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空無

空無是什麼?

左圖是一張看起來像外太空的圖片,箭頭所指的圓圈處看起來什麼都沒有,沒有星星,沒有碎片,甚至沒有砂塵。就像空無。

第二張相片是一張畫,哦,它甚至不是畫,只是一張畫布而已,畫布上沒什麼都沒有。這張“畫”出自美國藝術家Robert Rauschenberg 之手。

如果把第一張相片圈起來的地方拿給物理學家看,他應該會說那不是什麼都沒有,不管距離多遠(或多近),宇宙間充滿著神秘的暗能量(dark energy) 朝著各方向壓迫,同時,在同樣的空間也充斥著萬有引力,所以既使在很小的、看似空無一物的空間中都有我們看不見的物質在來來往往,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

而第二張相片裡的那張畫在六十年前的的確確是一張畫,一張由世界上最偉大藝術家之一的Willem de Kooning 所作的畫。1953年,這張有實質內容的畫還放在de Kooning 位於曼哈頓的工作室,直到另一位藝術家Rauschenberg 的造訪。


這兩位藝術家之前從未謀面。當時Willem de Kooning 已是藝術界的巨擘,而Rauschenberg 還默默無名。20幾歲的Rauschenberg 一直思考著空無(emptiness) 這個主題,早先他曾展示過由一批白色畫布所組成的作品來表達空無。之後他自問,要怎麼畫出空無呢?即然是空無一物,就不能畫出東西,但他要的是用手把空無作出來。他想到,如果把一張真正的畫擦掉,那就不是什麼都不作,而是把東西從有變無。

於是他自己畫了一張畫,接著把畫擦掉,突然,他覺得自己很蠢。這樣的確是把東西從有變無,但是誰在乎呢?那時Rauschenberg 還默默無名,沒人在乎你把一個沒什麼名氣的藝術家的畫擦掉。於是他作了一個瘋狂的決定,他要去向當時最成功、最有名的藝術家Willem de Kooning 要一張他的畫作,並把它擦掉。

Rauschenberg壯起膽子來到Willem de Kooning 的工作室門口,按下門鈴,心裡祈禱著Willem de Kooning不在。但他在。

在聽了Rauschenberg的來意後,Willem de Kooning 的反應有點怪,他告訴Rauschenberg,他不喜歡這個提議,但願意幫Rauschenberg,因為他能了解Rauschenberg的想法。


原先Willem de Kooning 只想挑一張給自己喜愛的畫給Rauschenberg,後來他決定給Rauschenberg一張自己很喜愛而且還很難擦掉的畫。這張畫名就叫“Bill’s gorgeous painting”
正如de Kooning所講的,要擦掉這張畫得費很大功夫。Rauschenberg 花了約一個月的時間才把de Kooning的畫擦掉,就是你所看到的第二張圖片。這張被Rauschenberg擦掉的畫上什麼都沒有,一片空白,從畫上你看不出任何東西,除了它的標題--“Erasing de Kooning Drawing”

回到第一張圖,圖中箭頭所指的地方看似一片空白,卻暗藏許多暗能量(Dark Energy)。暗能量佔了宇宙總能量的73%,所以那些我們看得到的東西,星星、月亮、沙塵等其實只佔了整個宇宙的一小部份而已。宇宙的大部份是由不吸光也不發光的暗能量所組成。這麼說來,宇宙正在發生的事情看起來就像空無。(Most of the universe is made of "dark" matter that neither emits nor absorbs light. So most of what's going on in the universe looks like, well...nothing.)

事實上我們無時不被這些看不見的空無(nothing)包圍著。我們不知道萬有引力、暗能量、暗物質,甚至原先de Kooning的畫是什麼樣子,但科學家及藝術家用不同方法告訴我們,只要仔細注意,你會發現有時候在看起來什麼都沒有的地方才是發現最有趣事物的好地方。(…if we lean in, and pay very close attention, sometimes what looks like Nothing is the best place to find the most interesting…something.)


