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

令人失望的湯姆提克威Tom Tykwer及克里夫歐文

international_ver3.jpg
克里夫歐文大家應該都知道是誰吧?型男一枚,不用我多講。

湯姆提克威又是誰?《蘿拉快跑》導演是也。《蘿拉快跑》,1998年的德國電影,當年我從電影院走出來時心中真是澎湃洶湧,看到有人可以把電影拍成這樣真是興奮(是十一年前的電影喔!)。2002年他拍我最愛的大師之一-已故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的劇本《天堂奔馳》,衝著奇士勞斯基及女主角凱特布蘭琪,我買了這片子;看完後沒有驚豔,有啦!片尾特寫凱特布蘭琪慢動作把頭髮剃光那一段有驚豔到。2006年,他在《巴黎我愛你》這部由20位導演所導的20個短片中佔了一席,他拍的「聖丹尼斯 Faubourg Saint-Denis」是我最愛的一段,果然,湯姆提克威的功力還是在的。2006年,他把大師徐四金的《香水》拍成電影造成很大的話題,因為小說本身就是個大話題。電影我沒看,因為看過書後我不太相信有人可以把它拍得好,所以不知道湯姆提克威是否令人驚豔。今年,他的新作則是現在正在上映的《黑暗金控》。

《黑暗金控》前半段還不錯,劇情還算緊湊,步調很一致...不急不徐,但後來古根漢美術館的那場大槍戰就毀掉了,很突兀,感覺上不像出自他的手而是吳宇森的手(剛好吳宇森是本片監製)。而後來克里夫歐文演的國際刑警循體制外的手段,欲以暴制暴來擒拿金控公司(IBBC)的轉折也很草率。

我不是說這部電影不好,它的故事靈感來自盧森堡一家叫BCCI的銀行在1990年代所犯下所謂世界金融史上最大的欺詐案,BCCI的洗錢來源包括毒販,恐怖組織及軍火走私;再看看現今的金融風暴,想想看次級房貸怎麼來的就知道銀行為了賺錢是完全沒原則的。結局也很務實:IBBC的CEO雖被射殺身亡,新上任的CEO還是在幹同樣的勾當。這點我很認同。從政治,企業,我們都可以見到這樣的事一直在發生。只是提克威可以做得更好,當然電影裡面的運鏡還是有他的一貫的風格存在。回顧他的作品,我有一個小小的結論,他比較適合做有創意甚至是顛覆傳統的東西,不要講什麼人生道理,最最重要的是片子不能長。《蘿拉快跑》82分鐘,《聖丹尼斯》可能不到10分鐘,但是令人印象深刻。好東西不必求量多,抓住觀眾才是重點。這傢伙自學出師,可能因為這樣,他就是有讓人脫口說出‘原來電影也可以這樣拍啊!’的本事。但有些類型的電影他最好不要碰。

Ob.jpg
男主角克里夫歐文也不太優,從《偷情》之後就沒有好的演出。他在片中的演出沒有重量,我的意思是沒有存在感(更不用提女主角娜歐咪華茲了)。演舞台劇出身的人沒有道理只演出這樣的水平啊!反而電影裡最出色的是飾演殺手的Brian O'Byrne,這個看起來溫和沒表情又相當有藝術品味的反派倒是讓人討厭不起他來。相信看過電影的人會贊同我的說法。

總之,加油啦!兩位。

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B52,我調的


延宕多時的B52終於出場了。

其實我現在每天洗完澡坐到電腦前都要先來個一杯,尤其冬天時,一杯下肚身體就暖了起來。可能夏天會停掉這個習慣,現在高雄已經熱到要吹電風扇睡覺了。

底下左邊這張是我櫃子裡的酒,B52就是左邊三瓶調出來的(先倒左二的咖啡酒,再倒中間的奶酒,最後倒入最左邊的伏特加,倒的速度要慢,愈慢愈容易成功)。我去菲律賓潛水時,看到Resort的吧台也有左邊第二和第三瓶,馬上拍照存證(底下右邊相片),證明人家也是用一樣的酒在調啊!

櫃子裡右邊第二瓶是女王R小姐送我的金箔酒,我們一起喝過一瓶,很順口,沒想到女王竟捨得把它送我!!最右邊那瓶是鹿茸藥酒,從朋友家A來的。自從我鬆筋師傅把一甕陳年藥酒給我喝之後,我看到藥酒都會眼睛一亮。不是因為好喝,更不是對酒上癮,而是為了身體好。

諷刺的是,小時候媽媽燉補都不想吃,現在老了,看到有可以A藥酒的機會絕對不會放過。更加證明我已跨入歐巴桑紀元。



IMG_1121.jpg

IMG_0907.jpg

滾石不生苔



上週日和朋友去彰化八卦山附近喝咖啡,這位很久不見的朋友最近在做烘焙,也幫山上的咖啡小店推當地咖啡。我點了冰咖啡,但端出來的冰咖啡喝起來…怎麼講…it's a far cry from what I'm used to. 嗯….就是和我習慣的冰咖啡差很遠的意思;當你得很大聲地喊叫,對方才能聽得到,可見你們的距離很遠,所以a far cry 是指很遠的距離,衍生到後來a far cry 就指‘差遠了咧’的意思。

