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2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做重還是做多?


如果要在攝取熱量比身體所需熱量少的情況下(也就是熱量赤字, energy deficit) 增肌減脂, 重訓應著重質(大重量少次數)還是量(小重量多次數)? 有關這方面的研究至今仍很少, 今年終於有份研究報告發表了.

這個研究總共維持八週, 其中四週採大重量訓練(重量最大到 80% 的1RM, 次數 rep 少於10), 四週採輕重量訓練(重量最大到 60% 的 1RM, 次數 rep小於 20), 順序採隨機. 130 位受試者同時接受熱量限制(依各人身體組成的不同, 讓他們攝取熱量比基礎代謝熱量少 20%)

更多細節請點選這份文章研究文獻.

結論:

兩種方法產生結果幾乎沒差, 這種結果可能會讓你感到失望吧!

1. 不管哪種方法, 受試者脂肪沒有減少很多(兩組都稍微減少), 肌肉也沒有增加很多(兩組都稍微增加). 這種結果很合理, 畢竟才四週. 而不管哪種方法, 肌力(strength)增加也相差不大.也就是說, 做重或做多結果都差不多.

2. 體脂肪並沒有因為重訓(不管做重或輕)而減少; 但身體組成在進行測試的四週有些微的改變.

3. 在熱量赤字(energy deficit) 的情況下,做重訓有助於骨骼肌(lean mass) 與其肌力(strength) 的維持.

4. 所謂沒有很大的差別是指平均, 它不代表對個人也是沒有很大的差別, 因為有些人適合做重, 有些人適合做多. 況且, 目前這方面研究仍很少, 仍需要更多研究進一步釐清.




2022年12月29日 星期四

距離 真的 有關係

圖一

繼上一篇肌肉的訓練範圍/距離有關係的研究(主要針對大腿後側肌群)後, 發表該研究的人員再度以肌肉的訓練距離 (range of motion) 是讓肌肥大的重要因素為前提, 想知道是否也適用在三頭肌上, 這次他們比較的是 overhead tricep extension 與 neutral arm postion tricpe extension.

overhead tricep extension (過頭三頭屈伸)如圖一, neutral arm position tricep extension 我不確定研究指的是哪種, 我猜應該是三頭滑輪下壓(因為沒有 overhead ), 如圖二.

圖二

照慣例, 在此不詳述研究細節, 有興趣的請點選研究連結

研究結論: 

過頭三頭屈伸造成的肌肥大(增長)明顯比三頭滑輪下壓多, 尤其是三頭中的長頭(如下圖)差異最大.

三頭肌分解圖

由於家裡沒有器材, 我個人在家裡若要練三頭會做窄距伏地挺身, 在健身房練三頭則是習慣用訓練繩做滑輪下壓, 練胸及背時也都會順帶練一下三頭, 其實很多動作也都會運用到三頭, 比如 dip (雙槓撐體) 就是練胸肌也會練到三頭. 

[註]三頭其實不必練重, 我個人的練法是練到肌疲乏, 舉例, 以滑輪下壓來說, 我會從約七成的1RM 重量開始做 8-10 下, 接著不休息把重量減一級, 做 8-10 下, 接著不休息再把重量減一級做8-10下. 這樣算一輪, 休息約 60 秒, 再做下一輪, 我一共會做五輪, 每一輪做完會感受到三頭肌發熱發脹. 我原本不知道這樣練到底成果如何, 倒是日常生活中常被人誇或問(陌生人跟熟人都有, 男女都有, 但女生更常問要怎麼練成這樣, 我想, 幾乎所有女人都不想要有蝴蝶袖吧!), 所以我應該是練得不錯(吧?!)

我會習慣只做滑輪下壓主要就是習慣罷了, 之前有試過頭三頭屈伸, 可能當時用的不是訓練繩而是用短直槓, 做起來感覺不穩(會晃動), 會晃可能也是因為那時的三頭肌還不夠力.


在看了這篇文章與上述研究後, 我昨天去試了用訓練繩做過頭三頭屈伸, 

我的感想(今天的肌肉感受)是  真~的~很~有~感, 雖然過頭三頭屈伸的訓練負重沒有滑輪下壓來得重(這點研究也有提到 --下壓式能做的重量會比過頭式來得重), 但我的長頭真的很有感.

所以, 如果想增大三頭或保持,不讓它肌小, 可以試試過頭式.

2022年12月28日 星期三

距離有關係


我進健身房十幾年只使用過一次坐式屈腿訓練機(seated leg curl machine), 當時使用心得是這台機器很雞肋, 所以後來我只使用臥式屈腿機.

