知好運還是怎樣,勾到了一個好點,非常前面,距離鯊魚群約二,三米,拿著相機的我一直按快門,好過癮吶!有人問我不緊張嗎?並不會,我知道大部份的鯊魚是溫和的,並不是所有鯊魚都具攻擊性,而且人類其實不是鯊魚的菜,所以當長約二米的鯊魚在我面前我並不會緊張。

對於此次潛水,我的心得,
1.體力要好—因為一出船就是三支氣瓶,不上岸,甚至在船上吃午餐,因為揺晃的關係,在船上是吃不多的,再加上每支氣瓶間只相隔30-40分鐘,所以體力不好是不行的。

2.若有帶相機下水要多兩公斤配重—我第一次帶相機下水一直沉不下去,BC 的氣都排光了還沉不下去,幸虧導潛把我拉下去。後來我想到相機有防水盒包覆著,有浮力,所以才潛不下去,於是我在潛下一支時多加了兩公斤配重就輕鬆下去了。

3.船潛要帶酸梅或有酸味的糖果以防止想吐。(如果忍不住吐了也沒關係,魚兒們很樂意幫你清除嘔吐物)

4.要戴手套—我就是沒帶手套才傷痕累累,在水中時不時會碰到礁石,手很容易受傷。手套一定要合手,不合手的手套很難準確按快門。

前頭的片相是帛琉的潛點地圖。我的相機沒有防水盒,不能下水。我在水中所拍的鯊魚還有水母相片得等教練整理後才能補囉!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在澳洲的鱷魚先生被魟魚的毒刺刺死前,我還滿喜歡魟魚的,它有魚和鳥的特性,看起來就像在水中飛行。幾年前鱷魚先生被刺死的新聞讓我誤以為魟魚是危險的生物,所以看起來不再那麼優雅了。不過最近在動物星球頻道看到介紹帛琉的魟魚(帛琉的海域很適合魟魚生長)讓我改觀,再過兩週我就要前往帛琉潛水,我知道會在那兒看到很多種類的魟魚,所以很有興趣地看了節目。


魟魚是很溫和的生物,牠只吃浮游生物,牠身體底部的過濾板的功用就是把海水和浮游生物過濾開來。牠的毒刺是用來防禦像鯊魚這種比較具攻擊性的生物,人類被刺死的例子並不多,據說鱷魚先生是直接被毒刺刺到胸腔,離心臟近所以死亡。

照片是一位叫Sandra Critelli的美國攝影師在墨西哥灣拍到的魟魚大遷移,非常壯觀。我想,我應該沒機會親眼看到這種場面。

最後,魟魚的英文叫做Ray,很好記吧!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簡報聖經

這本書是我多年前買的,當初是因為在Toastmasters需要做進階級演講才買的,當時我隨手翻了翻覺得不實用就把它擱一邊了,最近因為工作上需要做簡報才又把它拿起來看,沒想到,竟讓我對它完全改觀。這是一本值得看的工具書,如果你常常需要做簡報的話。

本書共有十三章,內容從簡報五戒,聽眾至上,經典開場白,視覺溝通,簡報格式,到活用措辭。中間有些章節,尤其是簡報製作及牽涉到技巧的部份我在此直接跳過,當然其中不乏極實用的建議,但我卻想推薦最後三章。前面的章節重點在幻燈片(也就是簡報內容)上,後面三章則是著重在口語表達部份。

我不是反應快的人,沒辦法在未準備好的情況下上台演講或做簡報,一定要練習再練習我才敢上台。但我發現很多人沒在練習的,我有朋友就是這種人,做完power point檔就可以上台了,我佩服這種人。作者說,很多他的客戶認為「口語練習」根本是雕蟲小技,覺得在別人面前「表演」很不自在,他們都想直接跳過這個過程,這些客戶老是對作者說:「別擔心啦!我會在正式簡報前彩排一次,一切都不會有問題的。」

不幸的是,作者看過太多企業人士的簡報彩排,每當幻燈片閃過螢幕時,簡報者總是瞄一眼幻燈片,嘴上說「好的,看到這張幻燈片,我要談談我們的業績收入…然後這張幻燈片,我要讓各位看看本公司的研發團隊。」聽起來很耳熟吧?這種彩排根本沒效果。大家都看過這種場面,簡報者不是一邊忙著點選電腦上的幻燈片就是翻閱幻燈片資料夾,然後嘴裡一邊唸唸有詞,但大家都聽不懂。

真正的口語練習是要大聲說出來,就像你在正式簡報場合中的表現一樣,口齒清晰地表達要點並有邏輯地陳述你的內容。

當簡報重點有了,該有的邏輯也有了之後,還不算完整,這樣的簡報聽起來會不連貫,而且很無聊。比如,我們常會看到一些經驗豐富、老成持重、信心滿滿的主管,站在台上侃侃而談。不過他們說話的方式都千篇一律:老是點一張幻燈片,然後說:「現在我要談的是…。」然後就直接切入內容。接著點選下一張幻燈片,又說:「現在我要談的是…。」,如此綿綿不斷,直到簡報結束。這樣的簡報不僅毀了連續感和流暢性,也對聽眾造成困擾。簡報者沒有提供聽眾幻燈片背後的關連性,所以聽眾只能一次看到一顆樹,無法綜覽全局。這些幻燈片沒秀出來的環節就要藉著簡報者的嘴,把它們串連起來。

這些關連性主要以兩種形式呈現:「內部串場話」,就是在把一張幻燈片和另一張幻燈片做有意義的串連;「外部串場話」,也就是把簡報各部份和聽眾串起來的言詞內容。

書內仔細介紹了十二種內部串場話,七種外部串場話,因為我本身不是業務,所以不是所有的內部串場話都適合我,但確實有好幾個非常實用,至於外部串場話,則可以視自己的個性及簡報屬性來選擇。比如其中一種外部串場話是我一直不敢也不想嘗試的,那就是問問題,問問題需要事先規劃並做好各種應變措施,及準備好每個應變措施的後續細節。這對我來講太複雜了,所以我用了「直接參照」這個外部串場話在我上週的簡報上:直接參照也有好幾種方式,上次簡報我用的方式是說一個和台下聽眾有關的故事(事實),也真的引起了聽眾的討論。這就把簡報內容和聽眾串起來了。

雖然上台簡報令我反胃,但有了這本工具書,突然覺得上台簡報沒那麼可怕了。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單字新應用-duck

我最近在看「Up in the air」這本書,看小說有個好處是可以學到生活化的英文,這是在一般學習英文書裡學不到的。

今天來分享一個很簡單的單字-duck,duck 我們最知道的是當名詞時是當鴨子,但當動詞我們似乎沒在課本上學過。

在「Up in the air」裡主角Ryan這樣說,…I may have to duck her, I'm afraid. She was too old for me…,在這裡duck 是躱避的意思,duck 在字典裡有迅速低頭、躱避的意思。主角Ryan 說他在飛機上遇並聊得很開的那個女的對他來講太老了點,如果再次遇到他可能會躱開她。

簡單又有力,是吧!

《苿莉人生》(Persepolis)

這是一部兒童可能會看不懂的卡通片。

《苿莉人生》改編自旅居巴黎的伊朗籍漫畫家Marjane Satrapi的自傳漫畫書,故事講的是在伊朗的獨裁政治與保守文化體制壓迫下,一位名叫瑪琪的伊朗女孩的成長故事。

瑪琪的父母在巴勒維國王當政時期接受了西方教育薰陶,對生活及教育傾向開明開放,但巴勒維王朝政府在伊斯蘭革命中被推翻,新政府的高壓統治讓瑪琪的父母焦慮,於是把瑪琪送到國外求學,在國外的瑪琪不快樂,她自覺是個外國人,流浪多年後她決定回國,但回國後她被自己同胞當成外國人,她得了憂鬱症。在經歷上大學,結婚,離婚,她再次出國。

這是一部有點沉重的卡通片,主政者把國家帶往何處對人民的影響之鉅是我們無力想像也無力插手的。人民永遠是受害者。

我喜歡片中瑪琪那充滿智慧的祖母,
一次瑪琪為了逃避警察的詢問而嫁禍於路人,回家後她告訴祖母,祖母很生氣地指責她,她回答她不得不這樣做,她沒得選擇。她的祖母卻說,你永遠有選擇。這是一句多有智慧的話啊!

《苿莉人生》不像皮克斯出產的電腦動畫那樣精細,它是手繪,線條簡單,幾乎只有黑白兩色的構圖卻不會讓人覺得單薄,反而呈現出一種成熟的意境。

《誘.惑》(Doubt)

故事講的是六十年代一個天主教學校的保守女校長(安修女)因看不慣該校Flynn神父的新派作風而處處檢視神父的一些她不能苟同的作為,剛好一位年輕的修女看到Flynn神父與校內唯一黑人男孩的奇怪舉動而上報給安修女,此舉正好讓修女校長有了可以指控神父的依據。

本片講的是懷疑的力量,安修女因為相信自己的懷疑(懷疑Flynn神父和男童有姦情),在毫無證據之下指控Flynn神父犯姦淫,更可怕的是她進一步虛構故事逼退神父。最後的結果是神父選擇離開,安修女卻如片尾自己所說的付上代價,這裡的代價不是社會條件或職位的損失而是信仰的跌倒。

電影並沒有交待到底神父有沒有侵犯男童,它讓觀眾自己判斷。

我喜歡Flynn神父的那一篇有關八卦的講道-
有位愛講人八卦的婦女夢到上帝的一隻大手指指著她,她去找一位神父告解請求原諒,神父要她回家拿個枕頭到屋頂用刀把它割破,婦人照做後回到神父那兒,神父問她發生什麼事,婦人回答羽毛飛散四處,神父要她再回去把飛散的羽毛撿回來,她回答說這不可能。神父說這就是八卦。

這是一部很有深度的電影,不見得要應用在信仰上,生活上我們如何判別一個我們不熟的人,是根據片面印象而做出武斷結論?還是基於欠缺進一步的認識而保留結論?有時武斷的結論會像八卦一樣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主角們的表現讓人讚嘆。看DVD時如果我很喜歡看導演解說(如果有的話),聽導演講最後一場戲,飾演安修女的梅莉史翠普因為信仰的跌倒而崩潰的戲,你不得不佩服梅莉史翠普的出神入化之功力。

再一次,中文片名翻得很糟糕,和電影根本八桿子打不著哇!