朋友表示因為當地咖啡烘焙不深,所以沒辦法做出Starbucks 或7-11 那種香濃的冰咖啡。不過當地農會有在幫忙推廣當地咖啡,很難講它不會變成第二個古坑咖啡。 在山上喝著咖啡時,和朋友聊到我的生活總是從下班後才開始,意思是對於工作我要求不高,工作只是提供我生活所需的一個管道,在我做過的工作中我常常很快就把工作做完,然後就不長進地默不做聲,等到該把成果交出來時才會把它交出去。朋友很訝異地表示,她認為我是個自我要求很高的人,而且她看我做過的工作好像都很困難。呵,其實並沒有,我做過的工作只是一般人認為比較少女生會去做罷了,至於自我要求高,那只是片面的,看哪方面我想要求高,反正不會是工作。說來說去還是自己不長進,工作都做不久,學了一點點就跳槽。到目前為止,兩年是我工作的有效期限。

朋友和我有得比:我做過結構工程,建築,遊具,景觀,地理資訊系統,汽車零件貿易,保險(這個最扯),工地翻譯,自動控制雜項儀表。朋友做過幼稚園老師,基甸學員指導員,看護,早餐店店員,個體戶烘焙師。這不是在比誰比較厲害做過比較多工作,這是在應驗一句成語-滾石不生苔。因為生不了苔,所以換行不太難,相對地,薪資波動就不大,甚至更慘。

找出你喜歡做的事,堅持下去。不要像我們,樣樣通樣樣鬆。

註:相片是在咖啡小店旁邊拍到的,想拍近一點時被牠逃走了。

2009年2月24日 星期二

Natural Born Charmer (天生萬人迷)




《Natural Born Charmer》是屬於我比較少看的類型小說,國內的翻譯本把它歸類為羅曼史(或說言情小說)!!!我是在看完後才知道我看了一本羅曼史小說,不過它和我印象中的羅曼史小說還有滿大的差異。我印象中的羅曼史小說主題多著重在愛情,風花雪月的愛情。但《Natural Born Charmer》則多了一點深度,及幽默。

芝加歌星隊的當紅四分衛足球明星Dean在遇到嚴重肩傷暫時離開球場,當他一個人開車到科羅拉多,在路上看到眼中帶著殺氣的女主角Blue穿著無頭的海狸裝。好奇心及旅途無聊的情況下,他提出了搭便車的提議;而她,被男友騙去為他穿海狸裝在路邊發傳單幫男友打零工卻遭男友拋棄,更糟的是她那全心投入和平事工的媽媽把她全部的積蓄領走,在一無所有情況下她接受了眼前這個像男模一樣的男人提供的機會跳上了他的名牌跑車。Dean是天生萬人迷,多金,臉蛋帥,身材棒,幾乎和電影明星一樣受到矚目,女人看到他沒有不投懷送抱。Blue長相普通,不愛打扮,但很聰明,也很有個性。她並沒有對Dean表示出一點點的興趣,而且還一直和他鬥嘴,這對Dean來講很不可思議(其實Dean也看得出來她不是沒被他吸引),他問為什麼?她竟回答,她一眼就看出他是同性戀。

其實她知道他並不是Gay,她也不是沒被他吸引。只是她很清楚以她身無半文又無工作情況下她不能和他上床,否則她手上就沒有牌了。而這本書好看就好看在他們倆個在比賽,Blue的武器是她的腦袋及嘴巴。而Dean本身散發萬人迷的特質就是他的武器。

他們一路從科羅拉多開往東田納西。到了Dean剛買下還在裝潢的農場,Dean發現他請來的女管家竟是他媽媽April。Dean已經不和April講話許久了,因為他恨他的爸爸媽媽,他的爸爸Jack是全國知名搖滾樂手(但Dean一直不讓別人知道),Jack是個不負責任的男人,一心只想站在舞台唱搖滾樂,當April懷孕時Jack就離開她,而April是個永遠都有一群蒼蠅圍著她跑的大美女,生下Jack後她還是過著男友一個換一個的生活,再加上嗑藥和酗酒,她根本無法照顧Dean。所以Dean是在寄宿學校長大的,一直到他到大學開始踢足球然後進入NFL。當他自己可以經濟獨立時,他就不再與Jack和April有任何瓜葛。

雖然Dean沒有說出他和April的關係,但聰明的Blue一看就知道。所以當Dean要求April馬上離開時,Blue脫口說出April病得很重,沒有多少日子可活了。當然Dean也不是省油的燈,沒多久他就知道Blue騙他。為了把農場整頓好,只好暫時讓April留下,但這樣一來他更要把Blue抓住,因為他不想單獨和April在一起。而Blue打的算盤則是想辦法到鄰鎮找工作,否則她總有一天會無法扺抗Dean的魅力而和他上床。 這是她最想避免的(也是她很想要的)。

Jack後來的前妻意外死亡,留下11歲的女兒Riley。Riley在無意中聽到她媽男友講電話知道當紅炸子雞芝加哥星隊四分衛Dean是她同父異母的哥哥,由於不想被她的阿姨監護所以決心投靠Dean。但是Dean並不想要這個小傢伙攪進他的生活,所以April只好請Riley的爸爸(也是Dean的爸爸)來把Riley帶走。這下Jack也被牽進來了。

在一次衝突事件後,Dean和Blue發生關係(這之前雖然Dean一直找機會卻一直被Blue躱掉),隔天,Blue從農場消失。她很清楚Dean遲早會甩掉她,再加上她從小被安排住進一個又一個寄宿家庭及修道院,她認為不管她表現得多好,投入多少感情,到頭來都會被抛棄,與其被甩不如甩掉別人;於是她決定要比Dean早一步當那個說不要的人。