直到上個禮拜六我再度坐上坐式屈腿機.

我, 改觀了.

會給它第二次機會是因為看了這篇文章及這份研究報告.

兩份文件都在討論 到底是坐式屈腿機 還是 臥式屈腿機 對大腿後側的肌肉增長比較有利.

按慣例, 我只重點講述結果. 對研究細節有興趣的請點選文章與研究的連結.

1. 坐式屈腿機對大腿後側肌肉的尺寸增長效果比臥式屈腿機高出約 55%. 

2. 上述大腿後側肌肉增長的部份主要集中在橫跨臀部的肌群,至於未横跨臀部的肌群, 兩種器材則沒有明顯差距.

3. 會有這種結果是因為採坐姿時屈腿的肌肉訓練範圍比臥式長.(也就是採坐姿時, 肌肉負重屈伸的範圍比較大)

4. 雖然坐式屈腿比臥式屈腿更能增長肌肉, 但在肌肉拉傷的預防能力上, 兩者是一樣的.(這是否暗示當負重一直加大時, 坐式會比較容易造成肌肉拉傷?)

至於我第二次使用坐式屈腿機的感想是-- 臀部接近大腿後側的地方明顯有感. 

為什麼之前我會覺得它雞肋? 應該是我沒有把機器調整好(這台機器要調整的地方比其它機器多), 以及個人專注力. (以前做動作是像走流程, 現在會把注意力放在正在訓練的肌群上)

不管坐式或臥式, 我覺得都可以做, 兩者訓練到的肌群略有不同, 有時換台機器不但可以刺激不同部位的肌肉也可以讓運動不那麼一成不變.

2022年12月23日 星期五

素食者註定骨鬆?

 

雖然我是無肉不歡的人, 對素食沒興趣, 但發現這篇研究分析還挺有意思的.

對於要增進骨質的說法大致分兩種, 一是健身派, 另一是飲食派. 

由於重訓健身的風氣盛行, 現在許多人都已知道阻力訓練有助增進骨質密度, 但仍有一派人提倡藉由飲食來提高骨質密度. (當然, 聰明的都知道要結合兩者) 

飲食派中第一個提到的食物就是乳製品. 那麼如果是非蛋奶素的素食者, 不就是骨鬆的高危險群了? 又, 若依前述-阻力訓練能增進骨質的說法, 是不是鼓勵素食者去做重訓就可以降低骨鬆風險?

這個研究就是在探討飲食及重訓對素食者與雜食者的骨質會造成什麼差異:

下面我只重點描述結論. 詳細的研究內容就不在此多述, 想知道細節的人可點選上述兩篇連結.

1. 素食者的BMI 值普遍比雜食者低, 但熱量, 葉酸, 維生素 D, K, B12, 以及鎂的攝取比雜食者高許多.(由於素食者會從飲食及營養補充品去彌補因素食造成的營養缺口)

2. 素食者的蛋白質與鈣質攝取量比雜食者低.

3. 雖然雜食者體內循環的鈣質明顯比素食者高許多, 但研究結果顯示不管是素食者或雜食者, 其骨質重塑的能力都在正常範圍內.

4. 總體來說, 雜食者的骨質結構會比素食者健康.

但有意思的來了, 

因為該研究也納入了組力訓練(也就是 不管是素食或雜食者, 都有再細分成有重訓與無重訓的群組), 所以有了下面有趣的結論:

1. 在素食者中, 有重訓組與無重訓組的差異比雜食者那組大. 有加入重訓的素食者, 其骨質結構比無重訓素食者健康許多.

2. 無重訓雜食者的骨質結構比無重訓素食者健康.

總結論:

素食者若能在生活中加入重訓, 並注意鐵質, 維生素D, B12, 鋅, 鈣, 與蛋白質的補充, 就無需擔心因為素食而犧牲骨質健康.




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海女

 前幾天看著我衣櫥裡的防寒衣, 自問, 是不是該把它送人了?

我有幾年沒潛水了, 以後應該也不會再去, 我的潛水衣再怎樣也算名牌的. 只是這東西也不是隨便給朋友就行的了,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在潛水, 而且體型還要跟我類似, 所以還在物色理想對象.

今天看到這組相片, 眼球馬上被吸引, 拍得真好.

我對海女這詞的印象很深刻, 有一年去菲律賓潛水, 潛水教練拍了我的影片上傳到他的Yotube 頻道, 他跟我說他故意取名"海女"來吸引人氣, 當時我還一度擔心被熟人看到, 還好這種事沒發生.


