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送書


以上是我已經看完,想要出清的書。希望有興趣的人來索取(免費)。為了省去郵寄的麻煩,希望是住高雄的閱讀者來索取。

我不知道這樣做是不是給自己難看?我知道很少人會進來這個blog,所以應該是不會有人來索取吧!

由右至左分別是:(刮號內為作者)
Plain Truth(Jodi Picoult)
Nineteen Minutes(Jodi Picoult),中譯:事發的十九分鐘
Room(Emma Donoghue),中譯:房間
the Alchemist(Paulo Coelho),中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for One More Day(Mitch Albom),中譯:再給我一天
Natural Born Charmer(Susan Elizabeth Phillips),中譯:天生萬人迷
Can you keep a secret?(Sophie Kinsella),中譯:我的A級秘密
the Undomestic Goddess(Sophie Kinsella),中譯:家事女神
My Best Friend’s Girl(Dorothy Koomson),中譯:我的孤兒寶貝
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Sophie Kinsella),中譯:購物狂的異想世界
My Sister’s Keeper(Jodi Picoult),中譯:姊姊的守護者
Fifty Shades of Grey(E L James),中譯:格雷的五十道陰影
Warrior of the Light(Paulo Coelho),中譯:生命戰士的智慧祕笈
the White Tiger(Aravind Adiga),中譯:白老虎
Home(Toni Morrison)
Lucky Man(Michael J. Fox)
Left to Tell(Immaculee Ilbagiza)

以下新增...
感謝進來這兒的朋友留下的意見,書已由一位朋友全數接收。再次感謝!



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Umbra(有禪意的動畫)

這是加拿大動畫家 Malcolm Sutherland 的得奬作品Umbra(Umbra: 拉丁文shadow的意思)。有點奇怪又很有禪意的動畫。

可能需要看個幾次,若還是不太懂,以下是作者對此動畫的概念簡述。


There is an idea in Buddhism which is that everything in existence is empty – this isn’t nihilistic, it just says that at the core everything is empty of a concrete, fixed, self; and the truth behind the form is that everything is transient and interconnected. For me contact with this “emptiness” can be both wonderfully liberating and a terrifying thing! So in my mind this is basically what the character in the film is confronting.

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男性避孕丸

這是我在the Atlantic 看到的一篇文章,剛發表不久的,也算是新聞。除了內容新奇外,後面的讀者意見也挺有意思的。

科學家在研究如何封鎖致癌基因時發現JQ1,一種讓致癌細胞忘記它們是具有致癌能力的分子。和威而剛本來是用來醫治心血管疾病卻發展成為壯陽藥有類似的發展,科學家們發現JQ1 可以用來抑制睪丸製造精子,這在男性避孕史上算是很大的進展。

和女性避孕藥及精管切除術比起來,JQ1 明顯有很多優勢:
1.      它是非荷爾蒙的,所以無女性避孕藥的眾多副作用。
2.      可逆性,停用JQ1 一段時間後仍能恢復生育能力,和精管切除比較起來方便許多。
3.      口服即可。
4.      不會影響停藥後所生的小孩。
5.      有效性,不亞於女性避孕藥及精管切除術。

但以上結論只是施用在老鼠上所得出的,它即將進入臨床試驗,很可能再過幾年口服男性避孕藥就會上市囉!

原文連結在此,如果你進去看讀者意見會發現,有很大的爭論是在文中提到JQ1 會"caused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testicular volume"這句話,其實我在看本文時也對這句感到疑惑,所謂testicular volume 是指睪丸的大小嗎?發表意見的讀者有人認為作者應該講清楚,有人表示不能接受,有人覺得如果它真的如文中所講的沒有女性避孕藥的那些副作用,只是會讓睪丸變小,那其實是可考慮的,更何況一旦停用不久睪丸就會回復製造精子啦!

關聯

胎兒是否一離開母體後就和母體沒有關連了(當然,基因、血緣上的關係是切不斷的,所以我的問題不是指血緣)?

研究證明孕婦在懷孕階段,其體內的胎兒細胞有些會穿透胎盤流到母體血液裡。而當胎兒一離開母體,按理說留在母體的胎兒細胞應該會很快就因為是外來者(因為胎兒的基因是父親與母親的結合產物,不屬於母親)而被母體的免疫機制消滅,但事實是並沒有。那麼,這些胎兒細胞對母親有什麼功用?

美國麻薩諸塞州 Tufts University 的教授Kirby Johnson 花了六年時間去研究,他得出兩個假設,一是壞的,一是好的。

壞的假設,存留在母體的胎兒細胞可能攻擊母親,因為女人得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症(scleroderma)的機率比男人高太多。

好的假設,存留在母體的胎兒細胞會保護母親,因為研究人員看過一些例子,在母親體內不健康、待修復的地方發現許多胎兒細胞,因此有此一假設。

2006年,Dr. Kirby Johnson 發現一個案例,這個案例是一位患有肝炎的婦女,這位婦女懷孕過五次,一次正常生產,兩次流產,兩次墮胎,由此可假設她體內應該累積了大量胎兒細胞。果然,醫生在她的肝臟組織內發現大量的胎兒細胞。這位婦女表示不願做治療,只想趕快回家。於是醫生沒有做治療就讓她回家了。奇的是,幾個月後,醫生再檢查她時發現她已經完全恢復了。Dr. Kirby Johnson 雖然很想就此下結論說胎兒細胞留在母體是為了保護母親,但下這樣的結論太過倉促。

那麼結果呢?科學家到現在尚未有結論。因為不同的胎兒細胞、不同的疾病、母親的年紀、懷孕次數、父親的基因都是影響因素。

既然是個沒有結論的研究我為什麼要把它提出來?