後來他們還是在一起,但在一次聚會中,Dean讓他的隊友及他們的女友(還有一個和他走得很近的女生)把Blue當成他的管家,卻沒有介紹他和Blue的關係。讓Blue明白她和他終究是不同世界的人,於是搬離農場。這事也讓Dean去正視他對待Blue的態度。為了挽回Blue,他向她提出一個從沒向別的女人提過的提議:兩人一起回芝加哥住,他甚至講了他愛她。但Blue拒絕了,Dean很生氣又失望Blue給他的回應。 Blue在離去的路上,反省她是否真的像Dean講的那樣膽小,不敢嘗試接受他的愛,只因她認為到頭來Dean還是會離她而去,就像其它和她在一起過的男人一樣。於是她掉頭回去找Dean,可是這下換Dean不要了,他回芝加哥去踼球了。

接下來的日子他們是靠著一位共同的朋友-一位老女士Nita-當中間媒介來知道彼此近況。後來因為一個狗仔拍的Dean和一位女子的照片上了報才讓他們又在一起。在誤會冰釋後他們步上紅毯。

其實書並不像我講述的那樣平淡,作者Susan Elizabeth Philips的強項就是在很witty的對話。拍謝,我上面都沒提到。

結局我不喜歡,因為很好萊塢,Jack和April終究結婚,而Blue的畫賣得特好,好到她賺得比Dean多,典型的Happy ending ,很芭樂。我想這就是作者SEP的風格。

《Natural Born Charmer》不只是一部羅曼史,它還講到了家庭,朋友,還有人對愛的能力:能付出多少?敢不敢接受?它講到寬恕,什麼人值得給第二次機會?想要恕罪的人要付什麼代價?可惜的是ESP並沒有刻劃得很深,大概篇幅也不夠吧!

2009年2月18日 星期三

想要還是需要



昨天收到我十天前配的貴散散眼鏡,這眼鏡是一年前就想買,但卻下不了手。當時就自許等我領到季奬金就要回台中去把它買下來。後來季奬金真的有拿到,但我卻捨不得拿去配眼鏡。過了個年,想說換隻眼鏡換個氣象好了,剛好又回去台中;想說過了一年可能那眼鏡不在了(雖然老板說Markus. T的眼鏡單價雖很高但一直都有人在買),沒想到,竟然又看到了。但我還是買不下,後來店員說可以無息分期付款,叮咚,就這樣我分六期把它訂了下來。但我並沒有很開心,年輕時衝動下東西後都至少可以讓我心情好一陣子,現在怎麼一點都沒有心情變好?(我覺得我很奢侈)


2 kindles.jpg
因為買了眼鏡,另一個我想買的玩具就得等至少六個月。不過我想到時我可能不想買了。2007年底亞馬遜(Amazon)的Kindle電子書閱讀器上市,跌破大家眼鏡,賣得特好,還缺貨。那時心就癢癢的,還好,395美元的定價讓我冷靜下來。上週看到Amazon出Kindle 2了,造型變好看,有Apple的味道(左邊是Kindle2,右邊是Kindle1)。重要的是價格不變,功能增多,還有text to speech的功能(有點像有聲書),我的心又慢慢回溫。還好,我買了眼鏡。而且再等個一年搞不好Kindle3就出來了,最好是價格能低啦!

之所以會想買這個是很方便啊!外出時就不用煩惱要帶哪一本,下載方便,而且不用透過Amazon去買實體書(還要付國際運費)。而且它的螢幕不是LCD,而是軟性電子紙顯示器,不反光。反正啊,要講好處可以講一大堆,但也是有缺點,台灣還沒辦法享用Amazon提供的免費無線網路,所以還是要透過電腦下載再傳到Kindle上。想到這,我就會覺得花一樣的錢買,卻少了一項權益,嗯,再等等吧!

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男星類型


上週末看到電視在演《時空線索》,丹佐華盛頓主演,看到他,我本能就想轉台,沒想到下一個鏡頭竟看到方基墨,於是就看下去了。



KILMER 1.jpg
我是從《吻兩槍打兩下》(Kiss Kiss, Bang Bang)(這部片大推)才開始喜歡方基墨和小勞勃道尼。方基墨在《時空線索》裡發福許多,我比較喜歡他在《吻兩槍打兩下》及《斯巴達人》(大推這部,但它不是斯巴達300喔!)裡面的樣子,在這兩部片裡,方基墨還沒胖到在《時空線索》裡那樣,又不像更年輕時瘦成很欠扁的樣子。從他接演的電影就可以知道他是很有個性的人,他不帥但還演起戲來有他的風格,由於星運不好,所以一直沒有大紅特紅。他在《吻兩槍打兩下》裡演個同志偵探,嘴很賤,人又很ㄍㄧㄥ。



tropic-thunder-downey.jpg

tropic-thunder_2.jpg
小勞勃道尼一直都引不起我的興趣,他長得還OK啦,但就讓我覺得奶油一團,再加上他常有吸毒的負面新聞,所以根本不想看他演電影。可是看了《吻兩槍打兩下》後,我覺得他還滿會滿戲的,他最近一次讓我驚豔的是班史提勒導演的《開麥拉驚魂》,這是一部惡搞片,三個主角(班史提勒,傑克布萊克及小勞勃道尼)中只有小勞勃道尼演得最好笑最自然,看到他一開口我就想笑,他在戲裡演一位得奬無數的巨星,接演一個黑人士兵的角色(也就是戲中戲),他皮膚塗黑下嘴故意弄得腫腫的,最爆笑的是他學黑人講話,超有fu的啦!這部片對西方人而言笑點很多,但國人看這部片通常會覺得很無聊,不知笑點在哪?