海女被認為是濟洲島的特有職業, 濟洲地方政府經過幾年的推動與申請, 終於在2016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 正式把韓國濟洲島海女文化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拍攝這組相片的攝影師是知名藝術家攝影師施羅德(Alain Schroder).

2019年施羅德第一次到濟洲島, 無意間看到海女們雙手抱著一顆大火山岩石(basalt /volcanic rock)從海中上岸, 他被那個景象吸引住, 隨手用手機相機拍了一些相片. (註: 那顆火山岩石其實是她們的浮球, 現在大都改用南瓜造型的亮橘色大浮球, 如下方小圖)


由於海女的影像太震攝人, 他知道他會再次回來拍攝一系列祖母級海女的相片.

當年九月施羅德果真又來到濟洲島, 這次他準備好所有攝影器材, 並請了一位操著當地口音的翻譯.

施羅德對這系列相片的構想是以黑(黑色防寒衣)加上黑(黑色背景火山岩石)的主軸, 並用黑白相片的方式呈現.


起初海女們並不願配合, 她們很冷淡. 後來有些人稍為配合, 有些人則還是拒絕入鏡.

施羅德第一次遇到有人拒絕他的邀請, 但他猜想, 應該是她們的生活其實很辛苦又危險, 再者, 可能有不少觀光客自拍時未經同意就把她們入鏡. 她們並不想被人打擾.


除了海女不願配合外, 天公也不作美, 當天下了一整天的雨, 讓施羅德必須撐著傘拍攝.

但下雨反而讓效果更好, 因為防寒衣橡膠材質的關係, 雨水反而讓防寒衣產生光澤感.


施羅德採用近距離廣角鏡頭, 低角度往上拍的方式, 旨在讓海女們顯得強壯且堅忍.

最終的成果就如施羅德所預期的, 黑加黑, 並聚焦在texture. (sorry, 我想不出適合這個字的中文翻譯, 質感? 韻味?)



原文訪談連結請點選這裡, 從這個連結網頁看照片會更美.

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真相或迷思?

 

一位好友得了癌症, 從以前就常聽她講她的上上輩親人得了XX, 她上一輩也得了XX, 基因遺傳的關係, 她應該也會得XX. 這話很久以前我自己也講過, 但後來我不再相這這種說法, 因為基因不是絕對不變的, 而是會隨著環境而變, 這就是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 或外遺傳學/後遺傳學. (上面影片也有提到這個, 約在第7分鐘左右)

前幾天在聽這上面這則訪談時知道一則有關癌症的迷思:

你應該有聽過癌症起因於人體細胞突變, 我曾相信這種說法有好幾年. 聽這個語氣就知道體細胞突變說也不是正確的 (從上面這則訪談的8分16秒開始)

癌症的起因有好幾派理論, 體細胞突變(somatic mutation theory)只是其中一派, 而且被醫學界擁護很常一段時間, 那段時間許多對癌症的研究都朝這個方向進行. 從那時開始, 體細胞突變說就一直深植在許多人的心中. 但此理論至今都尚未獲科學界證實.

另一個也是深植人心的迷思是癌細胞喜歡吃糖. 上面提到得癌症的好友就是相信這個, 所以很多東西她都不吃了, 她會說"我不能吃這個, 這個有糖". 

事實上, 糖/醣是人體細胞主要的能量來源之一, 所有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最終都會轉化或分解成葡萄糖(glucose)供養所有的細胞(不管是不是癌細胞). 雖然大部份癌細胞生長得比正常細胞快, 這不代表吃糖/醣會讓癌細胞長得更快或甚至致癌. 

雖然科學上至今尚未證實吃糖與罹癌有直接因果關係, 但是吃糖, 尤其是把糖加進加工的精緻食品/飲料裡, 會造成肥胖, 這的確會提高罹癌風險.

以上三個迷思(我個人是認為它們是迷思不代表你要接受我的觀點)概括如下, 供你參考. 至於要不要相信, 你決定.

1. 遺傳基因學-基因決定了一切 

2. 細胞突變是癌症的起因

3. 吃糖會罹癌, 杜絕糖可以餓死癌細胞.

註: 網路上很容易找到許多關於這三個迷思的研究, 這裡就不在引用.




2022年11月3日 星期四

睡掉脂肪

 

我曾在此blog 裡提過好幾次, 要有好的重訓成果不是單單努力訓練就夠了, 足夠的營養與睡眠也是必需的. 

