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體能訓練

free style.jpg

我的潛水之旅就在12月了,兩件事當務之急:第一,提高體脂肪,不然在水裡我會失溫。第二,提高耐力,不然潛水就會不好玩了。


關於第一點,我這個月初開始吃中藥-歸脾湯,這是幾年前我鬆筋師父就要我吃的,那時怕變得太胖,沒有衣服穿,所以吃吃停停的。現在我很認真吃,呵,好像有效,因為我的食慾變得很好,中午的便當都吃光光。至於體脂肪有沒有提高得等我回台中量才知道。


第二點,今天突然想到應該開始去游泳了,雖然我有在上健身房,但耐力並沒有提高,只有肌力變好,因為有在做重量訓練。以前我是每天游泳,不屑上健身房的。後來我師父叫我別去游了,中醫上來講,他說我身體過濕。說來好笑,當初我是在游泳池認識他,我的自由式被很多人誇也是他教的,可他卻叫我別太常游泳。但我有把他的話聽進去,所以才開始上健身房。從那之後,我的游泳頻率愈拉愈長,從一週兩次到一週一次,一月一次到現在好幾個月一次。


真的,我的體力變差了,以前我可是可以游一千米不停咧,現在游個一百米就要喘個3到5口氣。哎,人在老這時最感覺得到。

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The giver

the giver.jpg
這是一本童書。沒錯,是童書。如果說是青少年讀物還說得過去,因為我懷疑兒童能否理解這本書要傳達的概念。不過或許人家西方兒童比較早熟也說不定。


故事是在講一個鳥托邦社會中人們不需煩惱學業、工作、愛情及家庭等,因為一切都有”系統"幫你選好了,包括你的配偶、小孩及職業。小孩在12歲以前,每年要學的東西不同,要做的社區服務也不同,在學校上課及社區服務當中會有觀察員觀察小孩子們的性向,以做為他們將來職業的依據。而在12歲會有一個成年禮,所有的12歲孩子會被唱名上台並賦與他將來的職業。而從12歲開始,孩子們就要開始接受他們的職前訓練。這是個看起似乎完美的社會,它井然有序,人民各司其長,老者也受到年輕人妥善的照顧。就像是我們以前所讀的禮運大同篇。


書中小主人翁Jonas在成年禮上被選為The receiver,這個職位不是每年都選,因為Receiver只有一位,Receiver一當就是當到老,Receiver的養成比較困難也耗時較久。那麼receiver要做什麼呢?他必需承受/接收會全部人的記憶及情緒。因為人們選擇不要這些記憶,縱使當中有美好的記憶,但也有痛苦,於是人們選擇不要有記憶,不要有情緒/感受,因為這樣一來,任何事都是predictable,這也代表了safe。而這些記憶及感受的傳授是由上一任的Receiver來做,書名The giver也就是指這個上一任Receiver。那即然人們決定不要有記憶/感情,那他們要Receiver做什麼呢?有時人們遇到新狀況是以前沒遇過的,不知道怎麼處理,這時他們就會去問Receiver,因為Receiver是全社區最有智慧的,他承接所有自古以來的經驗。但大部份的時候他們是不需要Receiver的,因此Receiver常常是高處不勝寒。


Jonas一開始從The giver那兒接收到的是美好的記憶/感受,這令他很開心,但他卻沒有人可以分享,因為沒有人懂,他們已經自動放棄那些感受了。漸漸地他發現他開始質疑起他原本視為理當然的事,並認清原來以為的美好社會後面的無情與殘酷,他和The giver都認為應該把記憶還給人們,於是Jonas決定逃亡,因為唯有這樣記憶才會回到人們身上。


這是本以意喻(metaphor)型式寫的嚴肅小說,可以說是深入淺出,深入的是它的主題,淺出的是它的型式。想想如果你是Jonas你會怎麼做?是像The giver一樣概括承受?還是像訓練才五週就放棄的前一任Receiver -- Rosemasy一樣選擇被Release?還是像我們的Jonas,逃離?