《分手快樂》(Marie and Bruce)

這部片子是在講Marie和Bruce這對結婚多年的夫妻,從一早起床到當天結束的全部生活。Marie已經對Bruce已沒感覺甚至厭惡他,就在這天Marie決定要離開Bruce,並決定要在晚上和Bruce參加完朋友的聚會後跟他坦白。

白天兩人個自渡過,晚上聚會完後兩人到了一間餐廳用餐,Marie告訴Bruce她要離開了,Bruce卻享受在餐廳的美食裡,不把Marie的話當一回事。

最後兩人似乎和好似的回到家,結束一天。

我想這部片想講的是夫妻之間的倦怠感及由於過於習慣而產生的厭惡感,讓人想一走了之,但事情豈是說切就切那麼容易的。

我不喜歡這片子,原因有二,

一是改編自舞台劇的本片仍沿用舞台劇的表演方式,有些誇張。這種誇張和伍迪艾倫的東西又不同,伍迪艾倫的片子也常有主角對著觀眾講話或是表演誇張的橋段,但我卻能接受。我想可能是Woody Allen的電影比較witty,比較輕鬆的關係,而本片不只一點都不輕鬆,還滿有壓迫感咧!

二是劇情中穿插著非現實的場景/隱喻(比如Marie躺在草地上有海水漫延上來或是藍寶石把人縮小)老讓我覺得很不耐。愛蜜莉的異想世界一樣也用了非現實場景,但我卻能接受,我想可能是電影步調太慢,太沉的關係吧!

最後,中文片名翻得很爛,有誤導人之嫌。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CHANEL J12

我有一隻很重很粗獷的潛水錶,會買它是因為某一年CHANEL出了粗獷型女錶,因為買不起香奈兒的錶,所以買了平價一點的LICORNE。前天看到CHANEL J12腕錶為慶祝十週年,推出一款神秘逆行腕錶(Rétrograde Mystérieus),就是照片上這款,全球限量十只,台灣一只都沒分到。它特別的地方是錶冠從傳統的側邊移至錶面上,這樣一來錶冠就會擋住分針,分針就走不過去了。這就是它特別之處,分針在走到2點鐘位置時會逆時鐘走,在十分鐘內分針會從2點鐘位置走到4點鐘位置(也就是十分鐘內分針會逆時鐘旋轉300度),到了4點鐘位置,分針再次轉向,變成順時鐘走。在分針逆時鐘走的時候,6點鐘方向會有數字顯示現在是幾分。當分針順時鐘走時就和一般傳統腕錶相同。按這裡看廣告短片。




我覺得這個設計很有意思。腕錶本身更是漂亮的沒話說。









說到香奈兒,順便講講我上週看的《時尚女王香奈兒》(Coco before CHANEL)。這是一部光看英文片名就知道在講什麼的電影,它在講香奈兒女士在成功前的故事。看完片子,我心裡只有兩句話,除了有才華還要有親密愛人金援,事業成功機會比較大。

片子不好看,一來選角不對,奧黛莉杜朵或許適合還算率真時的香奈兒女士,但卻沒有把香奈兒女士的野心與城府演出來。再來,或許是資助本片的香奈兒集團為顧慮形象而讓故事變得礙手礙腳,比如說她週旋於兩個男人(貴人)之間的表現都避重就輕,整部片看下來,會讓人覺得像在看宣導片。而服裝設計部分也沒有著墨多少,很不精彩。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型男飛行日記(Up in the Air)

這是我看的Jason Reitman(傑森萊特曼)執導的第三部作品(其實他也總共才導了三部片),另兩部是《鴻孕當頭》(Juno)及《銘謝吸煙》(Thanks for Smoking)。在國內,《型男飛行日記》算是知名度最高,可能因為男主角是喬治克隆尼的關係。但《型男飛行日記》沒有因為卡司強大而比另外兩部片好看。如果你很喜歡《型男飛行日記》,你會更喜歡《鴻孕當頭》,雖然後者的格局比較小,但整體表現卻非常亮眼。如果你還在考慮該不該看《銘謝吸煙》,可以放心,不會讓你失望的。

《型男飛行日記》的故事背景很有趣,男主角萊恩一年有三百多天飛來飛去到各地去幫其它公司老闆做他們不願做的事-解聘員工(這梗還算特別)。他的感情世界就像他的工作一樣,與人切割,雖然他不拒絕女人,但不想被束縳,也不嚮往婚姻(說穿了,他不想讓人深入他的生活,包括家人),這樣的玩家奉行的原則就像他主張的背包理論一樣,清空再清空,否則背包內東西(無論是物質上,如房子車子,或是精神上,如人際關係)越多你越寸步難行。但當玩家碰上玩家,動了情,想定下來…無奈,對方已婚,只想玩玩。

現今網際網路的普及讓我們不需和人面對面接觸就能輕易完成工作(甚至連分手都靠傳簡訊),但有些事情是無法光靠網路就可以的。萊恩所屬公司新來的年輕小女生娜塔莉建議公司用視訊執行資遣工作可以省下員工差旅費,在和萊恩實地執行過幾次資遣任務後她發現原先的視訊提議太理想化。雖然萊恩反對娜塔莉的視訊計劃,但他那外表看起來灑脫的人生其實也是另一種型態的不與人溝通/交通。

旅途中,當航班因某種因素而被取消,或是你突然想改變目的地,航站永遠有你可以搭的別班飛機;人生也是,不管你遇到什麼事,人生的航站永遠有你可搭的下一班飛機。

瀟灑又有點哀傷的角色喬治克隆尼演起來駕輕就熟,不是說他演得不好,而是你會覺得這角色對他而言太簡單了點。至於飾演女玩家艾莉的熟女演員也演得不錯,不過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她的美臀(雖然出現時間才1,2秒),到現在,一講到這部片我腦中出現的畫面就是她那光著身子只在腰間繫條紅緞帶的翹臀啊!想必是有練過的。

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超爆笑腹語秀-分享

最近因為常上一個英文學習網站而迷上Jeff Dunham 的超爆笑腹語秀,YouTube 有很多Jeff Dunham 的影片可看,他有好幾個玩偶,每個玩偶都被他賦與不同的個性,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已故恐佈份子Achmed,我第一次看這段秀時真的快笑翻了。

國內有個很厲害的人,叫柯小毛,他把Jeff 的秀都翻成中文了,如果你不想看有中文的字幕可以上YouTube找。如果你對一些日常用英語很熟練的話,相信你會非常喜歡這段影片的。

要看柯小毛翻譯的這段影片請點
這兒

註:看影片純粹娛樂,我無意挑起種族戰爭,請勿筆戰。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第十三個故事

這本小說是將近一年前朋友放我這兒沒拿走的,當時有試著拿起來看,但好幾回讀了幾頁就讀不下去,一直到九月底才認真把它拿起來看。因為其書評普遍很好,我納悶為何我好幾回讀幾頁就放棄,索性我就幾天回家不開電腦,打算把它看下去。果真,是本好看的小說。

故事是以幫父親的二手書店管理書籍且偶而兼寫傳記的瑪格麗特為第一人稱。在突然接到非常受歡迎,很會說故事的女作家溫特的邀請函,希望瑪格麗特能幫她寫生平。由於溫特每隔一陣子就會對記者說出她的生平,而且每次故事都不同,再加上溫特的名字根本無可考,所以瑪格麗特並沒有馬上答應溫特的邀約,而是和溫特談條件以確定溫特真的會說出真相。於是故事才開始,一旦故事開始,讀者就和瑪格麗特一樣,被這個故事吸引,欲罷不能(我就是直到故事一開始才被吸引)。

這是本哥德式小說,也就是恐怖傳奇類小說(其實沒有恐怖,倒是有點懸疑)。作者是第一次出書,有這樣的成績我有點訝異,看一看其經歷,原來是在大學教書,又專精十九,二十世紀法國文學,難怪她能寫出這結構本算是縝密的小說。

我覺得這本小說要提供給讀者的是聽故事的樂趣,它並沒什麼教育義意。故事的說法不會只有一種,雖說溫特女士告訴瑪格麗特她的故事會按著順序,不會撒謊,她也不希望瑪格麗特提問打插,但溫特女士說故事的方法並不是全盤拖出(雖然沒說謊),因此故事會有疑點,瑪格麗特就從這些疑點自己試著解謎(這也是溫特想測試瑪格麗特的功力),因此她也說了她認為可能的故事,有時她猜對了,有時錯了,故事就在中途來回修改,而這兩位對手的強弱也就隨著故事的展開而有所消長。

看這本書有點像在看推理小說,建議讀者在看本書時不要輕易相信敍述者要賣給你的故事版本,你要去推理,然後自問,你相信嗎(Do you buy it?)?不過我相信很多讀者會被故事帶著走,因為這才是作者要帶給你的閱讀樂趣所在。

小說並不盡然完美,但仍不失為好看故事,推薦給喜歡聽故事的人。

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醜陋的真相


如果你和我是同一年代的人,應該記得小時候家裡用的糖是金黃色或白色,狀呈一小小顆的砂糖或蔗糖,忘了從何開始,電視上突然冒出果糖廣告(透明黏液狀的果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豐年果糖,我還記得他們的廣告歌詞—豐年果糖是~好~糖~,相信是我這一代的一定唱得出這句廣告詞,開心的廣告詞。果糖一直以來灌輸給我們(至少是我)的印象是它是比我們傳統用糖好,比較健康。你也和我一樣有這種感覺嗎?我的櫃子現在有一瓶用不到一半的”健康果糖”(它的瓶身是這樣寫的)。

前天,我在YouTube 看了一位美國醫師Dr. Robert H. Lustig 的演講,Dr. Robert H. Lustig是神經內分泌學權威,他的講題是Sugar: The bitter truth,這場一個多小時的演講因為涉及很多生化學名詞,我大概只聽懂百分之五,六十。但我知道它八成在講什麼,聽完它,我心裡想的就是—這真是”醜陋的事實”啊!