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茂谷柑


前陣子常在全聯買水果,發現有一種柑橘類水果非常甜,仔細看了標籤,原來叫‘茂谷柑’,我想‘茂谷’應是台灣某個地名吧?問了朋友知不知道‘茂谷’在哪?朋友說不知道,但應該是地名沒錯。

昨天早上聽ICRT Dim Sum Café(我非常推薦這個每週六上午十點的節目,雖是英文節目,但主題和我們的生活都很接近,很容易聽得懂),剛好昨天講到柑橘類水果,中間女主持人提到茂谷柑,原來茂谷不是地名,而是譯名。茂谷柑是從國外引進,茂谷柑的英文名字叫Murcott,又叫Honey TangerineMurcott是由橘子(Tangerine)與甜橙(Sweet Orange)混種而成的。

1922Charles Murcott Smith 首先繁殖試種這種柑橘,所以才有Murcott 這名字,中文翻成茂谷柑除了音譯外,茂谷也有茂盛山谷的意思。

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Coraline(第十四道門)

這是我看的Neil Gaiman 的第二本書,第一本是《the Fragile Things》,會買《the Fragile Things》是因為當初書版社把這書寫得非看不可的樣子(哪本書的宣傳不是這樣?)但買來後發現有點看不太下(sorry, Neil)。後來陸續看到有人推崇Neil Gaiman 的小說,包括一些名作家,我覺得需要再給作者一次機會,於是就挑了這本評價很高的《Coraline(中文翻《第十四道門》)

Coraline》其實是一本童書,讀起來的感覺也真的像童書,但不會讓人看不下去,反而會讓你一直翻下去,想要知道結果如何。

五歲小女孩Coraline 和父母搬到一間老房子去住,Coraline 的父母忙著自己的事,沒有很多時間陪CoralineCoraline只好自己一個人探索這間老房子及附近的鄰居。有一天Coraline 發現他們的房子有十四道門,其中十三道可以開開關關,只有一道門上了鎖,Coraline 的媽媽找到鑰匙把門打開,裡面是一道磚牆堵著,她告訴Coraline,牆的那一邊是一間和他們的房子一模一樣的空房,然後就忙著去煮菜,門也沒再鎖上了。

有一天,具好奇心又愛冒險的Coraline 再次打開這第十四道門,發現磚牆不見了,起而代之的是一道長廊,走過長廊則是和Coraline 他們的房子一樣的房間,更神奇的是這邊還有和她父母長得好像的新父母,只是這邊的父母的眼睛是用黑色鈕扣縫上去的。這邊的父母對她很好,煮好吃的東西給她吃,也不會像原來的父母那樣給她設限制,還有,在這邊的世界她的玩具都好有意思,這邊的媽媽要Coraline 留下來,說他們會永遠愛她,還會給她任何她要的東西,唯一的條件是Coraline 必須讓這邊的媽媽用鈕扣縫上眼睛,這個要求讓Coraline起了雞皮疙瘩,她拒絕了,並回到原來的家庭,卻發現原來的父母不見了,被門那邊的那個媽媽囚禁起來了,為了救回原來的爸媽,Coraline 只好硬著頭皮回到那個越想越恐怖的地方。

營救父母的任務並不容易,當她再度回到那個地方,那個假的媽媽變得更恐怖,更邪惡,Coraline 需要的除了勇氣外,還有智慧與朋友。

這本書並不難看,但可能我很早就沒童年也失去童心,所以沒有特別喜歡它。故事還是有它的寓意在,除先前講的勇氣、智慧與友誼外,也讓小朋友(或許也適合大朋友)知道一個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的世界不見得是好的,很多事不能光看表面,還有,現實世界很多事可能無法如你所願,但還是要珍惜你所擁有。


後註:我很喜歡書裡那隻會說話的黑貓,相信很多人和我有同感。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檸檬汁

同事就讀國小的女兒去上英文補習班,某天上課回來跟媽媽講老師說檸檬汁要叫做 lemonade,而不是lemon juice。還說外國人是不說lemon juice 的,只有我們這邊的人才說 lemon juice