營養大家都知道, 那睡眠呢?為什麼重要? 很多人的直接反應應該是-睡眠可以讓身體修復啊! 這也是媒體或醫生一直告訴我們的. 但就只有這樣, 沒有其它資訊了.

2010 年有份出版在美國內科醫學年刊的研究研文章報導了睡眠與減肥, 尤其是體脂肪, 的關係.

研究地點: 芝加哥大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研究對象: 人數10人(是的這是個迷你研究, 可能礙於大學的臨床研究中心資源有限吧), 體重過重但仍屬健康且不抽煙, 年齡 35~49, BMI 指數 25~32.

方法: 

管控這十人的飲食, 讓其攝取熱量為平常的90% (目的是  在不運動的前提下讓研究對象可以維持體重)

時間與步驟: 

研究維時四週, 分成兩階段, 前兩週, 預計要讓研究對象睡8.5小時左右, 後兩週則讓這十人只睡約5.5 小時. 為了紀錄睡眠時間, 受試者的睡覺地點是在實驗室, 睡覺以外的時間這十人則照常活動. 

結果:



看出差別了嗎? (沒錯, 前兩週的體脂與肌肉重加總與後兩週不同. 我不知道原因, 研究文章裡並沒有提到, 我個人猜測可能與水份有關吧!)

研究結論是在攝取熱量減少的情況下, 睡眠時間是維持肌肉量很重要的因素. 缺乏睡眠不利節食減肥.

補充:

不管睡多睡少, 減少的體重雖然相同, 減少的肌肉與體脂卻有很大的差別. 足夠的睡眠有助降低節食者的食慾, 此研究中, 前兩週受試者體內分泌的飢餓素(ghrelin)平均值 75 ng/L, 後兩週受試者的飢餓素平均值升高到 84 ng/L. (註:飢餓素越高, 食慾會越好, 身體消耗的熱量會減少, 體內儲存的肝醣越高.)

不管你是否正在節食減肥, 都需要充足的睡眠. 如果正在節食, 足夠的睡眠會讓你的減肥計畫成效更好; 如果你沒在節食, 充足的睡眠則有助於你減少體脂肪以及至少維持住肌肉量.

以上是我對這個研究的簡單分享, 如果對研究細節有興趣, 

請點選研究文獻觀看詳細研究報告, 或點選芝加哥大學報的文章來閱讀.




2022年10月28日 星期五

脖子

 


這篇研究文章講的是頸力的重要, 

是否需要在訓練中加進脖子訓練? 為什麼頸力重要? 它跟身體健康/疾病有何關係?

為什麼要訓練脖子?

1. 強化頸部肌肉的尺寸及力量: 這主要還是考量到美觀, 畢竟許多人練身體就是想要好看.

2. 減低腦震盪的風險: 除了上述的美觀因素外, 增強頸肌可以在當遇到外力衝擊時減少腦震盪的風險.

3. 減少慢性疼痛的機率: 有慢性頸痛的人經過一段時間的頸肌訓練後疼痛感明顯降低, 活動度明顯增加.

4. 改善姿勢: 透過頸部阻力訓練可以改善現代人長期維時某種姿勢而形成的不良姿態.

在這裡就不多寫研究分析而只重點提一下結論,

對有在重訓的人: 一般的背肌訓練, 如負重聳肩(shrugs), 划船(rows), 架上硬舉(rack pulls)應已足夠, 但如果再針對頸部肌肉加強會更好.

對沒在重訓的人: 不需透過健身房器材, 在家靠手臂的力量或牆壁就可以做. 比如,

這是訓練到頸後肌(手臂要用力以造成阻力), 也可利用牆壁產生阻力.

這是訓練頸前肌(手臂要用力以造成阻力), 也可以利用牆壁產生阻力.

這是訓練頸部兩側(手臂要用力以造成阻力), 也可以利用牆壁產生阻力.

看了原文才知道原來彈力帶可派得上用場, 有彈力帶的記得試試看.

利用彈力帶也可以
原文還花了不少篇幅寫了睡眠呼吸中止症, 肥胖, 慢性疾病等與脖子有關的議題, 另外還提到了脖圍與舌頭脂肪對健康的影響, 很少看到有人較全面地討論脖圍與舌頭脂肪與身體的關係, 算是增長知識了. 

欲知道更多頸肌訓練方式請點選文章連結.





2022年10月27日 星期四

是 他 還是 她?

 

大部份人應該知道英文的代名詞/代名詞所有格有分性別與單複數, 比如..