有興趣的可以Google 一下Robert H. Lustig及The Bitter Truth,很輕易就可以看到這埸演講。

果糖,你查字典是fructose,全名應該是High-Fructose Corn Syrup(高果糖玉米糖漿),簡稱HFCS。果糖是怎麼來的,它不是天然提煉,而是玉米糖漿經過化學處理後,製造出來的液態糖。因為它比傳統蔗糖便宜又方便,所以是現在大多數加工食物、汽水、飲料的主要甜味劑來源。

這場演講幾乎是對果糖全力開火,我抓幾個重點:
果糖不只造成美國人肥胖,它還會升高血壓,提高LDL低密度膽固醇(也就是壞膽固醇),它也是會致成第二型糖尿病的原因,最後,吃進它會產生大量三甘酸油脂。這三甘酸油脂是什麼意思?三甘酸油脂就是血脂,在體內堆積下來就變成體脂肪。其實果糖,葡萄糖,蔗糖都能轉化成三甘酸油脂,它是一種中性脂肪,當我們吃進葡萄糖時,肝臟會決定要將糖變成肝醣存起來,或是把它轉換成能量供身體使用,或是把它轉換成三甘酸油脂。但是果糖則不會被我們的肝臟管制,它會直接進入下游的新陳代謝,所以產生比葡萄糖,蔗糖多的三甘酸油脂。(所以有脂肪肝的人要小心不要多吃果糖)

另外,Dr. Robert H. Lustig還指出,果糖和酒精(ethanol)很像,雖然它們成份不同,但它們都會造成肝代謝問題(脂肪肝,甚至是肝硬化),它們也都會讓你想要再吃/喝更多,所以Dr. Robert H. Lustig 稱果糖為alcohol without the “buzz”(無聲的酒精或隱形的酒精。

前面說過果糖興起主因為經濟因素,老實講,也和政治有關,哎,我們都知道的,政治和選票有關,選票又和經濟有關,所以這也不足為奇了。

剛剛我把櫃子的那瓶果糖拿出來看,仔細看了又看,原本我還不確定這種果糖和Dr. Robert H. Lustig 所指的果糖是不是一樣的東西,但是請大家看一下它的原料寫的是”採用自然農法栽培植物食用澱粉”,這分明就是玉米嘛!這讓我更加確定這瓶標榜是健康果糖(Healthy Fructose)的果糖就是前面講的HFCS,也就是演講中指的那個fructose,多諷刺啊,還是healthy fructose 咧!

其實果糖對我們的影響在一些中文健康資訊裡也可看到,但如果我沒看The Bitter Truth 這場演講還真不知何時才會知道。不過我們真的也逃不過吃進HFCS的命運,除非你三餐都自己弄,所以重點是,不要太嗜甜,少吃汽水等軟性飲料(soft drink)。如果家裡有肥胖人士,尤其是小朋友,更要注意。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老少配

這是我在看Philip Roth 的The Dying animal 時學到的新辭,老少配,May-December Romance。

原著是寫December-May romance,其實兩種寫法都有人用,不過我Google 了一下,May-December romance 比較多人用。

May-December romance 是指兩人差十歲以上的才算喔!這辭的典故是年輕的那一位是處於人生的春天(May),而老的那位已經到了人生的盡頭-冬天(December)了,很妙吧!這樣不是就很好記了嗎?

註:如果是結婚了就是May-December marriage。如果已經在一起很久沒有戀愛的感覺了可以是May-December relationship 。

禁慾/ Elegy

真是莫名其妙的中文片名啊!英文名Elegy 是哀歌/輓歌的意思,怎麼想都和禁慾沒關係,擺明了是要吸引想看限制級鏡頭的觀眾啊!

本片改編自普利茲獎得主Philip Roth 的短篇小說「The dying animal」,看完電影後,我花了兩天時間看完小說,書篇幅不長,網路上有免費電子書可下載。台灣有中文本,書名叫垂死的肉身。

David Kepesh 是位已屆老年(超過60)但仍風流(卻不下流)的大學文學教授,他在美國國家廣播電台的固定節目每週談論文學藝術,偶而上電視節目接受訪問,算是文化界小有名氣的人物。每年固定在大學開一門叫practical-criticism (有人說叫實際批評,個人覺得這樣翻休誇怪怪)的課,常有不少女學生慕名而來,對David而言,這門課是他引誘女學生上床的管道,課堂上,他總是能在短時間知道哪個女生是他的獵物,但他不急於下手。在每個學期結束後他會在他那高級有品味的家中舉辦party,該班所有學生都受邀,但最後總有女生留下來和他過夜。他認為這些女生是因為他在文學領域的權威及他的名氣而願意也想要和他上床。

David 離婚多年,有個非常恨他的醫生兒子Kenny,Kenny 認為David 為了和女學生上床而拋妻棄子,做父親的卻認為當年結婚是個錯誤,拜美國六十年代性解放運動之賜,他可以自由地和不同女人上床而不必被判有罪或對女人負責,追求絕對的性愉悅是他的人生最高原則,而他的確也這樣過了十幾二十年,身邊從不缺性伴侶,直到與眾不同的康蘇拉(Consuela) 出現。

一開始David追求Consuela 的過程和其他女學生沒什麼不同,但有著美麗胴體的Consuela 迷惑了堅持不和女人有牽連的David,並把他從原本可以輕易換性伴侶的花花公子導向成為佔有慾/嫉妒心強又很沒安全感的老男人。

兩人在一起一年多後,因為David 沒有參加Consuela 的畢業party,Consuela 離開且沒再連絡。兩人分手後,David 陷入典型失戀狀態,他變成一個他一直以來都鄙視的人,所幸同為教授的摯友Henry幫他渡過了痛苦難耐的時光。

諷刺的是,David 的兒子Kenny 也步上了父親的後塵,有了外遇,更可憐的是Kenny 不想放棄妻子兒女(因為不想讓他的小孩經歷自己小時候的遭遇),但也不想放棄情婦,兒子的矛盾更甚於爸爸。

八年後的除夕夜,Consuela 突然連絡上他。原來她得了乳癌,醫生說要割除乳房,她想趁美麗的身體還完整時讓David拍照紀念。Consuela 問他,沒有了乳房的我你還會想要和我做愛嗎?聰明的David 沒有回答,他只是眉頭深鎖看著Consuela,然後抱住她,這樣也算沒說謊啦!

David 去看了手術後的Consuela,她說記得他在課堂上講的每句話,他們在一起的每件事,他說他記得他們在一起的每分每秒,然後她說:我會記得你(I'll remember you.)。

此時,誰是比較接近死亡呢?

原本和小他30幾歲的Consuela在一起讓David有種自己是在和年輕人打球的感覺,不是再次感覺年輕,而是更感自己的衰老。而片末,竟是年輕的Consuela在擔心自己還有多少日子可活。不過,只要是人,都是往死亡的目標前進。

電影和小說差滿多的,電影把David由最初的風流教授轉變為相信找到真愛的男人,尤其是結局,可以說,電影是a beautiful story。小說中的男主角則比較像沙豬,但不討人厭,有時甚至覺得好笑,因為他把男人(尤其是老男人)即使是老了都還想要性的慾望表達得很坦白,分析得很透徹。比如說後來Consuela 回去找他要他拍照,當他看到她裸露的胸部時頓時勃起,但接著看到她穿著裙子又頓時軟下去,因為女人穿著裙子裸露上半身就像是準備哺乳的女人,這樣的女人他一點都沒辦法硬起來,不過電影就沒這樣演。諸如這樣的口白時不時出現在書裡,算是有趣的地方。

其實老少配故事沒什麼新鮮,但本片把重點放在年老的男主角身上,看他如何想要抓住青春的尾巴又無力於時間的流逝,再加上他是大學文學教授,使得劇本多了些知識份子的文化氣息。片中飾演Consuela 的小潘潘是有露點,但完全不情色,完全沒有中文片名給人的感覺,想要看限制級的可以跳過電影直接看小說,小說把這部份描寫得滿細的。男主角演得好,我從沒想過這位曾演過甘地的金班斯利會有成熟老男人的魅力,但他做到了。小潘潘則不像以往那麼外放,反而內斂許多,算演得稱職,不過還是輸男主角。

後註:小說以第一人稱敍述,有很大部份都是男主角在對著讀者(?)講話,有些部份甚至讓人感到不耐,所以如果你因為限制級細節而決定不看電影只看小說,我想,還是都不要看好了。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搶黃燈

剛剛看完步調有點慢,結局有點莫名其妙但整體又滿有意思的極冬過後(winter solstice),其中有段戲,男主角Jim 對新搬來的鄰居Molly 說著五年前老婆死於車禍的情形;他老婆因為別人搶黃燈而喪命,他講搶黃燈是beat a yellow light,以前我知道搶黃燈或闖紅燈是用run這個動詞(run a yellow light, run a red light),我個人覺得搶黃燈用beat a yellow light 比較有那個意境,有種玩趣味競賽要趕著到達目的按鈴的味道,而用run a red light 來指闖紅燈就很容易想像那個畫面。

極冬過後講的是一個表面看起來有條不紊但卻暗藏問題的家庭(其實每個家庭都有問題,不是嗎?),父親Jim 是個沉默的園藝工匠,大兒子計劃離家前住佛羅里達,小兒子則活在自己的世界,在學校也算是問題學生,一拗起來誰的話都不聽。這個家庭因為母親的離世而變得像個空殼,難過無奈一定是有的,但三個男人卻假裝若無其事繼續過生活,終於大兒子受不了要逃離這個要悶死他的家庭。我想小兒子若不是因為未成年,不然一定也會想離家。這時他們對面搬來一位新鄰居Molly,因為這位新鄰居,讓Jim在無形中自然而然地改變。電影就這樣而已,結局就是大兒子上路前往佛羅里達。電影沒有告訴你Jim 會不會去追求Molly,也沒有說其實小兒子是故意跟不上學業,但電影已經在過程中透露答案了。

我真的老了,才會看得下這種片,或許我該講,因為年紀大了有了些歷練,所以體會得到戲裡角色們沒有說出口的複雜情緒。還有呢,我很慶幸我沒結婚,不然遇到這種軟硬不吃的孩子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讓我踢到鐵板的The Uncommon Reader