TOM-CRUISE.jpg

tropicthunder2qr8.jpg
《開麥拉驚魂》還有一位巨星讓人眼睛一亮,他就是湯姆克魯斯,這個人通常演戲太用力,很刻意要演好角色的樣子,所以我也不太看他演的電影;然而這部片他真的犧牲形象到幾乎讓人認不出來(秃頭大鼻增胖,口出髒話,還大跳一段有點變態的舞咧!但是很好看),在戲裡他只是配角,但卻獲得今年金球奬最佳男配角提名,而且呼聲很高。一般觀眾也反應熱烈,聽說要拍下一集,而且是專門為湯姆克魯斯演的電影公司老板這個角色另闢一個劇本。湯姆克魯斯還有另一部片我覺得也演得不錯,但一樣,也是配角,就是《心靈角落》裡的那個性學專家。總之,個人認為他只要不演正派,不演主角(或說不演他自己)都會很搶戲。可偏偏他很注重形象,喜歡演很有正義感的好人或很專情的男人。所以很難讓人看到他的潛力。


MUSIC.jpg
隔天吃中飯時,看到電視在演另一部片-K歌情人,會看下去是因為我還滿喜歡休葛蘭的調調的。他很善長演輕喜劇(例如《貼身情人》,《非關男孩》或《K歌情人》,在這類型的電影中他常常講一些很好笑的台詞。在《K歌情人》裡,他演一位過氣偶像歌手及作曲者,茱兒芭蒂摩演幫他照顧盆栽的迷糊女生。後來他們共同製作了一首要給當紅偶像唱的歌,在錄音間試唱時,茱兒一開始唱得很小聲,休葛蘭就說,你可能要唱大聲一點,這是要唱給人聽的。又如,茱兒告訴他,她要離開到佛羅里達,她決定要成長。休葛蘭回說:沒有人會在佛羅里達成長,除了橘子以外。除了他常會講些幽默的台詞外,我想,我喜歡他的另一點是,看他演戲很輕鬆,感情戲他演起來很自然,不會太OVER。

拉拉雜雜講了那麼多,沒什麼重點,只是由上個週末看的兩部片讓我想到一些男演員,及我對他們的喜好。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心中的魔鬼



昨天去了另一間教會,不知道他們請了李麗華女士做見證。原以為是五至十分鐘的見證,沒想到是整個日主。中間穿插3,4首她的獨唱,這樣的安排還滿特別的。只是見證講一整個日主,我還是覺得怪怪的。尤其講的是她從小時候開始,到進歌唱界,認識她先生(倪敏然),結婚生子,移居美國,到最後失去先生。對我而言,她的故事並不特別。我並不是說她的故事不夠讓人憐憫;每個人的故事都是獨一無二,都有它的血淚在裡面。只是它真的沒有感動到我。

李女士和倪先生算是有名氣的人,也是因為這樣,恩加樂國際善工協會邀請她加入事工,她也願意服事,把自己的事一次次地在陌生人面前攤開來講,這點是值得尊敬的。倒是有一點我想提一提,就李女士所述,倪先生在多年前即為虔誠的基督徒,也常邀李女士去教會(只是都沒成功),十一奉獻一點都沒有少。但最後卻是她在異地認識上帝,而他則走偏,終至結束自己生命。這讓我想到人心真的是奇妙,當它在變的時候你可以是感覺不到的,常常是到了無法挽回的時候回頭才驚覺。擬人化來講,那就是你被撒旦控制了(Demon possesses you.)。在這個世界裡,事情都是相對的,美醜/善惡/冷熱…,我們的心也是。

這讓我又聯想到C.S. Lewis的《大榔頭寫給蠹木的煽情書》:大榔頭是魔鬼黨的總書記,他的姪子蠹木是新近的小鬼使,阿蠻是剛信主的年輕人。蠹木奉命擄獲阿蠻的靈魂,資深的大榔頭寫信給欠缺經驗的蠹木,調教他如何誘惑阿蠻,讓阿蠻不知不覺中背棄基督教信仰。大榔頭一共寫了31封信給蠹木,每一封都對一特定議題論述,包括禱告、飲食、居家、擇友、結社、婚姻、性愛,與國難當前無可規避的社會責任等等…。這是可愛版的撒旦,好像沒有威脅感危險性,但當我們心裡的魔鬼力量大過天使時,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agent orange.jpg
後記:昨天,恩加樂國際善工協會放了一段讓人看了心情down得不得了的影片,它講的是落葉劑(一種含有戴奧辛類化合物中最具毒性的一種的毒物)對越南人的影響。美國在越戰時,為了讓北越共軍無隱身之處,於是在越南上空灑下了大量的落葉劑讓樹木的葉子都掉光光。然而這個落葉劑才是最可怕的東西,它不只造成當時越軍身體造成的殘缺,落葉劑的遺毒影響到的已經到了那一代越軍的下兩代。看著影片播著那些無辜的下一,二代孩子,不只身體畸形,智力也很低,心情真是難過。人永是戰爭之下的犧牲品。

註一,恩加樂國際善工協會現在在做的就是去幫助越南這群被遺棄的人。
註二,今年二月,美國首次同意承擔清理一個當年存放落葉劑和其他化學品地點的費用,但仍不承認越戰時大量使用的這種化學品和越南數百萬例殘疾有關

2009年2月14日 星期六

西班牙舞孃



最近在看從朋友車上拿的村上春樹寫的《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一書,村上提到他的身材是屬於很節制吃東西也會胖的,但在經過長期的長跑訓練,他體重不只減輕,身材也慢慢往馬拉松跑者的身材靠近;我也有這種經驗,當然我不跑步,我十多年前每天游泳,多是蛙式,後來搬到台中因緣際會開始游自由式,那時身材就有變了:游蛙式多來下來我的下半身明顯比上半身有肉(雖然對很多人說我還是很瘦),之後又游了幾年自由式,上半身就慢慢和下半身平衡起來。現在我很少游泳了,都是去健身房運動,因為有固定做重量訓練,尤其加強訓練胸肌背肌,所以現在又比游自由式時更均衡。