他 he, 他的 his. 她 she, 她的 her, 他們 they. 他們的 their...

過去我偶而會遇到在不知某人性別或要含括兩性的情況下而要用到代名詞/代名詞所有格的時候, 就要把 he/his 或 she/her 都一併寫進去, 這時我就會覺得句子變得很冗長.

但現在情況改變了, 

語言是隨著時代在演變的, 現在 they 已經被正式承認(在學術文獻也被認可)可當作單數代名詞了.

現在你可以寫

Each person went to their desk. 

以前的話應該要寫 Each person went to his or her desk.

又如,現在可以寫

A person should enjoy their vacation.

以前的話應該要寫 A person should enjoy his or her vacation.

之所以會有這種重大改變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考慮到當我們不確定該對象的性別, 也不方便問的時候, 用 they 就很適合.

二是 they 是沒有性別的(不分男女), 所以當遇到跨性別族群時, 就可以用 they 以免冒犯到當事者.

問題來了, 如果用 they 來取代 he 或 she 時, 動詞要用單數還是複數?

如果 they 是句子的主詞, 要用複數動詞 (用 they are, 而非 they is)

就像 you, you 可以是 你, 也可以是 你們, 但它的動詞一律用複數 (用 you are, 而非 you is).(依據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的解釋)

要是你不想用 they 來代替 he/she, 還是得用嗎?

如果對方(尤其是誇性別族群)用 they 自稱, 基於禮貌與尊重, 請還是用 they.

當然, 你也可以換個寫法來避免用到 they.

比如上面這個句子 A person should enjoy their vacation., 可以換寫成下面幾種.

People should enjoy their vacations.

A person should enjoy vacations.

A vacation should be enjoyable.

後記:

語言會變, 人也會變. 以前的我會覺得用 they 代替 he/she 成何體統! 

以前的我是正統文法擁護者, 後來想法變了, 語言是活的, 不是死的, 當大家都在用的時候如果再無謂堅持就顯得過時, 所以...就順應潮流吧! 

2022年10月3日 星期一

鬥不過身體

 

昨天聽(看)到上面這則訪問裡受訪者講到的小故事, 覺得太有意思了.

會發現這個影片是因為最近在看這位作者寫的書 -- "How to change your universe: A practical guide to living the greatest life possible - in greatest world possible." 

這是本有點硬的書, 講的是多重宇宙, 平行宇宙, 以及最新的量子物理發現...等等, 雖然內容有點硬(至少我看到五分之一了還在講量子物理), 但我完全不覺得難懂(事實上我覺得很好看). 

在好奇之下, 我去搜尋了作者其它著作, 才發現他最有名的不是這本講穿越宇宙的書, 而是講他減肥的書. 於是我下載了他的減肥書的試讀本來看, 發現他的有些主張跟我的觀念很接近, 由於我沒有肥胖的困擾, 所以就沒買這本減肥的書, 但我去搜尋了他的影片, 才發現這個訪問.

這個作者提出了一個我第一次聽到的主張 - 你的身體想要胖(your body wants to be fat), 言下之意是一旦你的身體想要胖, 你再怎麼節食(Diet) 都鬥不過它. 雖然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 但我完全懂也認同這種說法. 

我一開始提到的有趣的小故事是有關作者養的貓的故事(約在影片的46分鐘左右開始), 我大概簡單講一下.

作者的貓是一頭胖懶貓, 牠整天都懶洋洋地躺著. 作者家隔壁養了一頭很討厭貓, 重達80公斤的大狗, 這狗常常對著這隻貓吠, 這貓完全不為所動, 牠就是懶洋洋地躺著舔著腳掌. 但, 有一天作者的鄰居竟然把他們家狗放出來, 這狗逮到機會, 於是衝著這貓猛追. 貓嚇得衝進樹林裡, 作者找都找不到牠, 結果一天半後貓跛著腳回家了, 接下2個禮拜作者的貓一直瘦下去, 他不管餵什麼東西,怎麼餵貓, 都餵不肥牠. 於是作者就把他對減肥的主張用到他的貓身上, 真的讓貓長胖了. 

你知道他用什麼方法嗎?

他讓他的貓節食.(Diet)

這實在太妙啦!!!

作者的貓在被狗追之後變得極瘦是因為牠的身體知道要逃命要保命非得瘦不行, 不然跑不過狩獵者. 而後來作者讓貓節食是要讓身體認為饑荒來了, 得保存熱量才行, 所以貓就長胖了.

