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10月27日 星期三

關於價值投資

從沒想過我能看完投資類型的書, 之前買了一些中文的投資書(包括翻譯的或原本就是台灣人寫的), 老實說沒有一本看完的, 但是我在很短的時間內把 Freeman Publication 出版的 The 8-steps Beginner's Guide to Value Investing 看完了(後來還回去看了幾處重點), 接著又看他們出的 Bear Market Investing Strategies (這本比較硬一點,要比較靜下心來才能吸收,但也是很有收穫).

個人覺得 The 8-steps Beginner's Guide to Value Investing 對我很受用, 過去一年我在股巿頻繁進出(尤其台股), 只換來小賺(只贏大盤一點點), 卻搞得心情每天跟著上上下下. 這本書幫助我沉澱下來, 至於為什麼它對我起了這作用? 我無法明確點出原因, 其實作者講的東西台灣這邊許多投資名人/播客都講過, 我也都懂, 但作者的文字對我有種穩定情緒的效果. 他們甚至在 YouTube 有免費教學課程, 我竟然也都看(聽)得下去, 突然覺得在投資這條路上好像有點進步了. 

如果你是投資菜鳥也很清楚你不是動能交易者(如當沖客)而是價值投資者, 我蠻推薦這本書的.

這裡把書中的10 個法則簡單描述.

Freeman Investing Rule #1

In the short-term, prices are fueled by emotion. In the long-term, prices are fueled by math.

股票巿場是極度不理性的, 短期的股價波動受巿場投資人的情緒影響, 長期股價才真的反應該公司的價值.

Freeman Investing Rule #2

Remember to account for inflation when analyzing your investments.

作者主張 buy and hold, 在確認目標選擇正確後, 抱越久越能減少稅額, 交易費等的支出, 你的獲利就會越好.

Freeman Investing Rule #3

Only investmoney that you don't need for the next decade.

只投資短期內你用不到的錢.(作者認為短期是10年)

Freeman Investing Rule #4

Risk is defined not by the asset class of your investment, but by your expertise in evaluating it.

雖然一般來講公司資本越大越安全, 但不代表小(資本的)公司就一定危險, 如果你對這間公司非常瞭解的話. 然而, 若對此你無法確定, 建議投資指數型基金或ETF, 而不是聽你的營業員或某個所謂專家講的就投入.

Freeman Investing Rule #5

You must be able to mentally separate paper losses from real lossed.

這裡講的是要能分辨"未實現損益"與"實現損益". 當你賣掉手中持股才真正有賺賠, 常常財經媒體會在新聞裡寫出 今天投資人損失了幾億或幾兆等的字眼, 如果你是buy and hold那一派的, 你就能理性看待這種股巿下殺. 

Freeman Investing Rule #6

Long-term investing has multiple  advantages over short-term trading.

講的是長期投資的好處. (相較於短期交易)

Freeman Investing Rule #7

Just because you own a lot of different companies does not mean you are diversified.

投資要越分散越好, 因為風險分散了. 但是買了很多公司的股票不代表分散風險, 比如你手中許多家公司股票, 但大部份都是同一種產業(或傳產, 或科技, 或金融), 這樣並沒有分散風險. 你必需要把投資跨產業分配.

Freeman Investing Rule #8

When analyzing a business, remember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potential downside risk.

通常在評估一間公司時, 除了它的未來獲利空間外, 還要去考量可能的風險(如 它是否能撐過熊巿或巿場蕭條期)

Freeman Investing Rule #9

The presence of a dividend is not an adequate substitute for a thorough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management.

會配發股利的公司雖然很好, 但單有股利不代表這是筆好投資. 股利有時反而會限制管理階層做出正確的決定(因為顧慮到要配股利給投資人, 反而不敢放手去做可能讓公司在將來可以大幅成長/獲利的改變). 許多投資人偏好配發股利(尤其台灣人)的公司, 假設該公司獲利衰退, 但管理階層知道只要能維持股利, 就能穩住股價, 就能滿足投資人. 但公司沒有成長, 投資人並沒有獲得資本利得(也就是股價沒有成長).

