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數是動詞,要唸注音的三聲(ˇ),第二個數是名詞,要唸二聲(ˋ)。
這是上個禮拜在NPR science看到的一個有趣動畫。講的德國烏爾姆(Ulm)大學的Harald Wolf和他的助理Matthias Whittlinger經過實驗證明沙漠中的螞蟻腦子內有一種計步機制細胞,也就是說──螞蟻會數(ˇ)數(ˋ),整個動畫簡單明瞭,聽不懂或看不懂英文都沒關係,動畫讓人一看就懂。
大部份螞蟻是靠氣味來辨別方位以找到食物或回到蟻窩,這氣味是由佈滿螞蟻體表的腺體所分泌的,螞蟻會擠壓這個腺體以產生氣味以幫助其它螞蟻辨別方位。但沙漠中的螞蟻因為風沙的關係就沒辦法靠氣味覓食;於是Harald Wolf和Matthias Whittlinger就做了實驗,他們的實驗就下面的動畫所示,很有趣哦!
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120587095
搜尋此網誌
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雪花
我已忘了小學課本是否有教雪花的結晶是什麼形狀,如果問我,直覺的回答會是六邊形,你呢?
今天看到一則有關雪花結晶的報導(或文章?):德國Bielefeld 大學的化學教授Thomas Koop寫信給一個名叫Nature的科學期刊,要求他們更正他們網路期刊的廣告,因為這個廣告呈現出來的是錯誤的八邊形雪花,而且廣告標題還寫著‘給所有愛科學的人’;其實Thomas Koop本來不是很在意這種錯誤,尤其在聖誕季節,看到五邊形或八邊形的雪花出現在賀卡或商店櫥窗的機率還真不小,但出現在科學期刊的宣傳廣告上就有點令他抓狂了。Nature期刊也很受教地把廣告上的八邊形雪花弄掉,並把Koop的來信登在當期期刊上。
雪花結晶是大自然的傑作,它的雪枝可能有許多不同的形狀,但通常是在主結構六邊形的架構上發展出來的,會結晶成六邊形是因為水分子結構的關係,水分子結構不可能會結合成五或八邊形,但隨著不同的溫度和濕度它有可能會成為三角形或十二邊形(也就是六的一半或倍數),在某些條件下,透過顯微相機你會看到如針狀的雪花,但看它的縱剖面會發現原來它是六角形柱,所以仍是屬於六邊形。
今天是聖誕夜,一個禮拜前就有人在問聖誕夜有什麼節目,這問題年年都會出現。聖誕夜是上帝把祂的獨生子賜下於這個世界的日子,為的是救贖我們,的確,它是值得歡慶,但不是以 ‘要放假囉’或‘要狂歡囉’的心情,而是以歡迎彌賽亞來到的心情。我所過的最有意義的一個聖誕夜是去醫院探訪重症病童,那次雖是被教會的姐妹拖著去,但比起喝酒到掛有意思多了。
今天看到一則有關雪花結晶的報導(或文章?):德國Bielefeld 大學的化學教授Thomas Koop寫信給一個名叫Nature的科學期刊,要求他們更正他們網路期刊的廣告,因為這個廣告呈現出來的是錯誤的八邊形雪花,而且廣告標題還寫著‘給所有愛科學的人’;其實Thomas Koop本來不是很在意這種錯誤,尤其在聖誕季節,看到五邊形或八邊形的雪花出現在賀卡或商店櫥窗的機率還真不小,但出現在科學期刊的宣傳廣告上就有點令他抓狂了。Nature期刊也很受教地把廣告上的八邊形雪花弄掉,並把Koop的來信登在當期期刊上。
雪花結晶是大自然的傑作,它的雪枝可能有許多不同的形狀,但通常是在主結構六邊形的架構上發展出來的,會結晶成六邊形是因為水分子結構的關係,水分子結構不可能會結合成五或八邊形,但隨著不同的溫度和濕度它有可能會成為三角形或十二邊形(也就是六的一半或倍數),在某些條件下,透過顯微相機你會看到如針狀的雪花,但看它的縱剖面會發現原來它是六角形柱,所以仍是屬於六邊形。
今天是聖誕夜,一個禮拜前就有人在問聖誕夜有什麼節目,這問題年年都會出現。聖誕夜是上帝把祂的獨生子賜下於這個世界的日子,為的是救贖我們,的確,它是值得歡慶,但不是以 ‘要放假囉’或‘要狂歡囉’的心情,而是以歡迎彌賽亞來到的心情。我所過的最有意義的一個聖誕夜是去醫院探訪重症病童,那次雖是被教會的姐妹拖著去,但比起喝酒到掛有意思多了。
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你...打了沒?