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薄紗藝術家

 

英國藝術家Benjamin Shine 運用網狀薄紗材質(內含隱藏式鐵絲) 創造/發表了一系列抽象的藝術人臉, 我覺得很特別, 而且很溧亮. 有興趣請點選這裡看更多作品及原文.






2022年8月23日 星期二

做出漂亮好吃炒蛋的秘訣

 

很多人說要炒出好吃的炒蛋要在打蛋汁時加入牛奶, 是沒錯, 在蛋汁內加入全脂牛奶可以增加炒蛋的奶油味並讓它的顏色更好看, 但 還有一樣東西比全脂鮮奶更厲害.

倒底是什麼?

答案是酸奶油(sour scream,一般大賣場到買得到). 酸奶油除了跟牛奶一樣可以增加炒蛋的奶油味外, 它還會稍微讓蛋體增加, 且不會希稀釋掉炒蛋的顏色. 另外, 全脂酸奶油會比低脂的好.

比例是  每兩顆蛋加入一團酸奶油, 就可以做出絕佳的炒蛋.

試試看!

Dip

 


Dip 是訓練上半身做"推"動作時運用到肌群的動作, 我看過不少人建議不要做 dip, 原因是說它會傷肩膀(有些人做 dip 肩膀會痛). 對這種建議我通常是聽聽就算了, 因為我不曾感到有任何不適或疼痛, 所以我常做 dip.

如果要細分, 它可分成 triceps dip 與 chest dip, 顧名思義, triceps dip會多強調訓練三頭肌, chest dip則強調訓練胸肌. 但其實不管做哪一種都會訓練三頭肌與胸肌 這兩組肌群(只是強調的肌群稍有不同), 所以其實不用太糾結.

其實 triceps dip 與 chest dip 的姿勢幾乎一樣, 不同處在身體傾斜度與手肘外擴程度. 做chest dip 時身體會往前微傾, 雙肘會往外擴張(約與身體呈30到60度角). 做 triceps dip 時身體是比較垂直且雙肘是較靠近身體. 

如第二段提到的, 兩種 dip 都會訓練到胸肌與三頭肌, 真正的差別不大, 但可能你會比較偏好其中一種, 比如你做 chest dip 時會感到胸骨痛, 你就會比較偏好 triceps , 反之, 有些人做dip時會感到肩膀痛, 那 chest dip 就會比較適合.

Dip 的好處是它可以依程度自行調整難易度, 比如初階的 machine dip , bench dip, 與assisted dip.(其中 bench dip 不一定需要健身房器材, 家裡任何支撐性夠的矮桌即可)

Machine dip

Bench dip

assisted dip


或是進階的 weighted dip 或 ring dip.

weighted dip

ring dip.

可能有人會問與伏地挺身push up比較的話, dip是否比較好?

沒有絕對的答案, dip 跟 push up 其實都訓練到相同肌群, 只是 push up 比較容易學, 而且無需任何器材, 很適合初學者. dip 的動作範圍比較大, 也就是說訓練到的肌群的運動範圍比push up大, 而且dip 要提高難度的選項比較多.

(看原文, 請點這裡.) 

2022年8月19日 星期五

麥當勞薯條

 


你喜歡吃麥當勞薯條嗎? 以前常有機會吃麥當勞, 一位朋友特別喜歡吃他們家薯條, 說是特別好吃, 為什麼麥當勞薯條讓人容易上癮?

先來講麥當勞薯條製作過程:

新鮮馬鈴薯經清洗, 削皮, 切條, 漂白, 再加進可讓它們顏色均一(淡黃色)的化學物後下油鍋炸不超過 60 秒, 起鍋, 冷凍, 接著送至各門巿. 門巿的麥當勞再把冷凍的薯條下油鍋炸, 起鍋後灑鹽. 

麥當勞薯條的成份有哪些?   

  • Potatoes
  • Vegetable oil
  • Canola oil
  • Corn oil
  • Soybean oil
  • Hydrogenated soybean oil
  • Natural beef flavor (which contains wheat and milk derivatives)
  • Dextrose
  • Sodium acid pyrophosphate
  • Salt
看到上面這個, 有點訝異有那麼多(不健康)成份! 但我注意到倒數第4項 natural beef flavor, 我猜這項應該是麥當勞薯條特別好吃的原因. 果然, 就是這東西. 但它又是怎麼來的?

一切起源於1950 年代, 當時供應麥當勞 植物油的廠商由於無法提供把植物油氫化的機器(氫化過的油就是反式脂肪, 氫化的目的是讓食物可保存較久, 但現在我們都知道反式脂肪對身體不好), 所以植物油供應商就想出把植物油跟牛油混合來解套. 