上面講的細胞可能是由母親傳給子女,也可能是子女留給母親,但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兄姊留給弟妹:第一胎留在母體的細胞可能再次透過胎盤而進入第二胎,所以你體內可能有你哥哥或姊姊的細胞。

Wow… It’s new to me.

(原文連結請點此處

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受教

月初和朋友去夢時代的這家餐廳,這是我們第二次去夢時代的這家店,第一次去感覺很好,再次光臨卻讓我們感到服務差很多。細節就不多講,因為這不是的重點。

當最後一道甜點上來時,服務生照例給了我們意見表,友人不客氣地填了不好的評價。結帳時簽完刷卡單後,店長出現了,很誠懇地問了我們哪裡不滿意,聽了朋友的意見後,店長除了表示抱歉之意還堅持要刷退我們這一餐的服務費,另外還送了我們兩個小禮物。

有人說企業一大反應就慢(像恐龍一樣),這位店長卻能如此明快處理這件事,我欣賞。

因為個性及小時候缺乏愛的關係,我愛人的能力有點匱乏,大部份的人對我的印象是我很冷,我的人際關係不是很好,若要評分,應算中下等級。最近我常自我檢討這件事,巧的是最近我也常在主日講道當中聽到愛這個主題。

愛在希臘文有三種層次,分別是:
Eros,是相互吸引的愛,慾望之愛,男女之間的愛
Philia是相伴的愛,朋友之間,人與人之間的愛
Agape,是無私付出的愛,無條件的愛,神性的愛

大家耳熟能詳也是常常出現在婚禮上的詩歌“愛的真諦”,出自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因為常出現在婚禮上,所以常常被侷限在兩性之間的愛,其實在希臘原文聖經中用的愛卻是Apage這個字。所以這首詩歌並不只侷限在男女(夫妻)之間的感情。只是人們通常追求的是Eros,其實最有價值但也最難做到的是Agape。因為愛人很難,所以主才要命令我們彼此相愛。

另外有一個愛的定義我很喜歡,那就是德蕾莎修女所講的-“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這樣的定義感覺上比較沒那麼沉重。期許自己,對別人快要失去耐性時能想到這兩句話。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The blue

剛剛看到一個酷酷的影片(連結請點這裡),是用GoPro Hero2 拍的。原本應該是影片本身有趣,但在網友的反應中可以發現,大家對於拍攝者Mark 自製,用來裝置GoPro Hero2 torpedo housing 特別有興趣。(其實我也很想看他是怎麼弄的)

我的夢想之一是在海中和這種哺乳動物同游,所以,這影片看了令人開心。

2012年8月4日 星期六

How to be good

英國中產階級夫妻 Katie 和 David,擁有一對兒女 Tom 與 MollyKatie 是位醫生,也是全家經濟支柱, David 則沒有穩定正當的工作,他唯一有收入的工作就是替地方小報寫專欄,而且是寫些極盡尖酸刻薄的批評言論。因為 David 的壞脾氣及憤世嫉俗,在結婚將近二十年之際,Katie 開始考慮離開David,她有外遇,她不快樂,她覺得 David 也不快樂。就在Katie告訴David她有外遇,她要離婚後,David 遇到GoodNewsGoodNews 不只以另類療法治好了 David 的背痛,還把他的壞脾氣變不見了。變成好好先生的David卻讓Katie更難適應,他不只要求太太,兒女和他一樣去愛世人,去施捨,他還邀請了 GoodNews 住進了他家。同時也要求鄰居像他一樣去收留無家可歸的年輕人。他們的兒子 Tom 因為被爸爸要求把電腦捐出去,把很多東西捐出去,導致他在學校偷同學的東西。小女兒 Molly 則為了表現得比哥哥好及想贏得爸爸的讚賞而變成一個偽善的小傢伙。這一切更讓 Katie 更想離開,但她會離開嗎?她離開得了嗎?

How to be good》看似在講一個家庭(一段關係)的危機,其實卻是在講人的價值觀,講人的不完美,以及講如何往完美更靠近一點。

我一向喜歡 Nick Hornby 的調調。看他的書常常會忍不住大笑,因為他非常擅長描寫荒謬的情境,但他也常常讓人在大笑之後省思 -- 自己其實就在或曾在那個情境裡。

幾個我喜歡或覺得好笑的句子,
I’m beginning to think that being a good person in most ways doesn’t count for anything very much, if you’re a bad person in one way.(p.60)
(Katie 原本一直自以為是好人,這也是她選擇當醫生的原因,但在自己對婚姻不忠後,她開始思考自己夠不夠格被稱為好人。)

…and I’m worried that the contrast between my lover and my husband is becoming blurred.(p.68)
(David 的壞脾氣變不見後開始對 Katie 好起來,甚至做一些以前他不屑的事情,比如去看戲,認真聽 Katie 講話,這讓 Katie 感到有點困惑,因為 David 的行為越來越像她外遇的對象)

Love, it turns out, is as undemocratic as money, so it accumulates around people who have plenty of it already.(p.290)
(在 Katie 拒絕女兒 Molly 的要求邀請她的一個獨居且難搞的老病患 Brian 住進他們家時,Molly 感到不解與生氣時,其實 Katie 心裡有自責,彷彿她的拒絕就是不夠有愛心,不夠好的表現。但她很清楚,愛和錢一樣,有錢的人會越有錢,有愛的人則是會擁有更多的愛,而像 Brian 這種不可愛的人所擁有的愛就是比 Katie 一家人少。)

本書中文版由馥林文化出版,中文書名《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