前陣子,看大家都趕著去打流感疫苗,許多公共場所都有提供民眾接受疫苗的服務。我曾問家人及朋友,他們似乎都覺得應該去打。但我一直都不贊同去打一針以預防流感,也打定主意不接受今年政府提供的免費疫苗。
昨天看到大西洋月刊網站(the Atlantic)在今年十二月16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該文章列出了他們在2009年所發行的月刊中,十篇必讀的文章(所謂十大必讀文章根據的是讀者的點閱率)。(http://www.theatlantic.com/doc/200912u/most-read-articles-2009/)
其中一篇就是在質疑流感疫苗的有效性,這是篇很好的文章,有助我們瞭解流感疫苗及抗病毒藥物背後的事實。如果你可接受一篇長度如短篇小說的醫學/科學文章,而且對英文不感冒,建議你花點時間把它看完。(http://www.theatlantic.com/doc/200911/brownlee-h1n1)
剛剛我在網路上找到一篇發表在香港浸會大學自由討論區,副題為‘信仰多於科學的迷思’的文章,該文章即是針對大西洋月刊的這篇質疑流感疫苗文章所作的摘譯,如果你懶得看英文,可以參考這個經過重新編排的節譯版(只是結尾翻譯有一個小錯誤)。(http://forum.vegsochk.org/viewtopic.php?t=11587&view=previous&sid=fe6494fe922c4ea5e22d8b58600af923)
文章重點是我們並不能確定政府與醫師現在所推薦的疫苗及抗病毒藥物真的能有效防治現在爆發的H1N1,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現在大部份有關證明疫苗及抗病毒藥有效的證據其實是建基於不嚴謹,甚至是不科學的實驗研究。事實上,這些疫苗及藥物並沒有經過嚴謹的隨機雙盲實驗(雙盲試驗請看下面註釋)以進一步驗證其有效性。
當對疫苗抱時懷疑的醫學專家要求進行雙盲實驗以驗證疫苗確實是對人們有幫助時,普遍的醫學專家都以不道德為由拒絕,這無疑是不科學又不合邏輯。到底這些疫苗/藥物是真的有效還是只是個安慰劑呢?到目前為止,無法證實。
該文章指責美國政府不從基本面著手,如教育民眾認識流感及如何面對流感,反而一味鼓勵他們去打一針,因而造成民眾恐慌,並進一步引起死亡率的攀高。這不禁讓人連想,到底這些主事者是真的無能(或懶)或是在有利益衝突的情況下才會如此盲目固執呢?
註釋:
雙盲試驗通常在試驗對象為人類時使用,目的是避免試驗的對象或進行試驗的人員的主觀偏向影響實驗的結果。通常雙盲試驗得出的結果會更為嚴謹。
在雙盲試驗中,受試驗的對象及研究人員並不知道哪些對象屬於對照組,哪些屬於試驗組。只有在所有資料都收集及分析過之後,研究人員才會知道實驗對象所屬組別。
在藥物測試中經常使用雙盲測試。病人被隨機編入對照組及實驗組。對照組被給予安慰劑,而實驗組給予真正藥物。無論是病人或觀察病人的實驗人員都不知道誰得到真正的藥物,直至研究結束為止。
昨天看到大西洋月刊網站(the Atlantic)在今年十二月16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該文章列出了他們在2009年所發行的月刊中,十篇必讀的文章(所謂十大必讀文章根據的是讀者的點閱率)。(http://www.theatlantic.com/doc/200912u/most-read-articles-2009/)
其中一篇就是在質疑流感疫苗的有效性,這是篇很好的文章,有助我們瞭解流感疫苗及抗病毒藥物背後的事實。如果你可接受一篇長度如短篇小說的醫學/科學文章,而且對英文不感冒,建議你花點時間把它看完。(http://www.theatlantic.com/doc/200911/brownlee-h1n1)
剛剛我在網路上找到一篇發表在香港浸會大學自由討論區,副題為‘信仰多於科學的迷思’的文章,該文章即是針對大西洋月刊的這篇質疑流感疫苗文章所作的摘譯,如果你懶得看英文,可以參考這個經過重新編排的節譯版(只是結尾翻譯有一個小錯誤)。(http://forum.vegsochk.org/viewtopic.php?t=11587&view=previous&sid=fe6494fe922c4ea5e22d8b58600af923)
文章重點是我們並不能確定政府與醫師現在所推薦的疫苗及抗病毒藥物真的能有效防治現在爆發的H1N1,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現在大部份有關證明疫苗及抗病毒藥有效的證據其實是建基於不嚴謹,甚至是不科學的實驗研究。事實上,這些疫苗及藥物並沒有經過嚴謹的隨機雙盲實驗(雙盲試驗請看下面註釋)以進一步驗證其有效性。
當對疫苗抱時懷疑的醫學專家要求進行雙盲實驗以驗證疫苗確實是對人們有幫助時,普遍的醫學專家都以不道德為由拒絕,這無疑是不科學又不合邏輯。到底這些疫苗/藥物是真的有效還是只是個安慰劑呢?到目前為止,無法證實。
該文章指責美國政府不從基本面著手,如教育民眾認識流感及如何面對流感,反而一味鼓勵他們去打一針,因而造成民眾恐慌,並進一步引起死亡率的攀高。這不禁讓人連想,到底這些主事者是真的無能(或懶)或是在有利益衝突的情況下才會如此盲目固執呢?