舉例來講, Google 的母公司Alphabet 在他們的10-K report 裡的股利政策明確寫出他們不配股利, 對於公司的資金運用, 他們首先會做的是把它放在能讓公司成長的投資裡.

Freeman Investing Rule #10

Don't invest in the hype. Examine the underlying business and industry prospects instead.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股票巿場也是這樣. 不要看了新聞就進場, 大部份的情況是, 當你看到新聞時股價基期已高, 此時進場可能買在高點,成為被倒貨的對象. 而且很多新聞是公司刻意操作出來的, 為的是吸引投資人. 如果公司沒問題就還好, 怕的是公司已經出現問題了, 你還進場可能就會血本無歸. 投資一間公司不是看它是否在潮流(趨勢)上, 你還要去檢視該產業展望.

以上列出的錯誤我都犯過, 而且有的是一犯再犯. 不過在投資這件事上, 沒犯錯是不可能的, 只要沒有畢業, 只要能一直留在賽局裡, 就有機會.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午餐連一連

全美學童在校吃的大多是學校的自助餐, 為了對抗美國學童的肥胖問題, 知名沙拉連鎖餐飲店SweetGreen 發起了一個叫SweetGreen in Schools 的活動, 目的是教育孩子們吃得健康又健美. 

來看看他們拍攝的一連串不同國家小孩的午餐長什麼樣子...

為了增加趣味, 我先把國家名字遮住, 有興趣來連連看嗎? 

以下這9個餐盤代表 9個國家, 包括了 美國, 法國, 義大利, 芬蘭, 巴西, 南韓, 烏克蘭, 希臘, 以及西班牙.(這個國名順序不代表下面 9 張相片的順序), 連連看答案在最下面.


















======================================================================

第 1 張是  義大利 (看主食就知道了)

第 2 張是  芬蘭

第 3 張是  法國

第 4 張是  巴西

第 5 張是  南韓 (這個很好猜)

第 6 張是  希臘 (這個不難猜錯)

第 7 張是  烏克蘭 (這個也不難猜)

第 8 張是  西班牙

第 9 張是  美國 (這太好猜了)



2021年10月24日 星期日

自帶午餐

 

在⪡Divine Direction⪢這本講我們的人生是由我們所做的所有選擇組合起來的書的自序裡以生活中的微不足道的事情來舉例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選擇可以對自己或別人產生重大影響.

...It may seem like no big deal, but brown-bagging lunch today could start you down the path that leads to living debt-free and financially secure. You could add years to your life by stopping by the gym to work out when you'd rather just go home and eat chips on the sofa while binge-watching TV....

自帶午餐去公司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 但它可能是你邁向無負債, 財富自由之路的開端. 決定去健身房運動可以讓你多活好幾年, 雖然你寧願躺在自家沙發上吃洋芋片看電視. 

紅字brown-bagging lunch是自帶午餐的意思.

不像我們這邊自帶午餐是用便當盒裝, 西方人如果自帶午餐通常是帶個三明治配個飲料再加個甜點, 而且是用牛皮紙袋裝起來, 而牛皮紙袋是棕色的, 所以才會用 brown-bag 這個詞, 上面句子裡的brown-bagging 是動名詞. 

問人"你今天自己帶午餐嗎" 就用" Do you brown-bag today?", 不需要加 lunch, 因為通常是午餐才會用牛皮紙袋裝.

brown-bagger 是指自帶午餐的人.

brown-bag meeting 則是指午餐時間進行的非正會議, 公司不提供午餐, 參與的人需自帶午餐.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卡路里與體重



雖然卡路里與體重有密切的關係, 看似很容易控制。但大多數人都有經歷過下列這兩種情況:

  • 執行節食或運動計畫 : 預期體重會減少, 但實際上體重卻增加.
  • 執行增食或放懶計畫: 預期體重會增加, 但實際上體重卻減少.