這本書從一開始到我手上就不順,首先,它是個不良品,頁面切割不齊(如第二張圖)。接著,它的文體不是我習慣的現代英文,而是有點復古(或說古典宮庭體?)。簡言之,我看得頗痛苦(可能比看C.S. Lewis 的The great Divorce 還痛苦),七八成的句子是倒裝,還有很多生字是在現代小說中很少看到的。另外,書中提到很多作者及他們的經典之作,如果讀者沒有看過這些書,真的會降低閱讀本書的樂趣。有件頗好笑的事,我看到剩三分之一時才明白one 指的是I(就是'我'),這應該像我們的文言講'吾'而不講'我'一樣吧!哎,我真是假猴,踢到鐵板。


故事內容簡單講就是原本不是很熱衷閱讀的女王因無意間從巡迴圖書車借了書而一頭栽進閱讀的世界,甚至困擾到英國首相及她的私人秘書,因此他們想儘辦法阻止女王這個新形成的'惡習',以讓她回復到原先的那個他們習慣的女王。後來女王的私人秘書找上已退休但曾服事過多位君王的元老級侍臣去說服女王,陰錯陽差,老侍臣提議女王寫書,因為他自己二十年前就說要寫回憶錄,二十年後才寫了十五頁,他認為讓女王提筆寫書可能可以讓她回歸原來的軌道。沒想到這提議慢慢在女王心中發芽(或許她心中本來就有此想法),再加上後來的關鍵演湊會事件,促成女王決定退位專心寫書的決心。

本書精簡不失有趣,藉著女王這個非普通讀者,把閱讀者從初階提升至進階可能經歷的過程描寫得很到味,但如果你像我一樣英文不甚好,又不太有耐心慢慢讀,建議你讀中文版。

最後分享一段女王反駁秘書主張聽彙報就夠了的,不需要實際去閱讀的話,女王是這麼說的-

聽取彙報和自己看書說穿了是兩回事。說真的,彙報與閱讀兩者的本質恰好完全相版。彙報的用意在於濃縮、切割、提綱挈領,閱讀則是博採廣納、鋪陳擴散,並且持續不斷地增長、延展;彙報是一個終結的動作,而閱讀,則是開啟。

原文如下:
“Briefing is not reading. In fact it is the antithesis of reading. Briefing is terse, factual and to the point. Reading is untidy, discursive and perpetually inviting. Briefing closes down a subject, reading opens it up.”

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最近想看 Breaking Night

這是剛剛聽到的一段專訪,聽完這段訪問趕快上網去找這本書(Breaking Night: A Memoir of Forgiveness, Survival, and My Journey from Homeless to Harvard),英文版這個月初才剛出版,還沒有中文版,我猜過陣子應該會有中文版上市。後來我又Google 這個作者,發現原來2003 年就有電影公司把她的故事拍成電影,片名叫風雨哈佛路。

Liz Murray 的父母都是吸毒者,她在訪談中提到她從小(4歲)就看她父母在廚房準備要施打毒品(準備工具之類的),剛開始她母親會在最後關頭把門關上,有一次母親發現她其實知道,之後也就乾脆不關門了。後來她父母離異,她跟著母親和母親的男友一起,但最終也受不了而離家出走,開始過流浪街頭的生活,有時睡地鐵,有時睡街上,有時睡朋友家沙發。在15 歲時她母親死於愛滋,父親則搬去遊民之家。過著流浪生活的她靠著自己讀完高中,後來獲得紐約時報全額奬學金,這錢足夠讓她上哈佛;2000 年她進入哈佛,2003 年為了就近照顧父親,她離開哈佛轉到哥倫比亞大學,2006 年她父親亦死於愛滋。2008 年她又回到哈佛,2009 年畢業,接著繼續唸研究所,她打算唸完心理學博士學位,因為她發現她很善於激勵人。她自己也成立了一家叫做Manifest Trainings 的公司,專門幫助人去激發潛能,突破自我,我想可能有點類似卡內基之類的公司。

在這本書的前言中她回憶到她母親,字裡行間流露出對母親的愛與懷念。而訪談中她提到當她17歲時想到她母親在她這個年紀時也是在外流浪,這不禁讓她想到其實她在過著她母親以前過的生活,就像輪迴一樣,這也是支持她一定要改變這樣的情況。我覺得很難得的是她的態度,對她的遭遇,她沒有抱怨,這和她姊姊不一樣。目前,Liz Murray 才30 歲,我覺得她很了不起。但是原文版太貴了(八佰多塊台幣),如果它降價一半我應該會買來看。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高速?快速?

今天業務同事發給我一則e-mail,我覺得很適合拿來這裡灌水。

前情提要:

我幫這位業務同事計算一批高壓控制閥,這批控制閥中有四顆的流體是純氧,客戶指定閥座材質必須是Monel (Monel 是一種以鎳為主成份的合金,M必須大寫,因為Monel 是註冊商標,被美國一家特殊金屬公司註冊去了),因為比較特別,我必須去信問原廠價格,原廠回信問了我兩個問題:1. 這是新案子還是舊換新?2. 為什麼只有閥座需要Monel 材質?

我把問題丟給同事,他和客戶聯絡過後回了我如下的內容—

Hello Claire: (應該改成Hello, Claire. 原因之前有提過了)

That’s new project,(應該改成That is a new project. 原句少了冠詞a)

For the oxygen use monel material problem, customer point out that in their experiences when the flow speed of oxygen is fast, that might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ccur, so that use monel material to decrease and avoid this occur. (如果這些你都看不下,先別離開,請跳至倒數第二段,那兒有重點)

上面這段照字面翻成中文,意思大概是—

這是新案子。

至於純氧製程用Monel 材質的問題,客戶指出在他們的經驗中,當流體(氧)流速很快時可能會有自燃產生,所以用Monel 材質來減少及避免這情況發生。

我修改成以下內容回文給原廠—

It is a new project.

The end user specified Monel seat based on their experiences. It is to avoid spontaneous combustion when flow speed is high.

再把同事的句子寫一次

For the oxygen use monel material problem, (這句可以不要,因為我們的主題就是在講純氧製程要使用Monel 材質)

customer point out that in their experiences (我改成The end user specified Monel seat based on their experiences.直接點出客戶是依經驗而指定要用Monel 材質的閥座)

when the flow speed of oxygen is fast, that might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ccur, so that use monel material to decrease and avoid this occur. (我改成It is to avoid spontaneous combustion when flow speed is high.解釋客戶因為怕流速快時會產生自燃所以指定Monel 閥座以妨止它發生)

我把同事原來的一句很長很長的句子斷成兩句短句。這是個人習慣問題,我喜歡簡潔的句子,別人看的時候也不會覺得混亂。

本文重點,也是希望大家至少記得的一點就是用speed 這個字來表示快或慢時是用high,low 來形容,而不是fast,slow(同事寫成flow speed is fast)。教你一招好記的,高鐵你搭過吧?高速鐵路就叫High Speed Rail (HSR),車上的廣播也會用英文歡迎你搭乘高鐵,也是有提到High Speed Rail。

同場加映,may 與might 的差別,大家比較知道的是may 的過去式是might,但這裡不是要講這個。這裡要講的是當may 和might 表示某事可能發生的意思時,may發生的機率比較高,而might 發生的機率就比較低或甚至不太可能發生(前面同事的e-mail 用might 當發生自燃的助動詞,但氧氣高速下發生自燃的可能還滿高的,所以我把它改成may)!比如,你心儀的人邀你去舞會,你當然會想去,這時就用I may go. 但如果是個看到就討厭的人邀你去,你就可以用I might go.(而且要用不太有興趣的口吻)來敷衍了事。

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其實不是要談GPS

這是我在美國國家廣播電台聽到的一個專訪(聽讀此專訪請點這裡),受訪者是史丹福大學傳播學教授Clifford Nass。他最近出了一本書叫做The man who lied to his laptop。這個專訪講的當然是這本書,而這書主要是在講Dr. Nass 透過觀察人如何對待他的電腦進而瞭解別人,我覺得很厲害ㄋㄟ,透過電腦與人的關係也可以寫出像溝通大師卡內基的'人性的弱點'(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這種溝通的書。通常我會讓廣播一直開著,不見得會認真聽,但我卻注意到這個專訪,因為其中主持人提到Clifford Nass 在他的書中寫到BMW 車內的GPS 原本是女聲,後來BMW把車回收,因為德國人(駕駛者)向他們抗議說他們不想聽一個女生告訴他們該怎麼走。即使車廠告訴這些購買者,設計車、設計電腦的人都是男生,而且GPS 是台電腦,只是套用女生的聲音罷了,這些購買者仍然堅時車廠把他們的GPS 改成男聲。

更好玩的是第一位call-in 的人剛好在美國一家專門做GPS 的大公司工作,他說他每天都要聽別人跟他講他們和他們的GPS 之間的關係,他發現很多人覺得女聲GPS 有點吵,尤其當他們錯轉了一個彎或走錯路時,女聲GPS 會一直講話,讓他們覺得有種被迫溝通的感覺。而很多女生則很喜歡他們公司出的澳洲口音的男聲GPS,這些女生們覺得聽澳洲口音男讓他們覺得很安心,他們甚至會想像這位澳洲口音男長得很帥,雖然他們也知道明明這GPS 就不是真的人。這位call-in 的聽眾還說他們公司有一種可以讓顧客把自己的聲音套上GPS 的服務,這就有趣了,因為我們都知道常常GPS 會報遠路給你,所以不免會罵它笨GPS,如果這個GPS 的發聲者又是你,那將來電腦報錯路時,會怎麼樣呢?罵自己笨嗎?