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好用小物 - 雙人牌指甲剪

IMG_0719.jpg
IMG_0717.jpg
這是N年前朋友送我的生日禮物,為什麼會送這個?這東西是我和朋友當時在廣三SOGO逛街時靠櫃看到的,可能當時我表現出不小的興趣所以朋友就送我這個了。我當時是有點訝異雙人牌有出指甲剪,我只知道他們家有出刀子(會知道是因為我的廚師朋友說雙人牌的刀子是最好的)。


我在收到禮物後前幾年沒有特別感覺,有一陣子甚至忘了我有這個東西,因為我還是習慣用傳統的指甲剪。不知怎的,我已習慣把它放在我的筆袋內帶出門,幾乎每天都用得到,當然不是剪指甲,而是剪長在指甲兩邊的鬚鬚的指甲及附近的死皮。長在指甲兩邊的鬚鬚的指甲不是什麼嚴重事情,但出門在外手邊沒有指甲剪或小剪刀時它會讓我分心而且會勾到我的衣服(如果我穿針織衫的話),於是我就會想去把它拔掉,通常這麼做的後果都很慘,會把太多好的皮肉也拔掉而造成流血及疼痛。有了這東西就大大減少這種慘劇發生。有一度,它離家出走了,怎麼找都找不到,我只好放棄。沒想到放棄後沒幾天我找到它了,開心之餘我還寫了e-mail給送我這個的那位朋友,表達我的開心,她竟說她不記得她有送我這東西了。可見送禮這事是要靠運氣的,有時你費心費時費錢送的東西不見得能得到相對等的回應,有時不經意送的東西卻如同常存記憶體般在收禮者的心裡佔了一席之地。


至於我為什麼這麼喜歡這支指甲剪,看相片就知道,它的設計感與實用性再加上一點都不佔空間,而且它還有一個皮套。就這樣,我被它制約了。

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It's all my fault.

ad-2.jpg
這篇It’s all my fault.也是從上回提的It’s not how good you are, it’s how good you want to be.摘選出來的。如我之前所提的Paul Arden的標題都點反人之常情。It’s all my fault. 通常我們會講這句話是在那種“好啦,都是我錯總可以了吧!” 或是在句尾加個問號?通常用在和人吵架,口氣就像“難道都是我的錯?”,但這裡Paul Arden可不是在講這個。他要我們要有guts(我突然很不想講“有guts”這幾個字,尤其在看到陳“錢”總統用他那獨特的台語口音講guts後,我整個覺得這幾個字已經徹底被他污染,翻不了身了),不要再找藉口,一肩擔起責任吧!

今天中午和同事出去吃飯,一路上聽到的都是他們對其它幾位同事的不滿,抱怨。我個人的習慣是如果抱怨沒用,我就不再抱怨,let it be,因為抱怨只會浪費我的時間,精神和體力。當然,我和他們是不同部門,所以沒辦法拍胸脯下豪語說如果是我就自認倒楣,就多做一點把案子完成吧!當下我想到的就是Paul Arden的這篇文章所附的圖。

Paul提到常見的藉口有:
1. 這是個差勁的簡報
2. 我需更好的伙伴
3. 經費不夠讓我們做得更好
4. 主管從不聽我說
5. 我太忙了
6. 上面給我時間不夠
7. 客戶把我最好的idea 剔除了

最後Paul說,The point is, whatever other people’s failings might be, you are the one to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There are no excuses.

ad-1.jpg
文末附了一張圖,寫道The goose blames the boy, the boy blames the goose. 人很奇妙,沒人教就會推責任,你看小孩子闖禍了一定把責任推給別人。(不要說小孩子了,貴為總統的還不是一樣)問題是,你還要當小孩嗎?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Don't be afraid of silly ideas

ad-cover.jpg
這本It’s not how good you are, it’s how good you want to be.是我在金石堂隨便晃時買的, 它的封面書名底下還用小一點的字寫著 The world’s best-selling book by Paul Arden. 我原來不知道Paul Arden是誰,但從書中得知他是頗負盛名的廣告人,難怪書封面會這麼大剌剌寫著 The world’s best-selling book。至於是不是 the world’s best-selling就不用太計較了。