本篇重點:

1. 短期體重波動主要原因是體內水份的增減. 所以別太計較.

2. 錯估(或高估或低估)自己的攝取熱量可能是體重不如預期變化的原因.

3. 人體有維持體重的自然機制, 它會儘可能避免體重增加或減少. 所以如果你要減重, 可能需減少攝取的熱量比你推估的多, 反之, 要增重, 可能要吃得比你推估的多(而非像數學減法那樣算一算就出來的)

短期的體重波動幾乎可以歸因於體內水份的增減, 而非你肚子裡的食物量.

用例子來說明會比較清楚, 

假設某一天你比平常多吃了9,000大卡的食物, 若把這多出來的熱量換算成脂肪是1,000克(1克脂肪的熱量是9大卡, 9,000/9=1,000), 也就是1公斤脂肪. 如果這多出來的9,000大卡真的全部轉換成脂肪的話, 依理論上來推算, 你體重會增加一公斤(脂肪重). 但是真實的情況可能是你隔天起床量體重卻發現重了3或4公斤.  這是怎麼回事?

一般男性的水份平均約佔體重的60%, 女性則是50%. (這裡指的是平均, 真實情況會隨個人改變) 而影響體內水份滯留的因素則有, 你所攝取的流體量/ 鹽分/ 碳水化合物, 你承受的壓力, 以及賀爾蒙變化.

碳水化合物對體內滯留水份的影響很大, 一克的肝糖可以貯存3-4 克的水. 許多人剛開始實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後會很開心體重降得很快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很多情況下, 初期的體重減輕是因為肝糖大量減少造成體內水份減少的關係. 

壓力與賀爾蒙對水份停滯於體內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其女性在黃體期末端. 

所以如果你正在紀錄體重變化, 多注意趨勢而非每天的波動. 如上所述, 每天的體重變化幾乎是因水份引起的.

大多數人會陷入change in energy= calories in - calories out 這個算式, 也就是攝取熱量的比消耗的多就會變胖, 反之則會變輕瘦.

Calories in 通常很容易量化, 就是你吃下去的熱量. (這裡寫"通常", 因為有些人會吃很比自己以為的多很多, 或少很多. 這部份就不在此述)

Calories out 則比較複雜, 因為它不是如一般人想的"只要多運動就是多消耗熱量" 而已.

在進一步講熱量消耗(Calories out)之前, 先介紹"非運動性熱量消耗" (NEAT, non-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 NEAT 是指運動以外的所有活動所消耗的熱量; 走路, 打掃, 收拾家裡等都屬於這個範圍.

殘酷的事實是, NEAT 會隨著你攝取的熱量增減而增減, 也就是, 當你的攝取熱量多時, 你的NEAT 也會比較多, 反之亦然. 

再者, NEAT 並不會隨著活動的時間呈線性增長, 如下圖左; 而是當活動時間增加到了某個時間(横軸), 它就趨緩至接近停滯,如下圖右.


除了NEAT 會影響熱量的消耗(calories out)外, 食物熱效應 TEF (消化食物所需的熱量, 也是會隨攝取食物增減而增減), 運動, 身體組成 (肌肉量多寡) 都會影響熱量的消耗. 所以說它複雜.

以下圖來舉例:


下圖左上的maintenanceies為calories in= calories out, 這時體重會維持, 

今天, 假設減少攝取熱量500大卡(下圖右上), 

理論上(也是一般人期待會有的結果)它會如下圖左下的Expectation 方框所畫的發展, 也就是隨著你的節食時間拉長, 體重理應會呈線性下降. 

但實際上會比較像下圖右側的 Reality 方框所畫的來發展, 

也就是, 當減少熱量攝取時, 你的TEF, NEAT 會隨著降低, 所以體重與你節食的時間不是呈線性發展, 而是一開始體重會下降比較快, 接著下降速度變緩, 到了某個時間點就幾乎停滯.

最後, 本文重點重述.

1. 短期體重波動主要原因是體內水份的增減, 所以別太在意.