這個專訪一開始還放了兩段同樣內容的GPS,講的都是GPS 的自我介紹啦,此次的路程啦,可能所耗的時間等等的。第一個GPS 聲音是快樂明亮的,第二個GPS則有氣無力,很欠揍的語調。Dr. Nass說大部份跟他反應很想fire 掉第二個GPS中的女生,但是他發現,快樂的駕駛者聽了第一個GPS的聲音,整個路程會很順,但如果是悲觀或生氣的駕駛者則是聽第二個GPS 會比較好。這證明,物以類聚。唯一當不同類的會聚在一起的時候是兩則逐漸相像。

回到標題,其實我提到的這個訪談講的不是只有GPS,而是透過人類與電腦的關係來瞭解他人,進而提升社交和諧度。但很抱歉我沒看過Dr. Nass 的這本書,所以本文到頭來還是在談GPS。

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花園裡的螢火蟲(Fireflies in the garden)

查理(威廉達福飾)與莉莎(茱莉亞蘿勃茲飾)是一對男尊女卑的夫妻,查理在大學當教授,莉莎為了家庭犧牲自己的學業全心當個家庭主婦,查理脾氣爆躁,對待兒子麥可(成人的Michael由萊恩雷恩飾)非常嚴厲,麥可痛恨這樣的父親,所以總是故意激怒查理,尤其是當查理邀請學校同事到家裡,說是兒子創作了一首詩要朗頌給大家聽,沒想到麥可卻抄襲了一首眾所週知的名詩,導致查理臉上無光,父子關係進入最惡劣情況。在父子闗係如同水火的情況下,母親莉莎就是唯一讓麥可感到愛的來源。

與莉莎年紀相差甚多的小妹珍因故搬來和姊姊同住,珍和麥可年紀相差不多,所以兩人在同住的這段時間培養出像朋友般的情誼與默契。

母親莉莎因為孩子都長大於是重回學校完成大學學業,為了慶祝她即將畢業,查理開車載著莉莎要去接珍及她的小孩,而麥可也帶著自己即將出版的小說手稿回鄉。不幸卻發生在珍的兒子克理斯為了追球衝到馬路上,當時車速很快,查理為了避開衝出馬路的小孩,將車子急轉至路旁撞電線桿,導致沒使用安全帶的莉莎當場死亡。

麥可在整理母親的東西時發現母親的秘密,原來母親打算畢業後要離開他父親,要去和她的英語教授(也是查理的同事)在一起,和母親的外遇對象談過後他知道母親的最後三年起碼是快樂的,對外遇這件事就沒那麼在意了,反而對父親,多了一份體恤,而他和父親一直處不好的情況也漸漸變好。

查理這個父親很像是我們父親那一代的人,不輕易表達感情(或說不知道怎麼表達),對待孩子總是嚴厲多過鼓勵,即使是妻子死了也不輕易表達難過之情,連想要哭都得假藉去上廁所躲在廁所裡哭。他真的不是一位好丈夫好父親,但當我們得知他的太太打算要離開他時,也會像麥可一樣為他感到難過。血緣關係(當家人)是不能改變的事實,但家人的緣份深淺(對不對盤)有時則得靠人為的選擇,其實大家心裡都有愛,父親愛兒子,但這個兒子老是做惹我生氣的事;兒子愛父親,但不知道為什麼這個父親老是責備自己,挑剔自己…有時就是因為有意外的事發生(如死亡)才會迫使我們去面對自己和家人的關係,去番視自己,去學會包容。

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The Last Song

The Last Song的作者是Nicholas Sparks,他的作品有不少都拍成電影,比如瓶中信,最後一封情書,羅丹薩的夜晚,記得我。Nicholas Sparks 的書我只看過這本,拍成電影後我一部也沒看。但看看這些有在台灣上映的片子就知道他走的是純愛,復古,溫馨路線,這本The Last Song 則多了友情和親情,算是很平均。

本書是以一位即將滿18歲的女孩Ronnie 為主角所發展出的故事,整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夏天(暑假),在這個暑假她經歷了親情,愛情及友情的大變化,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也幫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我不知道電影是怎麼拍的,但小說一開始就隱隱透露出Ronnie 的父親已不在的事實,然後再倒述這個夏天是怎麼開始的。Ronnie 的父親Steve原本是位茱莉亞音樂院的資深鋼琴教授,但後來因為夢想跑去當巡迴演奏家,也因為長期在各地奔走,導致家人感情疏遠,最後走上離婚一途,而他的巡迴演奏家事業卻每下愈況,於是搬回位於北卡蘿萊納的老家,後來又因為身體不適,醫生檢查結果,判定他已經是胃癌末期,他決定不治療,且要求前妻在隱瞞兒女的情況下把一雙兒女從紐約送到這個鄉下地方的海灘小村和他渡過人生最後幾個月。Ronnie 繼承了父親的音樂天份,也從小展露頭角,甚至茱莉亞學院都希望能接受這位音樂天才。但因為父母的離婚使得Ronnie 變得叛逆乖戾,從此不再彈琴,也不再和父親講話,通信。可以想像她有多痛恨被媽媽送到一個鳥不生蛋的海邊而且要和離開她認為背叛他們的父親過一個暑假。這個暑假一開始處處不順,雖然她有交到一位談得來的女孩,但這位女孩卻為了一個男生讓她差點就要被抓進監牢,後來她遇到一位長得超帥個性好,家裡又有錢的陽光男孩Will,因為兩人家庭背景懸殊,讓男孩的母親瞧不起Ronnie,最打擊她的則是父親的即將離去。

我覺得如果小說只到她在父親死後回到紐約並重拾對鋼琴的喜愛,會好一些。Nicholas Sparks 當然不會讓故事不圓滿,他安排了Will 申請轉學到紐約,重拾他們的情緣。

The Last Song 算是一本簡單(我是指英文寫得不難)且有點普通的書,不過看這本書我可流了不少眼淚。因為看到Ronnie陪伴日漸孱弱的父親,感覺父親一天天地離開的那個情景讓我想起我爸爸在世最後幾個月的日子。所以,我也算是個容易感傷的人。

分享一個書中常常出現的動詞片語,let on,是透露的意思,可以說是reveal,uncover 的同義詞,我覺得相當口語,滿實用的,reveal 用多了可以改用let on 看看喔!

另外,有一個滿有意思的俚語是pull (some) strings,是'透過關係/走後門'的意思,動用關係你也可以用use connection,但如果用pull strings 整個味道就不一樣咧!想像一下木偶身上的細線,只要拉一拉這些繩子木偶就會隨之動起來。這樣就很好記pull strings 的意思了。更local 的記法則是'牽線'兩個字啦!

例句
My friend asked me to pull some strings to get her a new job.

If you get it in trouble, you might ask someone you know who works for the government to pull some strings for you.

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世界是平的/Outsourced

世界是平的在講現今許多企業為降低成本而把業務委外的普遍現象,但是是以喜劇的方式呈現。

陶德被公司要求前往印度去指導他們境外聘顧的印度人如何做好客服(call center service),若陶德不依,將沒有飯碗,也失去公司的股票選擇權。百般不願的陶德於是動身前往印度,剛開始不管在當地生活環境或辦公效率上,都讓他想趕快達到公司要求的目標而可以離開印度這個鬼地方,他用在美國的那一套來管理這些印度員工,要求他們講話要像美國人,上班時穿著要像美國人,但員工之一的女主角卻要求他也要試著去瞭解印度文化。

故事後半段則描述陶德如何瞭解當地風土民情,採取更開明的方式管理員工,因此和大家打成一片,也讓工作效率大幅提高,達到了當初公司給他設的目標,此時陶德一方面因為慢慢喜歡當地那種緩慢的生活步調,一方面和女主角談起戀愛,反而捨不得離開。不料,他的主管此時卻親自到印度,告訴陶德公司要把印度這邊收了,要他去上海,上海人工更便宜。

很巧的是,昨天我聽美國國家廣播電台提到有越來越多的美國公司把原本外包的客服中心移回美國本土(報導請看
這裡),但是是那種家庭式的客服中心,也就是被聘顧的人是在家工作(接電話),這樣雖然不會比外包給印度或中國人來得便宜,但會比實體的客服中心(也就是有實體建築物)省成本,而好處一方面是把工作留給自己國家的人,另一方面則是caller(顧客)滿意度會比較高,這就像我們不喜歡接到大陸口音的電話一樣,美國人也不喜歡電話打過去是印度人或中國人接的,沒有貶低的意思,而是用字遣詞上及文化的差異造成的不習慣,甚至不喜歡。這段討論還提到,除了IT產業例外以外,許多企業都慢慢把客服中心移回,這樣情況有日漸增強的趨勢。

我想,當企業一味地節省成本以創造利潤之際也是時候該考慮服務品質了。

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扶不起的阿斗

這是我在看Smart people時偷學到的新字。

劇中,聰明的男主角(勞倫斯)生氣地罵了一句他那沒有血緣的笨弟弟(查克)—
你真是扶不起的阿斗!

你真是扶不起的阿斗英文怎麼講啊?


很簡單,


You're a giant toddler!


簡不簡單?太~有~意~思~了!

Giant是巨大(想想捷安特就不會忘記了),Toddle是指還在蹣跚學步的小孩,那giant toddler不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看電影又可以學到新東西真是令人開心的事啊!

Smart people/愛情智囊團

勞倫斯是位喪偶多年的大學英文教授,學富五車卻從來不記得學生的名字,即使學生連續幾學期都修他的課也是沒例外。他的一對兒女遺傳到他聰明的基因,在學業上都有很突出的表現,尤其女兒凡妮莎更是得到他的真傳,聰明卻自大,講話刻薄,不善社交,因此和老爸一樣沒有朋友。

勞倫斯因故腦震盪送急診,急診室醫師安妮剛好曾經是他的學生,且偷偷迷戀他,因為當年勞倫斯給了她C的論文成績,導致她棄文從醫。當然勞倫斯沒有認出這位當年是他學生的急診室醫師。腦震盪事件成了兩人再度相遇的媒介。

勞倫斯的非親生弟弟(父母扶養)查克是位胸無大志,靠打零工掙錢的中年男子,由於付不出房租而投靠勞倫斯。勞倫斯和凡妮莎一樣瞧不起這位沒有血緣關係的弟弟/叔叔。以社會標準來看,查克算是失敗者,但他卻比勞倫斯一家人都快樂,社交能力更是勞倫斯一家人無法超越的。

凡妮莎是位資優高中生,講話尖酸,總是稱同學是笨蛋,因為喪母而負起照顧父兄起居之責,年紀很輕卻有著中年女人的老成心態。

這一家聰明人因為老爸的腦震盪而讓一位沒有血緣的親戚及一位女醫師闖進了他們家,因此凸顯出這一家聰明人在人際關係上的低能,更進而促進了他們的改變。

本片就是在講這種智商高的聰明人,卻在生活上低能甚至無能的景況。中文片名簡直是亂翻一通,既不符文也不符義(香港翻成”畸才家庭”,比台灣的片名好),而且有誤導人以為此片為愛情喜劇之嫌。本片不是愛情喜劇片,但還是有一些笑點,且大多是在對白上,有些witty的對白。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歡迎

歡迎 welcome是名詞?動詞?形容詞?還是感嘆詞?