讀這本書就像看廣告一樣 – 很輕鬆。書是由許多短篇組成,同時穿插了很多圖片,字體又大,看起來一點負擔都沒有,而且隨便翻開一頁都可以讀下去。個人覺得它的特色是以簡單又不落俗套(甚至有點反骨)的Quotation來開始書裡的每篇文章。比如今天要提的這篇 Don’t be afraid of silly ideas.
ad-5.jpg


文字部份大概描述是,當你遇到瓶頸(mental blocks)時,有兩個方法可以試試: 1. 做與突破瓶頸所需完全相反的事。 2. 看看窗外(或別處),把映入你眼簾的第一個事物當成你的解答(solution)。


Paul Arden在文末舉了2個例子,第1個例如是一瓶叫做Fat Bastard的葡萄酒,如相片所示。由這瓶酒的標籤紙可以看到它真就叫Fat bastard,Paul Arden覺得這名字很驢(我相信絕大部份的人都會覺得這個名字不太好聽),但它卻賣得出乎想像得好。所以Paul Arden把它當例子,要我們 Don’t be afraid of silly ideas.


其實這個酒名的故事是這樣來的,


叫Thierry的和叫Guy的(如酒標上所寫的)是好朋友,Thierry是法國著名的釀酒商,Guy則是英國製酒商兼貿易商,某個寒冬天Guy到訪了Thierry,Guy想知道Thierry今年做了哪些好貨,於是兩個人把所有線上的酒都品嚐了,兩人的感覺都是酒好喝,但也僅止於好喝罷了。當天晚上Thierry就盤算著要不要把他的實驗酒拿出來給Guy品嚐看看,雖然這酒Thierry自己都還沒試過。隔天他就把這事告訴了Guy,Guy回答他說: “當然試試啦,你知道別人要讓我試新酒有多困難嗎?” 他們試了那實驗酒後得到的竟是戲劇性的結果。首先他們對望了有5分鐘那麼久直到Thierry說: “now zat iz what you call eh phet bast-ard”(容我擅自把它翻成英文為Now that is what you call a fat bastard) Guy於是放聲大笑,笑聲之大連鄰村都聽得到。他們倆都會用fat bastard來形容非常棒的事物,但聽到Thierry帶有法國口音說出這句話時更令人覺得捧腹。


在兩人喝過好幾杯後,他們認為不該私藏這酒,所以決定推出讓大家也可以享受到這極品。但名字呢? 兩人當下決定用Fat bastard來當酒名,因為這是他們喝下第一口時所吐出來的第一句話。


這酒推出後反應極好,大部份的人是因為Fat bastard這個名字買的,然後他們因為這酒實在太棒了而又回購。


這就是Fat bastard的故事。


第2個例子是圖片的下面這個叫Engelbert Hupmerdinck這個名字,Paul Arden認為這也是個蠢名字,但這個叫Engelbert Hupmerdinck的可不是個nobody喔!


我不瞭解為什麼Engelbert Hupmerdinck(英伯格漢普汀克)是個蠢名字,只知道Engelbert Hupmerdinck是個德國知名作曲家,也是位曾經很有名的英美流行歌手。後者原名不叫Engelbert Hupmerdinck,是經紀人要他改名,改名前他一直不紅,改名後就紅到不行。履創記錄。但我還是不知道為什麼Engelbert Hupmerdinck是蠢名字,如果有人知道,請不吝指教。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My best friend's girl