2. 錯估(或高估或低估)自己的攝取熱量可能是體重不如預期變化的原因之一.

3. 人體有維持體重的自然機制, 它會儘可能避免體重增加或減少. 所以如果你要減重, 可能需減少攝取的熱量比你推估的多, 反之, 要增重, 可能要吃得比你推估的多(而非像數學減法那樣算一算就出來的)

[註]本文摘自這裡




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

玩假的

 

昨天花了15分鐘看完 Summary of Antifragile 這本書. [註]反脆弱(Antifragile)是由塔雷伯所著的趨勢類暢銷書.

在第7章 Antifragile at Other's Expense 裡提到了(紅箭頭處)...

Many folks' antifragility comes from other folks' expense, they reap the total advantages when they may be appropriate, but suffer not one consequence when they're incorrect. The thing is they can, thus, continue spewing their poor advice and the costs pass down onto others. It's not their cash they're trading or investing. They have no skin in the game. They don't have anything to lose.

意思是很多人的反脆弱性(定義 見下面[註1])是靠著犧牲別人的錢財而來, 如果以投資領域來舉例,  不少投資網紅在社群媒體上大膽預測股巿或某檔股票目標價上看多少等等的, 若事情的發展如他們所預言, 他們就會被吹捧為股神之類等級的人物進而享受到利益; 如果事情不是如他們所預測的發展, 他們也無需承受後果. 因為他們並沒有真正把錢投進去, 所以根本不會有損失.

倒數第二句(紅字) They have no skin in the game. 意思是他們並沒有把自己的錢投進去;沒有切身參與; 沒有切膚之痛; 或直白講, 他們根本是玩假的. 

have skin in the game的定義: bear financial risk by investing something.

[註1] 反脆弱是脆弱的相反; 反脆弱的意思是你用不良或負面的事情去影響它, 它不僅沒有被破壞, 反而變更強大, 更優異. 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有這特性, 比如肌肉(你越練/越破壞, 它會越強), 又如最近徹底影響人類的新冠變種病毒.



2021年10月9日 星期六

代謝隨年齡漸增而降?

 


你應該常聽到 "年紀變大代謝變慢"之類的話, 好像這是鐵般的事實. 聽到這種話, 表面上我會微笑不評論, 但心裡的口白是"才不是!" (爭論沒有用, 因為我老是被認為是異類)

來看看這篇研究怎麼講.

研究對象: 來自29個國家的6千4百多人, 年紀8至95歲, 男女均有.

採用方法: 雙標記水法(doubly labelled water method, 一種人體能量消耗的測量技術)

研究期間: 這點我在研究的開放文獻裡沒看到.

研究結果簡述如下:

1. 如果身體組成相似, 男性與女性的熱量消耗是一樣的.

2. 若身體組成一直保持相近的水準, 在20至60歲之間的熱量消耗會很穩定在一個水準(即使是在懷孕期間).

3. 過了60歲, 骨骼肌及TDEE(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總熱量消耗)會下降, 但體脂肪並不會上升.

4. 上述因年紀增大而下降的熱量消耗量主要是因為骨骼肌流失, 活動量下降, 及維持器官機能所需的代謝率下降.

5. 熱量消耗會隨著個別個體有所差異, 並沒有一個簡單且通用的方法.


從該研究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個重點:

1. 如果你的骨骼肌很少, 而又想減脂(減肥), 你可能需要把攝取熱量降到很低(個人不建議).

2. 對於60 歲以下的成年人, 骨骼肌是影響代謝率的關鍵, 而非性別或年紀.

3. 隨著年紀變大, 我們需要把增加/維持骨骼肌以及維持日常活動量列為首要任務, 這就要從訓練以及飲食著手.

4. TDEE 會隨個體而有所不同(甚至很大的差別), 所以一般的通用公式並無法準確測量我們的實際熱量消耗.

原文摘自這裡.