前幾天,我在整理2008年去菲律賓潛水的相片(有興趣,請連結我的flickr相簿),看到有海兔的照片,這讓我想到演化也同樣發生在人類以外的生物界,只是生物往往演化程度更大。而海兔就是一例。

sea hare 1.jpg
海兔又叫海牛,統稱海蛞蝓(sea slug)。在分類上陸地近親就是蝸牛,水中的近親是螺貝。長時間的演化,原本有殼的螺貝就轉變為單一薄質殼片,並巧妙的隱藏於柔軟軀體之中,有的則演化成沒有殼片的構造。型態上有如陸地環境中的螞蝗、蛞蝓,因此有海蛞蝓的稱呼。會稱它為海兔是因為它的嗅角看起來很像兔子(請看左邊白色這隻)。



DSC00591.jpg
海兔是第一個讓我驚豔的海中生物。我第一看到海兔是在菲律賓阿尼洛的夜潛 (其實夜潛能看的東西不多,因為除了手電筒照到的地方外其它則是一片黑暗),有位潛伴把一隻海兔抓起來然後放開,海兔就開始飛舞,鳴~哇~鳴,美極了,像極了佛朗明哥舞女郎的裙子在飛揚。剛好我看到的那隻海兔是鮮橘色,在以黑夜的背景下更襯托出橘色的鮮豔,從此那副景象就烙印在我的腦海中,無法忘記。但是今天,是的,就在今天,我才知道我看到的那種是海蛞蝓有個可愛的名稱叫西班牙舞孃(Spanish dancer),這名字取得真好哇!想看舞孃跳舞嗎?點這裡,這個影片是在夜潛時拍的,配上了熱情的舞曲,是不是覺得這隻海蛞蝓在為我們跳舞呢?另外還有較短一支,請點這裡,這支沒配樂,但事實上在海中就是這樣。

下面這張是我們在海中拍的照片,你認為它是什麼呢?
.
.
.
.
.
.
.

.

答案是….海兔卵,沒錯,你眼睛沒花掉,它不是海綿折成的假花而是海蛞蝓的卵團。想像不到吧!!!光海兔就讓人目不暇給了,其它怎麼看得完呢!

註:第二張和最後一張轉載自http://blog.roodo.com/scuba/archives/2155069.html




spanish dancer.jpg


8969afd2.jpg


2009年2月12日 星期四

「不折騰」的英文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這則新聞,看了之後覺得中文真是即高深又精煉呀!

「不折騰」的英文:胡錦濤難倒國際媒體的一句話

年前中國大陸共舉行大會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胡錦濤在講話中的一句北方方言「不折騰」,可難倒了國內外媒體界的雙語精英。為了要表達心念之堅定,胡錦濤連續用了三個「不 」,他說:「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據說,當時「不折騰」三個字剛出口,大會堂觀眾席隨即傳來此起彼落會心笑聲。那麼正式的場合宣示重大發展方向,向來嚴肅的胡錦濤突然冒出一句很普通的口語,當然是很親切了,而那些笑聲似乎是觀眾聽懂了「折騰」兩字,也聽懂了「不折騰」所指。 「折騰」很傳神,中共歷經多次政治曲折,種種曲折以「折騰」稱之,強調它不再做無關經濟發展、內耗的路線,「不折騰」的確有現實針對性。一時間,「不折騰」成為國內的「政治流行語」和「社會流行語」,也成為國際觀察家心目中的「中國流行語」。但問題來了,國際媒體怎麼翻譯這「不折騰」三個字呢? 網路上出現了五花八門說法,像「翻來覆去」(don't flip flop),「別走岔路」(don't get sidetracked),「別反覆」(don't sway back and forth)、不躊躇(no dithering),也有翻譯成「沒有重大變化」(no major changes)的。
 
而香港英文專家古德明表示,“Without/No debilitating upheavals and aboutturns ”較貼切。

但都怎麼讀都不夠味,沒有把「折騰」裡頭還帶著的周折混亂、內耗涵義體現出來。 有趣的是,在當晚國務院新聞發表會上,當有記者問到和「不折騰」有關的問題時,現場翻譯官乾脆根據中文拼音念出"bu zheteng",讓這三字用語再引來一陣爆笑。事後,中國媒體在報導中讚揚一番,說"bu zheteng"或許將成為英語當中的專屬名詞。 三個字的翻譯折騰了半天,折騰出了一個"bu zheteng"。

到頭來,我還是不知道‘不折騰’到底該怎麼翻才傳神…

Motel最怕人自殺

7 pounds.JPG
今天中午看到一則新聞標題是「Motel最怕人自殺」,這是因為昨天新聞報導高雄某家Motel被發現房間床底下有陳屍而來的。

看到這個讓我想到和朋友R小姐去看的「七生有幸」。

以下內容涉及電影劇情,有打算要看的人請跳過(不過跳過也沒剩什麼了)。

電影講的是本名叫Tim的男子,多金聰明(MIT畢業)又有前途,家庭美滿。因開車不小心造成大連環車禍,包括他太太,一共造成七人死亡。Tim於是從此活在愧疚懺悔當中,他辭去原來的高薪工作,為了贖罪,開始找有需要幫助的‘好人’並給予援助。比如他捐了一個肺給患了肺癌的弟弟,一顆肝給一位陌生社工,把他的海邊別墅給了一位受虐的單親媽媽。此外,他並偷了弟弟(Ben)在國稅局當稅務人員的工作證,冒他弟弟的名到處找沒有能力繳稅的‘好人’。在他找尋的目標當中,有位心臟有嚴重衰竭問題必須等待換心的女子,因醫療費用的關係使得她無法繳稅,Tim於是以Ben的名字來接近她,幫助她,到後來他愛上了她。最後他在下榻的Motel中以世上最毒的水母自殺,並在行動前通知他的朋友完成他們兩個所做的承諾,也就是他死後眼睛要捐給一位他指定的失明鋼琴演奏家,心臟則捐給那位女子。

總之,男主角以自己的生命救回七條命或說讓七個人生活得更好。

但,故事並不是照我講的順序來演,導演並沒有一開始就讓你知道男主角的計劃,而是採用時間穿插的方式來進行,所以一開始你會不知道他的企圖,故事愈到後面你才慢慢清楚。

看完電影後,記得朋友說那個Motel老板最衰,錢沒收到,而且房間又成了兇宅。於是,我看到一開始講的那個新聞標題就想到這部電影囉!