girl.jpg
My best friend’s girl 是一本輕鬆的書,故事是這樣的,黑人女主角Kamryn和白人女友Adele是死黨,但Kamryn在結婚前夕意外發現她的未婚夫Nate和Adeleym上過一次床,還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Tagen,只是大家(包括Nate)都不知道Nate是父親。於是Kamryn 離開背叛她的兩個人,到別的城市工作。沒想到2年後,在Kamyrn 32歲生日時收到Adele的卡片,Adele在卡片裡說她快死了。Adele希望Kamryn能扶養Tagen。在萬般不願意及種種不得已的情況下,Kamryn接收了小女孩Tagen,並開始喜歡她。但這也是難題的開始,Kamryn一直在視Tagen如已出的男友Luke與她仍然深愛的前未婚夫Nate之間舉棋不定。



這本書的調性不太像我,所以我讀起來比較沒感受(也有可能是我前一本看的是頗有深度的The reader吧)。再加上我也不是很喜歡小孩(沒生過孩子的女人大部份都不喜歡小孩),所以滿難感受為了死黨而放棄自己的原則去收養她的小孩這種事。因為還有其它的選項啊,也可能是我和好朋友的感情都還不到為對方兩肋插刀的程度。所以個人覺得這本書可看可不看。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推薦小說 The reader



這是一本不輕鬆的書,是不是德國人寫的書都不會輕鬆到哪去呢?


背景是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的西德(我看的是英文版,所以有些中文說法可能和中文版不同)。小說分三部,第一部在講第一人稱的主人公(Michael)在15歲時遇上31歲的Hanna,兩人發展一段為時不長的親密關係(很多人把它說成不倫之戀,我覺得不倫兩個字有貶低的意思,所以我不用),在這段期間Hanna 常會要求Michael朗讀書籍給她聽,這是他們做愛前的一種儀式。第一部尾,神秘的Hanna不告而別,徹底從Michael生活消失。第二部在講已是法律系大學生的Michael因學校所安排的seminar而到法庭見習當時對納粹共犯的審判,在當中Michael遇到了被列被告之一的Hanna。Michael沒有上前相認,只是冷冷地觀看,同時心裡也審判著自己。第二部尾,Hanna寧願坦承她所沒犯過的罪也要守住她是文盲的秘密,因此被判刑囚監,Michael終於推理出原來Hanna是文盲。第三部已婚又離婚的Michael又開始為Hanna朗讀,用錄音帶寄到監嶽。這期間,Hanna學會識字寫字,行為良好獲得假釋,典嶽長要求Michael安排Hanna出嶽後的生活。在Hanna出嶽當天Michael去接他,Hanna卻自殺死了。


這是故事的大概。除了第一部是充滿感情色彩外,其它兩部則是以一種感情疏遠的距離在自述。可以看出Michael的轉變,那是一種內在壓抑或說一種情感無法發洩而必需以疏遠或自身事外的態度來偽裝。說實在,看英文小說如果牽扯到歷史(尤其是二次大戰,第三德意志等的議題),因為功力不夠我會看不下去,可是我把它看完了,而且歷史在這書裡很重要。Michael對Hanna的情感就像德國納粹事件後的第二代對他們的父母或對國家的情感。是一種很愛對方但後來發現被對方背叛的兩股感情在拉扯。有人說它在講的是不倫之戀,有人說是德國人的自省,但我卻覺得它講的是愛。是一種痛苦的愛,但卻不能不要的愛。


這不是一本看完就過去了的書,它有很多讓你思考的地方,有點沉重,但很值得推薦。尤其適合讀書會選書(我倒沒參加讀書會)。


這本小說也拍成電影了,呵,我覺得我很適合以為出版社選書為工作,因為我看的小說中很多都被拍成電影了。啊,離題了,這次的選角我覺得很讚(由凱特溫絲蕾和雷夫范恩斯分飾Hanna與成人的Michael),所以到時我可能會去看電影。

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

兩部影集 weeds與queer as folk

weed.jpg
這兩部影集是教會的傳道人借我的, 其實我不能這樣講, 她是我朋友, 所以應該說朋友借我的, 只是剛好她是我們的傳道人.