註釋:
雙盲試驗通常在試驗對象為人類時使用,目的是避免試驗的對象或進行試驗的人員的主觀偏向影響實驗的結果。通常雙盲試驗得出的結果會更為嚴謹。
在雙盲試驗中,受試驗的對象及研究人員並不知道哪些對象屬於對照組,哪些屬於試驗組。只有在所有資料都收集及分析過之後,研究人員才會知道實驗對象所屬組別。
在藥物測試中經常使用雙盲測試。病人被隨機編入對照組及實驗組。對照組被給予安慰劑,而實驗組給予真正藥物。無論是病人或觀察病人的實驗人員都不知道誰得到真正的藥物,直至研究結束為止。
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
瞄準…發射
愈來愈多美國的小學廁所在男生小便斗內或貼或鑲上蒼蠅。目的是降低尿出小便斗的機率。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Schipol)機場在男廁裝引進這種蒼蠅後,據說尿外漏的機率竟降低80%。大幅降低了清潔維護的費用。
行為經濟學大師,也是Nudge(中文書名:推力)作者之一的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表示他不知道史基浦機場是如何去計算這個80%的外漏量,但他猜測可能是用衛生紙去擦拭外漏的尿,再拿去秤重。但他和伊利諾大學昆蟲系系主任May Berenbaum一致認為這樣的結果和男人有根深蒂固會想瞄準目標的本能有關。
其實這樣的設計早就有人用了,有些母親為了讓家裡的小男孩尿準一點也曾做過類似這樣的巧思。即使在20年前荷蘭軍方也曾出現這樣的設計,只是當時是在軍營的小便斗內畫紅點,二十年後,當時軍方的事務組人員Jos Van Bedoff把這樣的點子提供給荷蘭史基浦機場的董事會,唯一改變的是紅點變成了蒼蠅。
有人問,為什麼是蒼蠅而不是鴨子或蛇之類的呢?生產這種可貼式蒼蠅小便斗的公司負責人Doug Kempel說,嗯…你尿尿時會想看到什麼嘛…。Kempel的公司正打算推出螢光蒼蠅,他說男人討厭半夜把燈打開,燈光會讓他們覺得刺眼。他還表示,他曾經試過用牛眼睛,但發現蒼蠅最具吸引力。
但伊利諾大學昆蟲系系主任May Berenbaum則不表贊同,她說一百多年前英國就有這種在小便斗貼昆蟲的設計了,只是當時最受歡迎的昆蟲是蜜蜂,蜜蜂是有刺的,可見一百多年前的男人在尿尿時更樂於幻想冒險。
以上摘譯自NPR Science news, 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121310977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Schipol)機場在男廁裝引進這種蒼蠅後,據說尿外漏的機率竟降低80%。大幅降低了清潔維護的費用。
行為經濟學大師,也是Nudge(中文書名:推力)作者之一的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表示他不知道史基浦機場是如何去計算這個80%的外漏量,但他猜測可能是用衛生紙去擦拭外漏的尿,再拿去秤重。但他和伊利諾大學昆蟲系系主任May Berenbaum一致認為這樣的結果和男人有根深蒂固會想瞄準目標的本能有關。
其實這樣的設計早就有人用了,有些母親為了讓家裡的小男孩尿準一點也曾做過類似這樣的巧思。即使在20年前荷蘭軍方也曾出現這樣的設計,只是當時是在軍營的小便斗內畫紅點,二十年後,當時軍方的事務組人員Jos Van Bedoff把這樣的點子提供給荷蘭史基浦機場的董事會,唯一改變的是紅點變成了蒼蠅。
有人問,為什麼是蒼蠅而不是鴨子或蛇之類的呢?生產這種可貼式蒼蠅小便斗的公司負責人Doug Kempel說,嗯…你尿尿時會想看到什麼嘛…。Kempel的公司正打算推出螢光蒼蠅,他說男人討厭半夜把燈打開,燈光會讓他們覺得刺眼。他還表示,他曾經試過用牛眼睛,但發現蒼蠅最具吸引力。
但伊利諾大學昆蟲系系主任May Berenbaum則不表贊同,她說一百多年前英國就有這種在小便斗貼昆蟲的設計了,只是當時最受歡迎的昆蟲是蜜蜂,蜜蜂是有刺的,可見一百多年前的男人在尿尿時更樂於幻想冒險。
以上摘譯自NPR Science news, 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121310977