這種"配方"反而讓薯條大受歡迎, 之後好久的時間麥當勞跟其它速食業者都採用了這個"配方". 但1980 年代, 倡導健康的人士抗議薯條加進牛油這種飽和脂肪是在危害消費者健康, 所以速食業者就把牛油從成份中剔除. 

但麥當勞很想保留薯條那種讓人無法抵抗的風味, 於是想出了加進天然牛肉香料(natural beef flavor), 所以現在各家速食業者都在薯條裡加什這個成份.

在美國, 薯條不是素食, 因為天然牛肉香料是小麥與牛奶的衍生物, 而牛奶屬葷食. 但在英國薯條是素的, 因為那邊的薯條不含動物性添加物.

不過我還是不懂既然其它速食業者也是加了天然牛肉香料, 為什麼麥當勞薯條就是不一樣.






2022年8月18日 星期四

真的飛行車來了

 


以往科幻電影常出現的飛行車真的出現了, 去年六月, 斯洛伐克一間科技公司(Klein Vision)開發的 飛行車完成了它的國內正式首航(從尼特拉國際機場至布拉提斯拉瓦國際機場), 維時35分鐘. 

這台陸空兩用車是由斯洛伐克的一位物理教授也是藝術設計家的 Stefan Klein 所設計開發出來的, 他同時也是 Klein Vision 創辦人及執行長. 

此趟飛行的片段影片如下. 其實我看前面它起飛以及在空中飛行並沒有特別感覺, 因為感覺就像台小飛機, 可是影片後面有拍到它降落, 然後像變型金剛一樣從飛機慢慢收成跑車並且開至巿區, 看到這裡就有了 "哇, 好酷!! "的感覺.



2022年8月4日 星期四

罕見的箱型水母

 

好幾年沒去潛水了, 這個短片引起了我的興趣.

這種罕見箱型水母在有歷史記載中只出現過兩次, 第一次是在澳洲的大堡礁(1997年), 第二次是今年(2022年)在巴布亞紐幾內亞. 它的名字叫Chirodectes maculatus. 從短片可看出其接近透明的腔體上有特殊的紋路, 也可看到其腔體內的紅色器官隨著它浮游前進時伸縮, 非常奇特美妙.



2022年8月2日 星期二

嚐最後一口

 

這是看了令人開心的故事, 

一位名叫潘妮洛普 安 的女孩決定在父親生前最後一天 偷渡她父親最愛喝的雞尾酒飲料進醫院, 讓重病臥床許久的父親能一嚐他的最愛. 

潘妮洛普用針筒注射器把雞尾酒注入父親的嘴巴(潘妮洛普的母親也在場), 

然後問她爸爸-"很讚吧?" 

父親滿意地點頭.

各位可以點進這裡看短片.

我覺得這樣結束人生很棒, 希望我走時也有人這樣對我.(如果我是臥病在床)

其實當天稍後潘妮洛普 告訴臥病在床的父親不用擔心她與媽媽, 她會好好照顧媽媽, 她們會很好的. 接著說 她們明天早上再去看他.

隔天早上, 潘妮洛普到醫院時的父親已經走了.

跟我經歷過的以及聽過的情況比起來, 特別喜歡這樣的道別/死別. 

2022年7月25日 星期一

Habit 另解

 

Habit 這個字應該大家都知道它的意思. 但今天我學到了它的另一個解釋.

今天在 The Road Back to You: An Enneagram Journey to Self-Discovery 這本書裡讀到作者回憶他是如何從一位創會牧師到發現自己很失敗, 再到因為一位修士而去真正認識到 Enneagram 的奧妙, 他是這樣描寫他與這位修士初次會面的情況...

I first laied eyes on Br. Dave, in his black habit and sandles, standing on the grass-covered round-about at the end of the monastery driveway...

從前後文我知道這裡的 habit 不是我們熟知的"習慣", 而是衣服或罩衫之類的東西, 只是我從來不知道 habit 有這層意思, 所以查了一下.

Habit 這字是從法文來的, 它的法文意思就是衣著(clothes), 而 habit 在英文的演化則是從 衣著 - 發展到 - 特定專業人士在特定場合的穿著 - 再發展到行為習慣, 經過幾世紀的演變, habit 廣為人用的解釋幾乎只剩下"習慣". 其實習慣也可算是一種穿著(外在表現, make-up), 只是它是透過人內在的想法再經由外在行為表現出來.

