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名流行雜誌ELLE總編Bauby在44歲人生高峰突然中風,全身癱瘓,只能靠左眼的眨動和外界溝通,當他‘寫’的潛水鐘與蝴蝶這本書出版後沒多久,Bauby就離開人世。
故事就這麼短,但卻無損電影的感性。除了感性,也不乏幽默。

換個場面,Bauby變成那個真正行動不便,連話都不能說的人,他的父親無法去探視,只能打電話。他的父親問:你好嗎?然後又講,這是個蠢問題,不是嗎?透過翻譯一連串的字母轉譯Bauby的回答,是的,這是個蠢問題。父親無法適應這種通溝方式,好像對著空氣講話,旁邊還有個人一直唸著長串字母,父親的濃厚感情無施力點,於是哭了起來。此時Bauby卻無力安慰。
Bauby與小孩的相處也很感傷,他與子孩去海邊,大兒子拿著手帕為他擦掉由嘴角流出的口水,外表上Bauby是無動於衷,心裡則是感傷萬分。他再也不能擁抱小孩,連停在他鼻子的蒼蠅他也只能乾瞪眼,無力揮趕。就像他在書裡所說:「如今在我看來,我這一生只是一連串的小失誤,不懂得珍愛的女人,不願意抓住的機會,放任溜走的快樂時光,一場已經知道結果,卻又贏不了的比賽,是我從前眼瞎耳聾,還是非要有一道不幸的光,才能照亮我真正的本質?」很多看似理所當然的幸福充斥在我們生活當中,但人總是要到不幸發生時才認清以前有多幸福。

另外,電話工人去Bauby的病房安裝電話,病房裡只有Bauby一人,兩位工人問話沒人回應,後來語言治療師回來,工人問,他(指Bauby)既然不會講話,那裝電話幹什麼?治療師很生氣工人把Bauby當空氣,接著工人要離開前又丟下一句,或許他要打匿名電話,治療師聽了這話瞪著工人看,可是Bauby卻在心裡大笑,說,這太好笑了。還怪治療師沒有幽默感。
導演成功地將文字影像化,拍出故事主角對生命的熱情、對逝去的悔恨、對未來的不安、對困境的搏鬥....。但又不至於煽情,弄得你雞皮疙瘩掉滿地。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奬實至名歸。
靠 好感動
回覆刪除我一定要租來看~
a xue,
回覆刪除怎麼你說的話我都覺得像在開玩笑或講反話?
我是說真的啦 吼~
回覆刪除a xue
回覆刪除不要太嚴肅啦!你有看沒看我又不會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