2021年10月8日 星期五

啞鈴肩推-常見錯誤

 

來看看啞鈴肩推常見的動作錯誤有哪些,

1. 手肘過度外展


這是造成很多人肩痛的原因之一, 手肘彎曲角度不超90度, 且勿過度擴胸導致從側面看手肘變成在身軆後方(從側面看手肘應稍微在身體前方). 並注意不要聳肩, 讓肩膀遠離耳朵.

正確示範如下:


2. 過度上舉及讓啞鈴碰撞




在肩推上舉時若過度將啞鈴往上推會壓縮到肩胛骨, 可能造成疼痛. 不要聳肩, 讓肩膀遠離耳朵.

手肘上舉時不要刻意伸直(不要鎖死)

另外, 上舉啞鈴時雙手自然會略靠近, 但不要刻意讓啞鈴互相碰撞, 在做的時候想像雙手是直直往天花板上舉, 這樣可以幫助你專注在"垂直上推" 也可以避免啞鈴觸碰這個錯誤.

3. 過度拱(下)背


做啞鈴肩推時會稍微拱背沒錯, 但不該過度拱背(如上圖), 過度拱下背可能會造成下背痛.

4. 動作不完整

不少人為了想要舉更重的重量而犧牲了動作的完整性, 常見的是手肘下放到啞鈴接近眼睛的高度就往上舉了. 這樣的確可以舉重重量增加, 但卻會讓效果打折.

[註]以上相片取自這裡

 


2021年10月7日 星期四

這就是人生 與 第二先生

 


Part 1

今天在看一篇有關肩推動作的文章, 一開頭作者這樣講...

If you want a great upper body, you need greater shoulders. Them's just the breaks.

意思是, 想要有好看的上半身體格, 就必需有強壯的(或 好看的)肩膀. 就是這樣(無需爭論).

後面那句 them's (just) the breaks 是指 這是事實, 你再爭論也沒用

等同於that's the breaks 或 it is what it is. 當然也可以說是 這就是人生吶. (That's life.)


Part 2

美國總統的夫人叫第一夫人(first lady), 那如果副總統是女生, 她的先生要叫什麼?

就叫第二先生, second gentleman. 副總統不管男女, 其配偶都叫 second XXX,

如果副總統是男生, 其夫人就叫 second lady, 反過來, 如果總統變成女生, 其先生就叫first gentleman.

目前看起來還不複雜, 但如果將來是同性戀者當上總統, 嗯, 其實應該也是可以這樣稱呼...吧?


2021年10月2日 星期六

猴子的尾巴

 

我睡前習慣翻一下擺在床邊的中文紙本書(讓身體進入睡覺模式), 通常是看個2頁左右就關燈睡覺了. 昨天看到一段挺有意思的比喻. 作者在講對立論證的實例: 

人們可能基於一模一樣的原因作出截然不同相反的決定.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

工作中總有一些人會抱怨老闆或上司愚蠢. 可是, 上司真的愚蠢嗎? 我們不能排除有些情況下, 上司確實愚蠢的可能性, 因為沒有人十全十美.

然而, 另一個解釋可能更合理:

在大多數情況下, 一個人如果不做事, 是不會暴露自己的缺點的, 因為人只有在做事的時候才會暴露缺點. 在任何一個部門或團隊裡, 上司做的事情全是顯性的, 是所有下屬或成員都看得見的; 而下屬之間成員之間往往並不清楚對方正在做什麼.

於是, 下屬們更容易共同看到上司的缺點.

作家錢鍾書先生有一段很有趣的描述:

事實上一個人的缺點正像猴子的尾巴, 猴子蹲在地面的時候, 尾巴是看不見的, 直到牠向樹上爬, 就把後部供大眾瞻仰, 可是這紅臀長尾巴本來就有, 並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標誌.

抱怨上司愚蠢的人和能夠發覺「上司的愚蠢可能有另外的解釋」的人, 得到的結論和採取的行動往往相反...

前後文很多, 不在此多說. 只是覺得上面錢鍾書先生這個比喻講得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