現代英文若要用 habit 來表示衣著/衣服 只限於3種 - 修士裝(monk's habit), 修女裝(nun's habit), 以及騎馬裝(riding habit). 所以上面那段從書裡摘錄下來的 black habit 就是黑色修士衫. 


2022年7月7日 星期四

烏龜 搖搖樂

 

這是一位美國女生在近西雅圖的華盛頓湖拍到的超有趣短片, 原本她只是覺得烏龜一字排開在浮木上曬太陽挺有意思, 沒想到後來有隻烏龜也想來參與, 結果造成像電視節目 百戰百勝裡玩的遊戲那一樣一隻隻跌落水裡. 

我是看到烏龜為了不掉下去而忽前忽後迅速移動祂們的腳時感到有趣, 原來烏龜的動作也可以這麼快呀!

短片連結請點選這裡.



2022年6月21日 星期二

健康的體脂

 

現在怕胖的人比怕瘦的人多, 所以不管是為了美觀或是健康因素, 減肥(脂)一直是話題所在. 但, 到底減肥(脂)有沒有下限? 又, 有沒有所謂最健康的體脂肪?

先來看看研究怎麼說:

對重訓者來說, BMI 常常不是最正確的健康指標, 但卻是最多研究採用的指標, 2016年這個統合分析研究旨在探討 BMI 與全因死亡率(所有原因的死亡率)的關係, 得到的結論繪製如下圖: 簡單講, 在眾多研究分析中, BMI 值落在 20~25 時全因死亡率最低. (BMI=體重 / 身高平方, 體重單位: 公斤, 身高單位: 米)


對沒在重訓的人來說, 高 BMI 值的確可當作高體脂來看, 所以上面這個統合分析是適用的.

那麼, 反過來講, 如果體脂過低會不會有問題? 又或是, 有沒有所謂最低的健康體脂?

大部份的人應該都知道答案是有的,體脂肪對我們的生存極為重要, 人體的骨髓, 中央神經系統, 內臟器官, 細胞膜, 以及女人的乳腺都需要有脂肪才能正常運作. 這些脂肪就叫做 essential fat (暫且翻成 必需脂肪), 這個 essential fat 佔了男性約 3-5% 的體重, 女性則為 8-12%. 所以可以大膽地說這兩個範圍分別是男人 女人的最低健康體脂率. 

你可能聽過或看過有人吹噓他的體脂只有 2% 這件事, 估計他們應該是用了一般商用體脂計才會有 2% 這種數值(如果他們是活著講這件事的話).

根據上面的說法, 一旦男生體脂低於3-5%, 女生體脂低於 8-12%, 就不利健康了. 2017年的這個研究發現舉重選手一旦體脂低於這個極限, 其有助肌肉合成的賀爾蒙會減少, 甚至產生性功能低下症(男女均是). 而2019年的這個研究與2018年的這個研究則分別結論出過低的體脂會導致免疫功能低下發炎反應升高

上面提到了人體所需的最低體脂率, 那麼安全且健康的最低體脂又是多少?

以經驗法則來看, 女人要維持她們的月經週期, 安全的最低體脂是 15-20%; 而男人應該要避免長期處於體脂低於 10% 的情況.

以上摘自這篇原文, 文章蠻長的, 許多內容沒有在上面提到, 有興趣請點選連結.


2022年6月20日 星期一

香檳保存小訣竅

 

香檳這種氣泡酒通常是一開瓶就要把它喝完, 因為很快它就會沒氣泡了(二氧化碳溢散), 更別說把它蓋起來隔天再喝. 今天看到這篇讀者文摘分享的小訣竅讓你可以不用擔心香檳喝不完就浪費掉了.

這原本是TikTok上的短片, 寫讀者文摘這篇的作者對這個方法質疑, 所以親自試了, 結果真的有效. 這個訣竅是把金屬製湯匙倒放進香檳裡再放進冰箱即可, 不用上蓋, 非常簡單.

據說倒放湯匙有效關鍵在於溫度, 插進酒瓶內的金屬湯匙會從瓶頸吸熱, 而冷空氣又比熱空氣重, 於是湯匙就在瓶頸處形成了一道關卡把冷空氣保存在瓶內. 

你相信嗎? 我存疑, 該文作者原本也存疑, 但經過她親自實驗, 證實香檳經過一夜這樣擺放在冰箱內, 隔天喝起來跟剛開瓶一樣, 所以這方法應該有效. 

下次我也要來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