開始我是先看queer as folk(內地是翻成'同志亦凡人'), 但看不到一集的一半就放棄了, 因為覺得真的很無聊, 一群同志整天打算的就是getting laid. 於是我轉戰Weeds(內地翻成'單身毒媽'), 叮咚, 一看就上癮(果然是weeds/大麻), 它是在講在洛杉磯郊區一個社區的一位年輕寡婦為了養家而賣大麻的故事. 劇情誇張但讓人喜歡, 有黑色喜劇的味道. 而且它不拖戲, 這點合我意.


這部影集沒有是非(什麼!!! 根本就是顛倒是非), 販毒是錯的, 但你在看影集時不會覺得, 反而在看到Celia誓言要把毒趕出他們社區時心裡會罵她bitch, 其實Celia在戲裡是頭腦最清楚的一位, 她講的話大部份都沒錯但你就是討厭她, 直到她為了錢也加入了Nancy時你才開始喜歡她.


所以我覺得它講的就是共生, 販毒是錯的, 但在這裡你得這樣才活得下去. 它沒有要把戲弄得寫實, 講大道理等有的沒有的. 就是讓你很輕鬆地看, 但輕鬆並不表示平淡. 它絕對會像大麻一樣讓你一集一集看下去.


看完Weeds我休息一陣子後決定給queer as folk一個機會, 所以又開始看它. 今天終於把它看完了. 呼~~


首先想講的是翻譯, 內地翻得很爛. 有幾季還OK, 有幾季看了就想罵人. 想必是幾個人輪著翻吧!


QAF.jpg
queer as folk講的是一群在匹茲堡的同志間的故事. 其實如果拿掉同性戀的素, 這些主人公就一像一般人. 只是如果以異性戀當主角, 這戲該不會紅吧! 想想如果男男或女女的幾乎露三點的床戲是不是比一男一女來得嗆呢! 終究同志是它的主要元素.


如果要我說我會覺得queer as folk在講友情,愛情及信念, 友情和信念我想同志和非同志應該是不會差太多, 但愛情..., 我會覺得愛情就沒那麼容易了, 首先, 和異性戀者比起來, 同志非主流, 在非主流中要找到愛你你也愛的人本來就不易, 再加上要對抗主流(社會輿論, 歧視), 真的不容易. 國內又比國外更難. 哎, 離題了. 我想講一講我對queer as folk的觀後-
 

沒有人是完美的, 每個人都有他的原則, 每個人也都會犯錯, 都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 每個人看待他自己的愛情時的態度也是迴異的. 有人可以愛他的伴卻天天和陌生人做愛, 而他的伴也因為愛他而忍受他的fucking habbit, 有人因為一時情緒講了重話傷了朋友, 終究朋友會接受你, 支持你, 即使你的話或行為讓他很受傷.

忽然想起猶山節考

J movie.jpg
今天看新聞得知主演”猶山節考”的男星緒形拳因肝癌過逝。猶山節考我看過,這部片子我也有,但我只知道導演是今村昌平,男主角是誰則是從來不知。只是今天看到新聞讓我想起了這部電影。

不管你有沒有看過猶山節考,只要你是電影愛好者應該都聽過它。我就是因為它的名氣而買了DVD來看。但它不是一部讓你看了舒服的片子。


猶山節考講的是100多年前的日本信州的一個山村因為生活貧瘠,為了不讓沒有什麼貢獻白吃糧食,所以規定老人一到了70歲就要由兒子背著送到猶山,美其名是送老人到仙境,說穿了就是去等死。因為猶山長年下雪,又沒糧食,老人到了那裡不是等死那是什麼? 主角是一位婆婆,即將70卻身體硬朗,她的大兒子(就是緒形拳所演的角色)是個孝順的人,他捨不得把媽媽送上山,但卻遭到村民的斥責,於是婆婆就把自己的門牙打掉告訴兒子她是個沒用的人了,希望兒子能把她送上山。電影裡最後這位兒子終究無法扺抗村民的”民意”(日本人的團結由此可見)而把媽媽背上猶山。