答案是以上皆是。


那麼,你覺得以下六個句子哪一個不正確?



1. Emma received a warm welcome.
Emma受到熱列的歡迎。

2. Please welcome Emma.
請歡迎Emma。

3. Emma's arrival was a welcome relief.
Emma抵達時,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4. You're welcomed.
歡迎。

5. They welcomed Emma to the family.
他們歡迎Emma到家裡。

6. Welcome!
歡迎!


答案在加映埸後面。


同場加映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提到親子關係鑑定,我們常講DNA鑑定,DNA鑑定的英語可不是DNA test,而是paternity test,或是DNA paternity test。DNA test 有很多種,親子關係鑑定(paternity test)只是其中一種。

和paternity(父子關係,父權)相對的字是maternity(母性,產婦的),但親子鑑定一定是paternity test,沒有maternity test這種說法(我想可能是大部份的情況是女人帶著孩子要找父親吧!),而maternity leave則是產假。

和paternity test相關的詞彙則有親子訴訟paternity suit(或lawsuit),而一旦法院判定私生子女的生父是誰,這位父親就得付撫養小孩的費用,就是child support(小孩教養費)。





答案是4, welcomed 只是動詞的過去式,正確寫法是You're welcome. 在這裡,welcome是形容詞。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水電費

這是一篇灌水文。

同事的媽媽在漢神巨蛋附近買了間房子,租給兩個加拿大人,之前這兩位老外在夜晚邀了一堆朋友在家裡作樂,把大樓鄰居吵得起來抗議,還請管理員介入,結果還是吵,最後管理員打電話請同事的媽媽出面處理,同事讓我打給他們的房客,請他們自制。今天,同事又來找我,這次是因為他們沒繳水電費。

水電費英文怎麼講,就是utility fee,很簡單吧!只要把電器,水塔之類的東西都當成是utility 就很好記了。那麼水電帳單呢?簡單,比照前面,utility bill。

付帳單相信大部份人都會-pay the bill,講到付帳單,我想到一個關於買單的俚語,那就是foot the bill,偷偷告訴你一個很偷懶且有點好笑的訣竅,買單就是付錢嘛!想一下,付和 foot 唸起來是不是很像呢?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凡事不能光看一個點兒

上週五在健身房巧遇坐我前面的同事,上完我的訓練課後,跑去和同事聊了一會兒,由於他最近有點反常,常常請假,問他原因。原來是不爽我們部門主管,其實我同事的業績已超過年初設定的目標,這樣的performance在我們部門算是數一數二的了,但是部門主管不喜歡他,老愛挑他毛病,動不動就扣他錢。雖然我這位同事在有些事上是有點散漫,但私以為該做的業績有做到就很好了啊!我們部門的業務只有兩位有達到標準,他是其一,然而,沒有長官緣的他即使達到業績了仍被嫌。

以前我這位同事老愛跟我講,我們的前主管都不管事,太消極,難怪我們高雄業績一直是最差的,接著就會提到台中分公司的主管(也就是我們現在的部們主管)很照顧下面的人,會關心業務是否遇到困難,會幫助解決困難。一年半前,上層決定讓我們的前主管和現任主管互調單位(台中,高雄主管互調),想當初消息傳來,我這位同事很高興我們要有一位把我們往上提升的主管了。誰想得到現在竟然這樣?

我的同事一定忘記了當初他是多歡迎這位新主管,而現在,他可能開始懷念前主管了。這讓我想到電影『壞壞惹人愛』,男主角Tank在正職之外,還有一份不太正當的兼差 – 當個專業的爛男人,付他錢的都是想挽回女朋友的男人,Tank會跟委託人已分手的女友約會,然後用各種方式表現得很差勁,於是在一比較之下,女人們就會寧願回到前男友身邊。我不是說我們現在的主管不好,每個人都有其特質,沒有人是完美的,好或不好沒有標準,得看你從哪個觀點看。而有沒有主管緣這件事則是可遇不可求,有人十八般武藝樣樣行,但老遇不到伯樂,那就很坎坷了。

上週翻了翻張大春的《聆聽父親》,作者提到他父親老愛跟他講‘凡事不能光看一個點兒’這句話,我想當初我同事大力稱讚當時還不是我們主管的這位主管,就是只看了一個點兒,你說是吧!

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現在才知道

剛在看《English Grammar for Dummies》這本講書寫文法的書,第十六章講到寫e-mail的一些基本注意事項,我發現一件讓我很困擾的事 –

在第212-213頁講到寫e-mail時的greeting/body/closing(起頭/內文/結尾),我記得之前有講過greeting的寫法,‘Hi, Claire.’與‘Dear Claire,’才是正確的,而‘Hi, Claire,’則是不正確但普遍被人使用,這點和本書有一樣的論點,但,讓我驚訝的是如果用‘Hi, Claire.’做為起頭,內文得從同一行開始,也就是句號後面就要接內文。這可真是挑戰啊!我還沒看過有人這樣寫的呢!

常用的啟始語(the greeting)如下:
“Dear Claire,”或“Dear Claire:”(前者比後者不正式,內文從下一行開始)
“To whom It May Concern:”(極正式的用法,內文從下一行開始)
“Hi, Claire.”(用於朋友或認識的人,內文從句點後開始)
“Hi, Claire!”(只限用於朋友,內文從驚嘆號後開始)
“Claire,”(非正式場合用,內文從下一行開始)
“Ms. Claire,”(有點老古板的用法,內文從下一行開始)
“Hi, Everyone.”或“Hi, Everyone!”(用於收件者為群組,內文從同一行開始)

常用結尾語(the closing)如下:
“Best,”(是“Best regards,”的精簡版,適合用於正式與非正式的e-mail)
“Sincerely,”(正式用法)
“See you soon,”(非正式用法)
“Hope to hear from you,”(介於正式與非正式之間)
“Regards,”(用點老式的正式用法)

所有結尾後面一定有逗號,而結尾語不一定要有,你可以直接署名,名字後面就不用再逗號了。

終於換了

我終於換教練了,我很喜歡這個教練,他很讚。

理由
1. 他不會上課接手機,不會和我聊昨晚他去了哪家夜店,不會跟我講他和女友/女會員的事情,但,既使不聊這些,他的課也不會無聊。
2. 通常做重量訓練時如果動作差很大,教練一定會糾正,但如果是很細微的不正確可能有些教練就不矯正了,這個教練就是會去糾正的那一型,而且他會解釋為什麼。因為些微不到位的動作就沒辦法完全訓練到真正要訓練的肌肉。
3. 上課靈活,他不是一組動作分三次做,每次15~20下,而是一連串動作(二組至四組)一次做完,中間休息,重覆三次。
4. 經驗老到,他看我做槓鈴蹲坐就知道我常翹腳,骨盆歪掉了,兩邊大腿不平衡。他一看我上半身做的第一組就知道我上半身肌力沒我下半身強(後來經證實),脂肪比較多分佈在上半身。(以我們常吃的肉來講,我想可能我的腿是油花分佈均勻,是上等肉,而我的手臂則是脂肪和瘦肉明顯分開,只能做爌肉)。其實我會這樣是因為在台中健身時,教練說我下半身比較胖,要我訓練下半身就好,於是我就很少訓練上半身,除了大胸肌及擴背肌外。看來,接下來教練會把火力放多一些在我的上半身。

我開始吃宵夜了,其實運動完我都會泡高蛋白奶粉喝,教練建議再加麵包及水果,但不要餅乾。我問為什麼,他說我需要的是碳水化合物的熱量而不是脂肪,餅乾的油比較多,不是我所需要的。於是我多吃了麵包,水果就免了,吃太多腸胃不舒服。

雖然昨天的訓練很累,流很多汗,甚至今天腿有點抬不起來,我卻覺得很充實,噯呀,應該早點換教練的。

最近看的電影(二)

火線交錯(Babel)
中文片名欺騙了想看布萊德彼特拍緊湊動作片的觀眾,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回事,劇情不但不緊湊還有點小複雜,是一部需要觀眾動腦筋、靜得下來看的片子。

本片由《靈魂的重量》導演所拍,劇情仍是以多線進行方式拍攝,電影的時間軸不是直線進行,而是交錯重疊,因此線與線之間的關係並不會一開始就讓觀眾知道,而是慢慢透露出來。

電影分四條線進行,
一對摩洛哥兄弟在放羊時拿著父親買來的來福槍測試,卻誤傷了一台載滿美國遊客巴士上的一位國美婦女。

一對至摩洛哥旅行的美國夫婦中的妻子意外遭到槍擊,改變了原本可能已經要離婚的夫妻的感情。至於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感情不睦,要到後面才會知道。

一位墨西哥婦女的兒子即將結婚,因為美國男主人無法如期返家,於是她帶著看顧的兩個小孩去參加婚禮,卻在返回美國時被誤認為是偷渡。

一位喪妻的日本商人和正值青春期的聾啞女兒長期疏離,親眼目睹母親舉槍自殺、渴望得到愛的叛逆女兒因為不能言語,於是欲以年輕的身體來得到關注卻屢屢挫敗。

這四條線之間的關係就在電影進行中緩緩呈現,算是有點複雜,但沒有《靈魂的重量》來得複雜。

電影講的是溝通的故事。誠如英文片名《Babel》(巴別塔)所點出的意思,創世紀中記載,人類原本講著一樣的口音語言,後來人類聯合起來想蓋一座通到天上的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把人類的口音變亂,人類於是無法溝通,蓋塔計劃於是失敗,那城於是名為”巴別”(’變亂’的意思)。電影講的是各種關係的之間的溝通不良:民族間的代溝(政治,國與國之間),階級間的代溝(一國之內的不同階級),親情間的代溝(夫妻、子女與父母之間)。


