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7年3月27日 星期一

牙,醫分家

我不知道台灣牙醫系是否像美國的一樣從在學校開始就劃分開來,但讀到這篇文章才知道牙醫與一般醫生是怎麼分家的。

其實他們一直都是分家的。牙醫的出現比醫師晚許多,以前牙醫的工作是由barber-surgeon來做,barber-surgeon並不是醫生,他們的主要工作是照顧戰場上受傷的兵士,包括拔牙,放血,截肢,還有一些較小的手術,另外還包括幫兵士剪髮(所以才叫Barber啊!)那個年代barber-surgeon對於牙齒問題的處理是把它當mechanical challenge(不知如何翻,有點類似把它當作一項機械技術)。

牙醫真正成為一項專業是在1840年,全世界第一間牙醫學校在巴爾的摩成校,這牙醫學校的成立要歸功於幾位自學的牙醫。他們是巴爾的摩馬里蘭大學醫學系生,他們認為牙醫這門學問不該只是項機械技術,於是把它加入原有的醫學教育系統當中,並希望能為這項專業爭取到與醫學系一樣的地位(如課程,證照等被認可的象徵),但他們的努力被當局駁回,這就是"historic rebuff"事件。

一直到約一世紀後,1920年代生物化學家Willam Gies要求牙醫專業需與一般醫療體系整合,因為口腔健康也是健康保健重要的一環,但那時自組團體的牙醫群們反而反對,他們認為他們牙醫專業需要獨立出來。

這就是牙醫為什麼獨立於一般醫療體系外,這也造就了現今兩者的保險,就醫程序,醫療記錄與診斷術語各自獨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