此話其實只對了一半,我們平常喝的檸檬汁的確要叫 lemonade,但lemon juice 也不是錯字,只是lemonade 並不等同於lemon juice。所謂juice 是直接從水果榨出來的果汁,像orange juice 就是柳橙原汁,所以lemon juice 就是檸檬原汁。

Lemonade 是加了水、糖、甚至防腐劑等等東西的檸檬汁,字尾-ade源自法國,汎指由某種水果(尤其是柑橘類)做成的飲料。

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關於味覺

在NPR聽到一則訪談,受訪者Barb Stuckey是一位美食者也是食品開發者,這個訪談是談論她所寫-Taste What You’re Missing-一書中的內容。 


味覺與嗅覺是很不容易劃分清楚的兩種感覺,食物的風味絕大部份是由嗅覺提供,要感受這句話只很容易,只要嚼食時把鼻子捏住,你就會覺得口中的食物頓時少了很多味道,這是因為正常狀況下,食物的氣味從嘴巴吸入並經過鼻子呼出,在鼻腔內與負責傳遞氣味訊息的特定受體細胞作用,食物的氣味分子與受體細胞作用並開啟一連串反應,而腦部則將之解釋為氣味,這也就是我們大部份進食時所感受到的食物風味。 


吃東西時所感受到的氣味除了會受嗅覺影響外,也會受到視覺,聽覺的影響。比如說在高空中飛行的機艙內進食時,我們的味覺會被低頻噪音影響,低頻噪音會減弱我們的味覺,也就是說飛機上的食物會比我們在平地吃的食物來得重口味一點,Barb Stuckey表示好一點的航空公司甚至會在模擬的機艙內試吃他們的餐點。 


另外,我們常講有些人嘴巴很挑,這是有科學根據的。如何檢測呢?Barb Stuckey說可以利用食物染劑,透過食物染劑可以讓味蕾更明顯的顯現出來,可能的話可以利用小紙張來拓印舌頭,然後數數拓印在小紙張上的味蕾數目。Barb Stuckey說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是屬於味蕾很強(多)的族群,同樣也有約四分之一的人則是屬於味蕾很弱(少)的族群,大部份的人則是屬於在中間族群。至於多少才算多,多才算少呢?訪談裡並沒有講到,或許書裡面會提,有興趣的可以去找這本書。 


所以,下次遇到很挑嘴或吃什麼都沒感覺的朋友時,要相信他們對食物氣味的感受真的比我們還要強(或弱)呀!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這樣也能省錢

上個禮拜是我這輩子和馬桶最親近的一段時間,原因當然不是便秘或腹瀉。

事情是這樣的,我馬桶的蓋子沒有緩衝功能,所以如果不用手把它慢慢放下來它會直接啪一聲蓋下來,那天我不小心碰到它,它就啪地蓋了下來,結果連結馬桶蓋與座墊的塑膠螺栓斷了一邊。因為我沖馬桶一定會把蓋子放下(有一回看探索頻道,科學家實驗證明用馬桶後沖水時,瞬間會有大量細菌會飛沖到空間當中,看了這個節目後我沖水一定放下蓋子),我那馬桶的另一邊螺栓就在我不斷放下提起蓋子之後也斷了,於是馬桶就和馬桶座分家了,這下可好,我就開始在網路上找同型的馬桶座墊,問題是我找不到鎖馬桶蓋的螺絲,摸摸陶瓷馬桶座兩側,一片光滑,沒有螺絲,陶瓷馬桶座上面也沒有,我研究了好幾天還是找不到,我開始擔心,該不會要整座換吧,還是說要請專人來幫忙換(好煩哦),我每天探索它,終於有一天讓我瞎貓碰到死耗子,找到鎖螺絲的地方(原來為了美觀,它被看起來不像螺帽的塑膠蓋蓋住了),於是我開心找好同型號的馬桶蓋,準備要下單時突然看到有在賣螺絲包,馬桶蓋要一千多塊,螺絲包只要兩百多塊,當然要買螺絲包囉!