曾經,愛是唯一(once)

曾經幾次,我站在DVD出租店的展示櫃前拿起這片,看看簡介後又放回去,因為我不是很喜歡看歌舞片,我怕我會不喜歡這部以音樂為主軸的電影。其實我多慮了,它和歌舞片差很多,它很好看,它很特別。
熱愛音樂的男主角在幫家裡做吸塵器修理的生意之餘總會在街頭獻唱,有一天女主角在他演唱完後賞了他二十分錢,告訴他歌很好聽,他很有才華,應該出唱片,接著有點沒禮貌地問他‘那女孩呢?’(她聽出這首歌是他為了某位女孩做的),在她有點強人所難地堅持和他持續對話的過程中,她知道他家是裡在幫人修理吸塵器,剛好她家吸塵器壞了,請他幫忙修。禮貌上他答應了,沒想到隔天女孩真的拉著家裡的吸塵器來到站在街頭演唱的男主角面前,男主角有點不願意,一直推拖(想想也是,搞音樂的和吸塵器很不搭啊~)。後來女主角告訴他她的故事,並在男主角面前彈了一首憂傷的曲子,自此可以看出男主角對女主角的印象已經轉變,接著他們合作了一首男主角的創作(男的彈吉它,女的彈鋼琴),透過音樂的交流,兩人愈來愈了解(有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味道)。

簡單講,女朋友移情別變了的男主角整天創作音樂,在街頭獻唱;從捷克移民至愛爾蘭的女主角靠賣花維生,有一個小孩和母親要養,先生因某些障礙離開而回捷克去了。兩位主角背後都有傷心的故事,因為音樂,他們相遇、相知,譜出一段為時不長,但卻永生難忘的愛情,雖然兩人的愛情僅止於精神上的,沒有天雷地火,卻讓人真誠地認為他們是適合彼此的sole mate。故事結尾兩人並沒有在一起,有點令人扼腕但卻又很溫暖的結局。

很樸實,不做作的好片,推薦給大家。

得奬紀錄
★ 2008奧斯卡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世界電影原聲帶大獎最佳原創歌曲入圍
★ 日舞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 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外語片
★ 英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 比利時國際音樂電影節青年評審團大獎
★ 都柏林國際電影節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最近看的電影(一)

很幸運,最近看的電影水準都不錯。

謊言對決(Body of lies)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謊言對決是部需要動腦的片子,他不像套用公式的動作片,當你以為你知道接下來劇情會怎麼走時,卻又遠遠地被抛在後面。看完電影時可能還不太清楚事情怎麼發生的。

Roger Ferris(李奧那多狄卡皮歐飾)是被派駐中東地區的CIA幹員,搖控Ferris的是遠在美國的CIA高層-ED Hoffman(羅素克洛飾),為了揪出蓋達組織的幕後主使阿爾沙林,Ferris去找約旦情報局的頭頭Hani(Mark String飾)合作。Hoffman是個什麼都要知道、都要干涉的長官;Ferris是Hoffman底下能力最強,竄升最快的幹員;Hani是做事攻於心計,兇殘無比。Ferris一方面要和作風強勢的約旦情報局頭頭Hani合作,一方面又要向長官Hoffman報告進度但又要防止Hoffman扯後腿,一方面又得面對可能被恐怖組織殺害的緊張狀況。除了這些,他還喜歡上了一位約旦當地的護士。

以上這些元素看起來很簡單,但事實上架構很複雜,而創造出的電影成果相當成功(我很喜歡),但對某些人,尤其是習慣典型商業動作片的人可能就不會買帳。


鴻孕當頭(Juno)
電影一開始女主角開口講的第一句話 --“一切都開始於這張沙發”,我就知道我會愛上了這部片。

劇情很簡單,如果要用短短幾句話描述,那就是十六歲的高中生-Juno-上了她的同學布里克,沒想到一次就中標懷孕,她決定把它生下來送想生卻生不出來的夫婦撫養。雖然劇情簡單,但不要因為它的劇情簡單就小看它,它絕對有讓你喜歡它的魔力。

鴻孕當頭是一部輕鬆的喜劇,但不是鬧劇。劇中人物每個都讓人喜愛,這要歸功於導演選角成功。劇本台詞很棒的電影多的是,但如果選角錯誤,再好的台詞也無法感人,本片因為原著小說的成功,加上完美的選角,使得這部片在上映時創下好口碑及高票房成績。

本片幽默的台詞很多,溫馨的台詞也很多,講幾個溫馨的例子吧!

原本要領養Juno肚裡小孩的夫婦看似感情很好後來卻因個性不合而離婚,Juno因此對人是否能白頭偕老起了疑心,
Juno的父親Mac對她說:‘The best thing you can do is find a person who loves you for exactly what you are. Good mood, bad mood, ugly, pretty, handsome, what have you, the right person is still gonna think the sun shines out of your ass. That's the kind of person that's worth sticking with. ’(要找一個愛你原本的樣子、邋遢的樣子,連你放屁他都覺香的人,才能真的得到幸福)

Juno:‘I sort of already have.’(我已經有這樣的人了,其實Juno指的是布克里)。

Mac:‘Well, of course! Your old D-A-D! You know I'll always be there to love and support you no matter what kind of pickle you're in... Obviously’(當然,那就是我啦,你知道的,不管你惹上什麼麻煩,我都一樣愛你,支持你)

Juno:‘I need to go out somewhere just for a little while. I don't have any homework and I swear I'll be back by ten.’(我出去一下,今天沒有功課,我十點以前會回來)

Mac:‘You were talking about me right?’(你指的是我沒錯吧!)

*********

另外一則
Juno後來在操場上向布里克告白…‘每次我見到你,肚子的小孩就踢得很厲害,因為我一看到你心跳就加快’ 。

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0.5瓦特的感覺

昨天上班時算完兩組需要電磁閥及限位開關(limit switch)的球閥後接著填寫客戶要求的規格符合表(Yes/No form),這個客戶的Yes/No form很龜毛,竟然要求電磁閥的功率要小於6W(6瓦) ,我第一次看到這種要求~

於是問我的主管:我們電磁閥功率有沒有小於6W?

主管翻了一下資料,看到書面上的資料是0.5W~1.5W,
然後主管說:怎麼可能?不太可能…

我不是學電的,所以不知道0.5W~1.5W是多小?小到會讓我主管說不可能,
於是我問他:為什麼不可能?0.5W有多小?

主管沒回答我,為了清楚表達我的疑問,我換了一種方式問他:有時候我們的手指會不小心觸電,那種被電到的感覺大概有幾瓦?

主管還是沒回答我,我心想,可能我表達不清楚,所以又問他:我的意思是,有時候我們的手指不是會有觸電的感覺嗎?

然後我看著他,期待他給我個答案。
.
.
.
.
.
.
.
主管看了我一眼,說:
你這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我已經很久沒摸女生的手,不知道觸電是什麼感覺了。

%&#@*%$

2010年6月21日 星期一

禮多人怪

上週五收到兩封同事的e-mail,都是以‘Please kindly advise…’為開頭,中國人很重禮節,要麻煩人家或請人家幫忙時都會習慣講‘麻煩請…’,會寫‘Please kindly advise…’這樣的句子就是基於這種‘麻煩請…’的習慣。

但是,‘Please kindly…’是很台的講法,外國人沒有在這樣講的啦,兩者最好不要一起併用。要嘛用‘Please…’,要嘛用‘Kindly…’,兩者都有‘麻煩’或‘請’的意思。若要細究,Kindly 則有點強烈的要求意味在,所以最簡單安全的用法就是用‘Please…’就好。

有質感的電影 – 摯愛無盡(A Single Man)

『摰愛無盡』大陸版翻『單身男人』,一點意境都沒有,還是台灣翻得好。這是一部很有質感的電影,最令我驚訝的是導演竟然是從時尚圈跨足過來的 Gucci 前藝術總監Tom Ford,初次執導有這樣的成績實在令人刮目相看。

George 是位從英國到L.A.大學任教的教授,在1962 年的某天,與他相守16 年的伴侶Jim 因車禍驟逝,Jim 的死訊還是Jim 的堂哥背著Jim 的雙親偷偷打電話通知的,George 還被告知喪禮只有‘家人’才能參加。失去摯愛,George 從此過著對他來講毫無意義的生活,每天流著眼淚醒來,目賭房間內每個曾經有Jim 的角落,過往美好的回憶都變成像是在傷口灑鹽,但他的悲傷全都只能鎖在心裡(身為同志在當時只能選擇隱諱壓抑),他每天仍然穿著筆挺去學校上班,這樣的日子過了八個月後,他決定改變這種行屍走肉的生活,他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有了這樣的決心,這一天,他過得極有目標,上班仍然如常,不同的是他的態度(他稱讚幫他打掃的清潔婦),而他的態度讓人發覺他的異常,但,只是覺得異常,沒人察覺他決定了結生命。George 過著這個不一樣的一天,首先上課的方式不同以往(不按教材講課),與人交談也不同以往(稱讚同事的打扮,與同事辯論),他還結清了銀行帳戶與保險箱,買了子彈,又把他死後要穿什麼西裝,打什麼領結都用便條紙寫好,為了怕子彈造成濺血弄髒白色的床罩,他還準備了睡袋,然而事情往往不會照著人的計劃走…

飾演George 的柯林佛斯把這個角色演得細膩內斂,出乎我意料。茱莉安摩爾出現時間雖短,卻是鋒芒畢露(這不讓我意外,她在『心靈角落』已讓我見識過)。

你可以把本片歸類為同志電影,但不像我看過的同志片,電影完全沒有任何床戲卻把情慾表現得優雅又露骨。運鏡非常乾淨飽和,整部片呈現出低調細緻的華麗氣質,搭配上如詩般的配樂,讓人不自覺地陷入這部悲傷的電影。雖然它是悲傷的電影,看起來卻是異常地舒服。推薦給有點年紀,在感情中經歷過失去的人(不限同性或異性)。

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

要不要用 ‘due to’?