2009年2月10日 星期二

The Great Divorce(夢幻巴士) by C.S. Lewis

the great divorce.jpg
這本書是傳道朋友去香港時託她帶回來的,中文版叫《夢幻巴士》(前譯《天淵之別》),已絕版,台灣買不到,所以才託人買。不過我放了好幾年都沒看,最近才拿起來看。

對台灣人而言,C.S. Lewis(魯益師) 的書最有名的是《納尼亞傳奇》,我沒看過。我看他的第一本書是《四種愛》,那時並不知道Lewis 這個人。可能當時年輕,看了這本書也沒什啥感覺。幾年後我看了《大榔頭寫給蠹木的煽情書》(前譯《地獄來鴻》,英文《The screwtape letters》)才發現Lewis 真是位大師。《大榔頭寫給蠹木的煽情書》非常好看;好笑中也給你警惕,如果你是基督徒又不喜歡死板板的講道,推薦給你。和《大榔頭寫給蠹木的煽情書》比起來《The great divorce》沒那麼辛辣幽默,但更適合一般人閱讀。
 
《The Great Divorce》不是在講什麼夫妻離婚之類的事,而是在講天堂與地獄的差別,但不是我們慣常所想像的那樣-地獄都是火啊,油啊,拷打之類的可怕地方;天堂也不是一大堆戴著光環,有著一對翅膀的天使一天到晚唱著聖歌的仙地。這就是Lewis厲害的地方。

書名會翻成《夢幻巴士》我想是因為書一開始就是一群住在地獄的居民有機會搭上一輛巴士到天堂去參觀。這個書名會比《天淵之別》吸引人,但如果就意義上來講,《天淵之別》會比較貼切。

書是以第一人稱來敘述,這個敍述者沒有名字。他置身一個沒有生氣,陰森森的灰色城市,這城市的商店,住家都是暗淡的,而且一個人都看不到。後來他走到一個巴士站看到很多人在排隊,於是他也跟著排隊上車了。巴士啟動後竟往天上飛,愈飛愈高,愈飛愈高,終於到了一個非常亮的地方,也就是目的地。這些從地獄來的居民下車了,有些一下車就被那亮光嚇到馬上跑回巴士上,他們不喜歡這個地方;其它的人下了車後發現那是他們所見過最美的地方,但陽光一照就穿過他們,雨一下就把他們射穿,地上的青草他們走起來像是又尖又硬的石頭,即使連一顆蘋果都重得讓他們抬不起來,慢慢地他們發現他們沒有實體,原來…他們是鬼。

後來他們遇到他們在世上認識的人,這些舊識有些是他們在世上很不屑的人現在竟然身處天堂!!有些地獄居民嚥不下這口氣決心離去。那些身處天堂的靈身上散發著光亮,有著實實在在的身體,不像這些鬼,只是無實體的魂。這些在天堂的人想辦法說服從地獄來的朋友留下來,只要他們放棄他們的執著,這些執著是無形的,比如名聲,地位,驕傲,自私,自戀,苦毒,不原諒。但大部份的人都沒辦法捨棄他的執著而選擇回去。

Lewis 用從地獄來的鬼和天堂的靈之間不同的對話來意寓/具體化這點。

比如有位仁兄遇到以前他的手下,這個手下殺了另一個叫Jack 的人,但現在竟然是殺手在天堂歡迎他。其實那位殺手承認了他的罪,並被派來迎接這位仁兄,請求他的原諒,並帶他上山(天堂的核心)。但這位仁兄自認是好人,高尚的人,令他生氣的是-他竟然沒有在天堂而是殺手比他早上天堂,他著實嚥不下這口氣。殺手告訴這位仁兄,其實他在世上並不是像他自認為的那樣是個高尚的人,但反正這些都過去了,只要他忘掉這些,就可以留在這個美麗的地方。但這位仁兄說他寧願回到那個鬼地方一輩子被咒詛也不願和殺手在一起,甚至還要向殺手學習,門兒都沒有。

有位太太知道她先生已經在天堂了就一直向來迎接她的人抱怨她先生在世時一點都不極積,一天到晚閒晃,要不是她一直在後面推,她先生什麼事也完成不了;她又抱怨她先生的朋友都不是好朋友,對他一點用處都沒有,但他就寧願出去和那些朋友鬼混也不要陪她;她費心幫他佈置的房間竟沒得到他的感謝;她還為他養了一隻大丹狗為的是強迫他要出去運動;總之,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所以如果要她留下來,她的條件是要把她的先生留給他,她還想控制他,不然她不要留下來。

有位母親一直怨恨上帝帶走她”心愛”的兒子,她在兒子死後一直不願走出悲傷的世界。她在天堂的弟弟告訴她她其實並沒有真的愛她兒子,她只是想佔有掌控兒子,所以上帝帶走她兒子。但只要她放下,不再想擁有兒子,她就可以留下來並進入天堂。但她不願意,她認為兒子是”她的”,她為什麼不能像從前那樣?於是她選擇回到那個她不知原是地獄的世界。