還好,在和賣家確認螺絲包是否適用時又花掉了一天的時間,就在這一天的時間當中我腦筋突然靈活了起來,我想到一個或許可行的方法解救我的馬桶座,那就是 --- 快乾膠,鐙鐙~,沒錯,最後我花了不到30塊錢買了支快乾膠把斷掉的螺栓黏好,馬桶蓋又可自如上上下下了。

原來這樣也可以省錢。還有,快乾膠真是好物哇!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Room

Room》是一本奇特的小說,主角是一位5歲的小男孩Jack。整本小說是以Jack 為第一人稱來進行,剛開始的幾頁我讀得很不習慣,但看了幾頁後就習慣也理解小男孩敍述故事的方式。

接下來會有雷,如果你打算讀這本書,可以就此打住,不要再看下去了。

書名《Room》真的就是一個房間,一個11平方呎的房間,裡邊住著Jack及他的媽媽Ma(Jack這樣叫他媽媽),這個房間對Jack而言就是整個世界,他在這個房間出生,從未離開過房間一步,他們偶而會有個訪客叫Old NickOld Nick 是唯一知道這個房間密碼,可以自由進出這個房間的人,他總是在夜裡來,他是JackMa的食物提供者,也是幫Jack Ma 把垃圾帶出去的人。除了Ma Old Nick 外,在Jack 認知中,這個世界沒有其它人了,有的只是房間裡的東西,比如說床(Bed)、毯子(Rug)、淋浴間(Bath)、衣櫥(Wardrobe),這些東西都被Jack 擬人化(每個東西的開頭都是大寫),當然還有電視,對Jack 而言,電視裡的東西都不是真的,只有他親眼看得到的摸得到的才是真的。夜晚來臨,Jack 總是睡在衣櫥裡,因為怕夜裡Old Nick 會來,Ma 不想要Jack Old Nick 看到,所以要Jack 睡在衣櫥裡。原來Ma(其實Ma另有名字,但因為書是以Jack為第一人稱,所以從頭到尾她都叫Ma)在19歲時被Old Nick 綁架囚禁起來,在被囚禁的7年裡,Old Nick 持續地強暴MaJack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來到這個世界。雖然這個房間對Jack而言就是整個世界,但對Ma而言,這個房間就是個囚牢。Jack 並不知道Old Nick 是個強暴媽媽的壞蛋,每次Old Nick 來,Jack 就會在衣櫥裡默數著房間裡的床咯吱咯吱了幾下。在過了5 歲生日後,Ma陸陸續續地把真實情況告訴Jack,並要Jack 幫忙他們逃出這個囚牢。Jack 並不是很懂Ma 告訴他的事情,因為以前媽媽告訴他電視裡的人事物不是真的,現在卻告訴他外面真的有另一個世界

後來他們真的逃了出去,但外面的世界並不見得容易面對,對Jack的衝擊尤其大(大到他甚至一直想回到那個11平方呎的安全房間內),他所有的認知都要重新洗牌,以前他認為電視上看到的只是電視而已,但現在他出來到真實世界後卻發現這個以前認為只是電視而已的真實的世界理應很真實,卻反而有很多東西都是不真實的。比如第310頁所寫的,

When I was four I thought everything in TV was just TV, then when I was five and Ma unlied about lots of it being picture of real and Outside being totally real. Now, I’m in Outside but it turns out lots of it isn’t real at all.