昨天上班時看到兩位同事的電郵都在句首用了‘Due to’,同事想表達‘因為…所以…’之意。雖然‘Due to’不是只有我們所熟悉的‘由於’(或因為)的意思,但這裡想講的還是它當‘由於’時的用法。

表示‘因為’的字有很多,because、due to the fact that、owing to the fact that…,但後兩者實在太囉嗦了,我不喜歡,寫東西就是要簡潔,能用兩個字表達就不要用五字個字。除了簡潔,也節省大家的時間。但因為 because 太普通,很多人就不屑它,於是轉而寫‘due to’啦!

‘Due to’和‘Because’有何不同?

比較傳統派的人對這兩者有很嚴格的區分,他們認為‘due to’是形容詞片語,只能修飾名詞,而且只能放在be詞動後面,例如‘His failure was due to laziness.’,這句話中due to是修飾failure。你也可以這樣寫‘He failed because of laziness.’(‘because of’這個副詞片語修飾動詞‘failed’)但你不能寫‘He failed due to laziness.’,因為沒有名詞可以給‘due to’修飾。

我覺得以這樣的方法來判斷很複雜,有個簡易方法可以判斷:當 ‘due to’可以用‘caused by’或‘resulting from’代替時就可以使用‘due to’了。看看上面的例句,是不是可以用‘caused by’或‘resulting from’代替?可以的。另外,傳統派堅時絕對不能把‘due to’放在句首。(但現在很多人都把‘due to’放句首)

然而語言這東西是會隨著潮流走的,現代人很多都不理傳統派那套規則,所以衍生出把‘due to’當成複合介詞(compound prepositions)來用。這樣的話,前面那句‘He failed due to laziness.’就不能算有錯了。而且,‘due to’可放在句首。

現在來看看我兩位同事在e-mail裡是怎麼寫的—

J同事是這樣寫的-

Due to I don't know about the system so don't know how to utilize it to…
這是錯誤的寫法,‘due to’後面接了子句,即使是當複合介詞也不能在後面接子句。再者,‘so’多餘了,而且後面這個主要子句少了主詞。

可以這樣寫,

Because I don't know about the system, I don't know how to utilize it to…
Because這個副詞子句放前面的話,記得在主要子句前加逗號。

或是

I don't know how to utilize it to…because I don't know about the system.(副詞子句放後面不需加逗號)

但我還是不喜歡這樣的改寫,因為兩個句子都有‘I don't know’,很單調。

或許可以改寫成這樣:

I'm not sure how to utilize it to…because I don’t know about the system.

當然還有很多種寫法,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原來的句子是錯的。


A同事則是這樣寫-

Due to customer lower budget. Would you please help to advise me a better discount.
其實這兩句話錯誤很多。

第一句Due to customer lower budget.不是一個完整句子, 既無主詞也無動詞, 所以是錯誤的,如果照現代用法,可以寫成 ’Due to customer's lower budget,…’

第二句Would you please help to advise me a better discount.也錯了,

1.這是一句直接問句, 必須要有問號作結尾。

2.please help to advise me,整個不通,如果help要當作及物動詞,後面應該有受詞,所以應該寫成help me (to)+原形動詞…(help後面的to可省略),A同事的意思是拜託對方給他好一點的折扣,可以寫成Would you please help me (to) get a better discount?或許你想馬屁一點,希望對方替你‘爭取’到好一點的折扣就可以這樣寫,Would you please help me (to) strive for a better discount?

3.如果你一定要用advise,可以這樣寫,Would you please advise me of a better discount?當advise用來指‘告知某人某事’,用法是advise+人+of+事,這裡的‘事’是指名詞,例如‘Please advise me of the shipping charge.’,如果advise的是一個子句就不需要‘of’,例如‘I'll advise you when to come.’。有人或許會問,不是可以用“advise+(人)+on+事”嗎?的確可以,但意思不同,用‘on’時是指告訴/建議某人你很瞭解(或在行)的事,例如‘We employ an expert to advise (us) on new technology.’,受詞‘us’可省略。

我學的文法算是傳統派,而我又不想和大多數人唱反調,所以我很少使用‘due to’來表達‘由於’,能避開就盡量避開。但是,如果你要申請國外學校或你的文章是要給學校教授看或是你要參加托福或GMAT等考試,記得還是要遵守傳統派的規則,GMAT就曾考過‘due to’。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僵直狀態/ tonic immobility

今天我不是要講僵直性脊椎炎,而是要講鯊魚。我覺得鯊魚很美(其實大部份的魚在我看來都很美,海鰻是例外之一),和海豚的美不一樣,鯊魚是掠奪性動物,它的美多了一種海豚沒有力量。話說我本身沒電視,也習慣沒電視,但房東有放一台電視在客廳,所以週末想放空時就會坐在客廳看電視,今天在Discovery頻道看到了一個介紹鯊魚的節目,很長知識的節目,所以有時看看電視是會長知識的。

Tonic immobility在節目中翻成僵直狀態,維基百科解釋tonic immobility是許多生物的一種本能,主要發生在生物受攻擊/威脅時,是一種癱瘓或受催眠狀態,白話一點講就是裝死,用以幫助自己逃過劫難。

今天看的這個節目是以一位鯊魚達人-Mike Rutzen-為主,整個節目是在呈現Mike如何讓這些動物達到tonic immobility。

任何一種生物都有電子磁場,而鯊魚擁有一種水中生物界最強的電子磁場感應能力,這個能力能幫助牠們輕易找到獵物。所以如果你接近鯊魚時一緊張,就不妙啦!Mike就是透過碰觸鯊魚的電子磁場感應器官(接近眼睛部位)來讓牠們聽話,達到tonic immobility。(除了受到威脅外,母鯊和公鯊交配時,母鯊也會達到tonic immobility)

不同種的鯊魚,電子磁場感應器官位置不同,小型一點的如礁鯊,感應器官位於鼻尖,大型一點的如虎鯊的感應器官則是在嘴巴的兩邊,最可怕的大白鯊我就不知道了(看以下的影片連結似乎也是在鼻尖),節目中最後Mike沒有成功造成大白的tonic immobility,但藉由偽裝成同類,大白鯊卸下心防讓Mike抓著背鰭共游了75呎(這是第一位不穿防護工具與大白鯊近距離接觸的第一人)。我查了一下外國網站,Mike有成功讓大白鯊達到tonic immobility過,有相片為證。

我覺得滿有趣的一點是,某些鯊魚在經過Mike按摩達到tonic immobility後會再去找Mike玩,Mike按摩鯊魚的感應器官時所達到的tonic immobility應該是很舒服的。

照片是Mike成功"催眠"了一隻大白鯊,而以下連結則是整個過程。很棒,一定要看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usnMtNVyp8

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

杯酒人生/ Sideways

《杯酒人生》是部電影,台灣翻成《尋找新方向》,它是第一部我覺得大陸翻得比台灣好的片名。也是因為《杯酒人生》這個片名,我才會在姊姊家的PPS上把它點開來看,因為PPS上沒看完,回高雄後又去DVD出租店租回來看。

在2004年奧斯卡得奬多項的《尋找新方向》一直沒在我的清單上,原因之一,片名太說教(我強烈懷疑因為這個片名導致台灣區票房不好),原因之二,電影海報太溫馨(一點個性都沒有,請看第二張圖片,是不是第一張的意境比較棒?),原因之三,演員男的不帥,女的不美。還好有大陸翻的好片名《杯酒人生》,我才沒錯過這部好片。


電影講的是兩位年屆40,大學時是室友的中年男人-Miles及Jack,兩人在Jack婚前一個禮拜展開為期一週的告別單身尋酒之旅。Miles是位中學英文教師,個性孤僻,離婚兩年卻仍走不出陰影,對葡萄酒很有研究,一直希望能成為作家,卻屢遭出版社拒絕。Jack是位不甚有名的演員,個性和Miles完全不同,個性粗俗,好色,對品酒一竅不通,任何酒喝起來都一樣,但很有自信,所以給人一種自在的感覺。兩人在婚禮前一週的告別單身之旅在Miles來看是一趟品酒,享受美食,兼打高爾夫球的放鬆之旅,在Jack來看則是最後能暫時離開未婚妻控制去外地享受女色的狂歡之旅。



Miles和Jack個性完全相反,Miles的個性就像他鍾情的皮諾酒Pinot(Pinot是勃根第的主力品種),Pinot是一種很難栽種的葡萄,皮薄早熟易受傷,需定期且細心地照顧。Jack則像卡本內(Cabernet),可栽種於任何地方,甚至不需照顧就能長得很好。在Miles眼裡,卡本內太平凡,它不像皮諾那麼有層次。兩人也有著迴異的情愛觀,Miles老執著於過去(離婚的前妻),即使在旅途中遇到同是葡萄酒愛好者的Maya,也無法讓他忘記前妻。Jack則懷疑在美酒之旅遇到的品酒員Stephanie才是他的真愛,甚至一度想抛棄未婚妻。

在一週的美酒之旅當中,個性迴異的兩人紕漏百出,甚至危及兩人友情,但最終他們的人生有了轉變,也是因為這些紕漏,他們的人生才有了轉變。

如我前頭所說,台灣翻的片名很說教,但說實在的,這部片真的也是說教片,好玩的是你完全感受不到說教意味。導演也不試著給你答案,因為這不可能有答案的,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怎麼可能有標準答案呢?導演只是把可能發生在你我週遭的朋友或甚至就是你我的故事呈現出來而不做評斷,你在觀看的時候或多或少會在主角身上看到自己的某些影子。

本片的配樂很棒,一開始就是很輕鬆的輕爵士(就是因為這個音樂我才一直看下去的,不然光是看男主角我可能看不下去),感覺像兩個失敗的中年男子要出發去玩樂。到劇末的鋼琴獨奏,象徵著兩人生命的沉澱與更新。

講講我為什麼覺得台灣片名翻得不好?《尋找新方向》聽起來好像是人主動想要去改變,去尋找新的出口,但片中的兩人並不是刻意去尋找他們的人生出口,他們是在經歷過一些風波之後,無形中人生轉了個方向。而且英文片名Sideways,其實是酒醉的厘語,當然它也有’另一條路’的意思。總之我還是覺得大陸片名翻得真是好哇!

這是部很好看的片子,但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要有點年紀,靜得下心來的人才感受到這部電影的魅力。推薦給處於人生低潮、接近中年或對葡萄酒有研究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