這班巴士載來的人除了一位外,所有人都選擇回去地獄。

故事結尾這位敍述者(其實就是Lewis 本人)從夢中醒來在戰爭時期,原來...這只是一場夢。

與其說這書講的是天堂與地獄倒不如說它就是在講我們的人生。上帝給我們選擇的自由,而也就是這個選擇造就了地獄與天堂,當你盲目地一味追求權利,金錢,感情,性,美貌,美其名是為了自我實現(fulfillment),但終究會覺得空虛,於是只得再找下一個目標,而這樣循環只會永遠持續,除非你有所改變。天堂在我們看來是很抽象,摸不著邊,完全無法想像,相對於我們這個世界,它是虛的,但事實呢?這讓我想到上個日主牧師講道中提到一位美國富人在他的墓碑上刻了(註:這只是大概的意思):我所獲(賺)得的,到頭來全都是虛的;而我所失去的,則永遠都在。富人講的是十一奉獻啊。

作者並不希望讀者把他書中所描述的假想成真實的天堂與地獄,他強調這只是本奇幻小說。

最後想分享Lewis 在前言說的兩段話:
 
I do not think that all who choose wrong roads perish; but their rescue consists in being put back on the right road. A sum can be put right: but only by going back till you find the error and working it afresh from that point, never by simply going on. Evil can be undone, but it can not ‘develop’ into good.

If we insist on keeping Hell(or even earth) we shall not see Heaven: if we accept Heaven we shall not be able to retain even the smallest and most intimate souvenirs of Hell.


2009年2月9日 星期一

詐欺犯毛毛蟲

今天來講個普科新聞好了,我通常會聽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週五通常是講一些有趣或和科學有關的新聞。上週我聽到這個有趣的新聞。

研究赤道蝴蝶的生態學家發現有一種名叫Maculinea rebeli 的蝴蝶幼蟲(毛毛蟲)蛹會模仿一種名叫Myrmica schencki 的紅蟻的蟻后的叫聲,這樣一來Maculinea rebeli 毛毛蟲就可以騙過Myrmica schencki 工蟻,然後坐享蟻后般的尊貴伺候,直到毛毛蟲破繭而出。你可以從這個超連結聽一下兩者的差別(註:超連結有毛毛蟲的照片,如果你很討厭或害怕毛毛蟲,請斟酌)。其實聽得出差別,但螞蟻是以腳來感受蟻后所發出聲音的振動,所以他們就這樣輕易被Maculinea rebeli 毛毛蟲騙了。

看來,不只人類會詐欺,沒良心的Maculinea rebeli 毛毛蟲,騙吃騙喝然後翅膀長硬了就一走了之。在饑荒時人家工蟻可是會把自己的後代犧牲以供養這個你這個偽蟻后啊!


2009年2月3日 星期二

四種氣質(four temperaments)

4 characters.gif
好久沒有聽唐崇榮牧師的講道了,前天在網路上聽了他一小段講道,講的是引導與氣質,很有意思。從古代心理學來看人的氣質(個性特質)可以大致分為四種,分別是多血質(Sanguine),黑膽質(Melancholic),黃膽質(Choleric)及黏液質(Phlegmatic)。



有生氣的多血質

樂觀,友善,單純,善於結交朋友
不能安靜,意志脆弱,自負,情緒不穩

聖經代表人物:彼得

憂鬱的黑膽質

敏感,完美主義者,聰明善於分析
悲觀,多疑,報復心重

代表人物:摩西,多馬

活躍的黃膽質

意志堅強,領袖才能,不喜歡平順單調的生活
脾氣暴烈,有仇必報

代表人物:保羅,約翰

冷漠的黏液質

不多話,可靠,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愛嘲諷人,頑固,缺乏關懷

代表人物:亞伯拉罕

這些氣質是混合在每個人的個性內,只是比例不同。有些人很平均,有些人就會很明顯表現出特別強烈的那個氣質。雖說氣質有某部份是遺傳,但隨著年紀,人的氣質會變(尤其是人到老年多多少少會傾向黏液質)。多血質和黃膽質是比較外向的氣質,另外兩者則是較內向。你,是哪一種呢?我第一次聽到唐牧師講這四種氣質時,一開始我認為我是黏液質,但其實我還有一點點多血質的特性。相信大部分認識我的人會把我歸類為黏液質,因為我不多話。

在篇短短的講道中,唐牧師要講的是不管是哪一種人,上帝都會使用。不同氣質的人吸引/激勵的人自然不同。

old man.jpg
講到氣質,我常常會被人認為是老師,以前我並不喜歡被誤為是老師,是怎樣?我看起來很嚴肅就是了,是不是?現在我就不以為意了,像就像吧!我也沒辦法。但去年年底還是發生一件有點好笑的事,我坐在國光號車站等車,有位外省老先生在發傳單,我並沒有看他,他走到我面前說著:老師,這給你。我下巴差點就掉下來,是怎樣?以前的人都還會用問的-請問你是不是老師?或,你是老師厚?可那位老先生竟然直接就斷定我是老師!!!呵,不過我已經不在意,只是覺得很漫畫的感覺。那位老先生的傳單我有看,是福音見證傳單。當下有點感動,他自己掏腰包印這些傳單,一個人在車站附近發送,希望把好消息也給不認識祂的人 。(當時我父親已是胃癌末期,我多麼希望他也能得醫治) 啊!不管老先生的傳單果效如何,我知道,他的心祂會紀念的。