這是電影的主軸,但如果只是這樣並不會讓人看了多不舒服。是導演對人性原始慾望與基本物質需求的表現方式令人不舒服。比如說,有一戶人家因為太窮而偷了婆婆媳婦家的食物就慘遭村人把他們全家活埋,又,電影很多性愛場面都是在豬圈裡進行,同時導演也帶進了許多生物的交配畫面,我想導演想表達的是當貧瘠時人的原始需求反而會更明顯地突顯出來,例如為了一點吃的東西而活埋人家全家或把父母親送去等死,或沒有愛的情況下你的身體仍然有性的需求時你不會壓抑,就像動物一樣,但這就是去除掉文明後我們會表現的行為。


至於問我這電影好不好看? 我很難回答,我不是很喜歡這電影,它是一部經典。但我不會推薦,如果你一直都只看好萊塢主流電影。

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體脂肪, 多少才算正常?

1002.jpg

昨天和台中的老朋友講電話, 兩位單身女子都感嘆年年被債追著跑. 領死薪水就是年年許願把債還掉, 但年年都沒有實現. 當初會到高雄現在這個公司有一個原因是有季奬金, 結果我都來9個多月了還是沒有季節金. 日子很難過, 尤其今年我想和潛伴們出國潛水, 我計劃把這次當作我最後一次出國潛水, 但沒有季節金, 旅費就沒下落啦!


朋友 : 為何說是最後一次潛水了?


我: 我的身體"麥刊"(台語, 意思是會受不了).


朋友 : 哦...是因為長期在深水裡壓力的關係啊~~


我 : 不是啦, 我的體脂肪太低了.


朋友 : ......


我知道我講太快好像在炫耀, 但我的體脂肪一直在18左右, 最近幾個月都是17點多. 這使得我在水裡比別人更快失溫. 所以別人可以個早上潛2支氣瓶我就只能潛1支. 我可以逞強潛2支, 我試過. 但很痛苦, 後來我放棄, 寧願比別人少潛1支. 我也知道我這年紀的女生體脂肪能在25以下就很好了, 所以我真的不是故意刺激朋友的.


不過話說回來, 體脂肪的標準在哪? 我知道理論上有一個表. 可以查出你的體脂是否在正常範圍. 但其實這個表是保險公司依據統計數值製作出來的. 以這個表來看我是體脂過低. 但不能就說我這樣是不正常. 況且, 我體重並不輕, 不過我還是會努力"保重"啦!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韓國來的新棉條

IMG_0672.jpg

自從幾年前台灣禁止公開販售導管式棉條後, 國內只剩O.B.這個唯一品牌. 其實多年前的導管式棉條也是O.B.的, 總之, 現在台灣女生買得到的只有難用得要死的無導管式O.B.棉條.


我從沒想過在我把所屯的導管式棉條用完後再次使用的竟會是韓國貨!! 沒辦法, 最近一次有朋友出國是去韓國, 我還是拖她幫我帶2盒回來.


韓國和美國的差在哪兒呢? 個人覺得是美國的較環保, 他們的導管是紙製的, 而韓國的則是PE製的(我不確定是不是PE, 反正就是塑膠的東西, 像針筒的材質), 如相片所示.


吸水力我覺得是美國的略勝一籌.


他們說導管式棉條有侵入性, 是屬醫療級用品, 所以不能公開販售!!! 請問, 非導管式棉條就不具侵入性嗎? 那保險套呢? 保險套是不是也該列入醫療級用品呢? 個人認為這很可能是單一廠商和核準單位協調好的啦~~~ 前陣子看到報紙介紹一位六年級年輕女生, 經過許多波折與辛苦斡旋, 今年底台灣女生就會有好用的棉條可買了. 真是厲害, 小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