我覺得作者利用一個單純的、從未接觸過外面世界的5歲小男孩的眼睛來看我們這個世界是一個很好的批判角度。

Jack 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奇怪的現象在第322頁也出現,

Also everywhere I’m looking at kids, adults mostly don’t seem to like them, not even  the parents do. They call the kids gorgeous and so cute, they make the kids do the thing all over again so they can take a photo, but they’d rather drink coffee talking to other adults. Sometimes there’s a small kid crying and Ma of it doesn’t even here.
(因為在5歲以前, Jack與媽媽24小時都在一起,他充份地享受到了母親心無旁鶩及親暱的陪伴)

至於Jack 的媽媽,雖然她不會有像Jack 這樣的認知衝擊,但在被囚禁年之久的情況下,心理的創傷則是需要長時間的心理治療,偏偏活在狗仔盛行的現今社會,她無法自絕於媒體之外,被迫成為‘名人’的她得接受外面世界的異樣眼光、盲目崇拜、好奇偷窺、以及質疑,其承受的壓力難以想像。

類似小說中這種(綁架)犯罪事件在近幾年不斷躍上新聞版面,尤其國外特別多,作者將這樣的事件化為文學(故事)並把重點放在當事人的心理轉變以及更重要的 -- 家人的‘愛’上,讓這樣的故事感傷中有些許溫暖,及希望。

舉重

我想我越來越不像女人了,今天健身房教練讓我做抓舉和挺舉,我從沒看過其他女會員在健身房內練這個,難道我是第一個?(就是)
舉重主要有兩個舉重動作:抓舉是練習者/選手伸直雙臂,用一次連續動作將槓鈴舉過頭頂(如圖一中間下方的分解動作)。而挺舉則是練習者/選手需要先將槓鈴置于雙肩之上,身體直立,然後再把槓鈴舉過頭頂(如圖一右下方的分解動作)。

一般來說,挺舉比抓舉能夠舉起更多的重量,抓舉比挺舉更難一些。

其實這兩個動作需要同時運用到多處肌肉,核心、大腿,反而手臂沒那麼吃重,還有協調很重要,要在槓鈴舉至約肩膀時下蹲才不會導致要強迫用手臂去把槓鈴撐起來。還有一個重點,從側面看,槓鈴的軌跡是直線垂直地面(如圖二,三),不是弧線,如果是弧線就表示用了手臂去抬槓鈴了(必需用核心,大腿的力量還有速度把槓鈴撐起來才對)。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While Mortals Sleep(馮內果短篇集)

我聽過也知道馮內果(Kurt Vonnegut),他是位很棒的作家,但直到這本《While Mortals Sleep》之前,我從沒看過他的作品。這本《While Mortals Sleep》是他早期所寫下短篇故事,他死後才被集結出版。

以只看這本由16 則極短篇集成的小說來講這位作家,我會說他是當代作家中的異數,他的每一則故事都有寓意(moral),這看得出他的態度是嚴肅的,但態度嚴肅不代表型式嚴肅(型式嚴肅就會有距離感),馮內果的短篇故事都非常簡潔樸實但卻保有戲劇性,尤其是其結局常令人驚豔,當你讀的時候你知道故事已經佈局/設計好了,但你無法猜測結局是什麼,你會很期待他的結局,很期待被上鉤(hooked)的感覺。短篇故事要做到這樣尤其不易,而他做到了。

16 篇故事中有悲傷的,有感覺像胡搞但卻有其寓意,也有看起來似乎沉重卻柳暗花明地砰出開心的結局的。我尤其喜歡最後一篇 The Humbugs,是在講兩位畫家,一位畫得很漂亮很寫實,是很社會化的一位畫家,他的畫很受普羅大眾歡迎,也因此他的收入很好,但評論家們卻不恥他,甚至批評他是在騙錢;另一位畫家則是很難融入大眾(所以生活得很窮困),因為他的作品總是很抽象,但他卻得到評論家們的青睞,稱讚他是用靈魂在作畫。兩位畫家打心底都認為自己是騙子,沒什麼實力,一個只會寫實畫,一個只會抽象畫;但兩位畫家的太太都認為自己的先生是該被表揚的那位,於是其中一位的妻子就向另一位的妻子嗆聲,並要求兩位先生來比賽畫畫,只會寫實的那位去畫抽象,只會抽象的那位去畫寫實,故事的結果實在太有戲劇性了,在此就不點破,建議有興趣的人直接看小說,一睹大師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