2009年2月2日 星期一

Nineteen Minutes(事發的19分鐘)

the 19 min.jpg
原先我計劃在過年要看Susan Elizabeth Phillips 的《Natural Born Charmer》,這是本活潑好笑的書;但因為父親的過逝使我改而看Jodi Picoult的《Nineteen Minutes》這本較嚴肅的書。

2007年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發生校園槍擊事件,該校生趙承熙(韓裔)在射殺_名學生後飲彈自盡,我對這事很關心,當時天天收聽CNN想知道更多有關趙承熙行兇動機。沒多久我在書局看到《事發的19分鐘》這本書。當時倒是一點都沒想看它(當然它不是在講維吉尼亞的校園屠殺事件),因為趙承熙的自拍錄影帶讓我覺得他很偏激,而且趙承熙還特別提到他要向8年前的科倫拜校園殺人事件的兩位行兇者致敬,在我看來都是過於極端(但他們也是長期受到霸凌的受害者)。後來因為原文書在特價我還是買了,反正Jodi Picoult的書應該不會不好看。

由於台灣有出中文版,所以很容易在網上搜尋相關資料,在這兒就只講個大概。

故事是講2007年三月六日,新罕布夏Sterling 小鎮的Sterling 高中發生一件校園槍擊事件;該校10 名學生(包括一位老師)喪命,10 多名學生重傷甚至殘廢。兇手是該校名叫Peter的學生。Peter 是位敏感,溫和的孩子,但他從幼稚園就一直被同樣一群同學欺侮威嚇,從幼稚園到高中。Peter有位品學兼優又人見人愛的哥哥Joey,Joey 不但沒有保護他,更和同學一起欺負他;後來Joey因車禍意外死亡,父親嘴巴雖沒講,但心裡曾想過為什麼死的不是Peter;Peter 青梅竹馬的朋友Josie也因不想被討厭而不再和Peter玩在一起並且和一直凌霸Peter 的那群人混在一起;種種的不平,天天發生;一直到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出現,使他扣下了扳機。其實故事就是這樣而已,但厚厚一本書可不是就這樣而已。作者用跳序的方式把故事編織起來,一開始就從事發當天開始講起-> 接著跳回17年前(seventeen years before)-> 然後事發後幾小時(hours after),故事就是以這樣正敘(…after) 倒敘(…before) 的來回跳接方式呈現給讀者,特別的一點是凡是正敘(也就是事發及事發後) 的章節前面都會有Peter 手寫的日誌,由這些日誌可以感到他的人生充滿挫折,而且是別人加諸在他身上的;但不同於趙承熙,從這些日誌中感覺不到暴力與憤怒,只有無奈與放棄。由書一開始Peter 的日誌就可以看出他的絕望:

script.jpg
By the time you read this, I hope to be dead. You can’t undo something that’s happened; you can’t take back a word that’s already been able to talk me out of this. You’ll try to figure out what would have been the one right thing to say, to do. I guess I should tell you, Don’t blame yourself; this isn’t your fault, but that would be a lie. We both know that I didn’t get here by myself. …

除了跳接方式外,作者還由相關人物的角度下手,從頭(也就是17年前彼得出生開始)描述事件是怎麼發展到今天這樣令人心痛的結局。這種說故事方式讓讀者以不同的角度客觀地去看事件,你不會怪罪某一個人,而事實也是這樣;會造成這種結局通常是很多原因造成,相關的人都會想,到底哪裡出錯了?如果我當時怎麼做,事情是不是不會變成這樣?

由於一開始Peter 就罪證確鑿被捕,所以法庭的辯論不可能會起死回生判Peter 無罪,被告律師唯一的辯護途徑就是以創傷後症候群(PTSD -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來為Peter 辯駁,但十條人命可是明明白白的事實。然而,別忘了,作者是Jodi Picoult,她的書總是把高潮擺在最後。所以縱使你一開始就知道Peter 的下場會如何,你還是無法料到作者的結局會是怎樣。

我常常跟朋友講,學校裡的小孩子其實才是最殘忍的,當他們要孤立/取笑一個小孩時完全不會顧慮到當事人的感受。嗯,或許該說,這才是人的真本性,因為小孩沒經過社會化,所以是不是你只能期望你的小孩不是比較特別/易被欺侮的那個呢?你更是想也不曾想過你的孩子會是個殺人犯吧?書中Peter 的父親Lewis 在事發不久就回Sterling大學去上班,同事都很訝異Lewis這麼快就回去上班,他們認為Lewis 應該待在家裡,而且同事看到他也不知道要講什麼安慰的話,Lewis 心裡就想:

There are Hallmark cards for bereavement(喪子), for loss of a beloved pet, for getting laid off from a job, but no one seemed to have the right words of comfort for someone whose son had just killed ten people.

沒錯,我就很喜歡買Hallmark的卡片,因為他們都幫你把你不好意思講或不知如何說的話用文字表達出來,而也還搭配了可愛的圖畫。但相信你從沒看過一種慰問卡是專門給孩子成了殺人犯的父母。與死了孩子的父母比起來,遇到這種事情的父母除了傷心外,更多了自責與無助。

書中有2句中國諺語,很有道理:

If you don’t change the direction we were headed, we will end up where we are going.

由於大家都無視於校園惡罷(bully <-- 這個字要學起來),認為不是什麼大事,孩子長大就好會好了。可悲劇就這樣產生。

When you begin a journey of revenge, start by digging two graves: One for your enemy, and one for yourself.

的確,Peter 和趙承熙一樣都講了,they did it first。復仇者的反擊殺傷力之大,傷了自己也傷了別人(縱使他們也不想活了)。不光是死了的人,還有傷而未死,及死傷者的家屬,那心中的傷是難以平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