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一個印地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
怎麼也沒想到我會買這書來看,因為要湊足博客來滿350元免運費所以才拿了這書。這本書還不難看,有點爆笑,每天上廁所時看一點,很快就看完了 (以我看中文的龜速而言算是快了)。
書講的是一個住在原住保留區,很喜歡看書和畫畫,名叫阿諾.祖靈的14歲印地安少年如何努力活出不同於他部落同胞宿命的故事。阿諾家裡很窮,父母繼承了貧窮,也傳承了貧窮,阿諾的前途似乎已注定。
在某次上幾何學時,他發現他手上翻的課本竟是30多年前他老媽的,他震驚於學校和部落的貧窮;這本老舊殘破的幾何課本像原子彈爆炸般重擊了阿諾的心,忍無可忍,他拿起課本往老師臉上奮力一丟,這一丟,改變了他的命運…
阿諾把幾何學老師的鼻樑打斷,也把他自己和保留區原本的關係打斷;他被勒令暫時休學,後來老師去他家找他,鼓勵他離開部落,唯有如此才有希望。留在保留區只會讓人學會放棄。
在思考幾何學老師的話後,阿諾決定轉學到保留區外的一間白人學校。轉學到白人學校,他成了學校裡的異數,也成了保留區裡的叛徒,一開始白人同學不接受他,印第安學校的同學覺得他背叛,麻吉也因此與他決裂,但他知道沒有回頭的機會,於是他努力去適應環境,爭取認同,雖然白人世界裡還是有不一樣的聲音存在,但無論如何他總是得到了應有的尊重與認同存活下來,而且過得有聲有色,或許膚色永遠無法改變,但終究他還是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本書的翻譯很順,看起來就像高中生會講的話,雖然有點爆笑卻不無道理。
書講的是一個住在原住保留區,很喜歡看書和畫畫,名叫阿諾.祖靈的14歲印地安少年如何努力活出不同於他部落同胞宿命的故事。阿諾家裡很窮,父母繼承了貧窮,也傳承了貧窮,阿諾的前途似乎已注定。
在某次上幾何學時,他發現他手上翻的課本竟是30多年前他老媽的,他震驚於學校和部落的貧窮;這本老舊殘破的幾何課本像原子彈爆炸般重擊了阿諾的心,忍無可忍,他拿起課本往老師臉上奮力一丟,這一丟,改變了他的命運…
阿諾把幾何學老師的鼻樑打斷,也把他自己和保留區原本的關係打斷;他被勒令暫時休學,後來老師去他家找他,鼓勵他離開部落,唯有如此才有希望。留在保留區只會讓人學會放棄。
在思考幾何學老師的話後,阿諾決定轉學到保留區外的一間白人學校。轉學到白人學校,他成了學校裡的異數,也成了保留區裡的叛徒,一開始白人同學不接受他,印第安學校的同學覺得他背叛,麻吉也因此與他決裂,但他知道沒有回頭的機會,於是他努力去適應環境,爭取認同,雖然白人世界裡還是有不一樣的聲音存在,但無論如何他總是得到了應有的尊重與認同存活下來,而且過得有聲有色,或許膚色永遠無法改變,但終究他還是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本書的翻譯很順,看起來就像高中生會講的話,雖然有點爆笑卻不無道理。
她最性感
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
註定要瘦
又要跨年了,記得去年跨年時和朋友各自說出2009年的目標,有人是要去日本玩,有人要減肥,我則是要增重。
想減肥的人體重只增不減,想去日本的人改變計劃想去做微整形,現在卻因受傷而把錢改花在復健及中醫治療上。我則在今年十月買了幾十堂一對一重量訓練的課程,花了將近我兩年潛水之旅的錢。不吃零食的我也開始買零食,而且我專買高熱量,如腰果,杏仁,核桃等零食。沒想到,竟發生牙髓發炎,要做根管治療,我現在對吃的更沒胃口了,看來是註定要瘦。
一位朋友很愛吃,又抽煙,睡前不刷牙,只在起床才刷牙,但他牙齒很白,沒蛀牙。我每次吃完東西都用牙線把每顆牙都清潔,早晚都刷牙,卻淪到這種下場。怎麼回事?
結論是,我們都沒達到今年初下定的目標。
想減肥的人體重只增不減,想去日本的人改變計劃想去做微整形,現在卻因受傷而把錢改花在復健及中醫治療上。我則在今年十月買了幾十堂一對一重量訓練的課程,花了將近我兩年潛水之旅的錢。不吃零食的我也開始買零食,而且我專買高熱量,如腰果,杏仁,核桃等零食。沒想到,竟發生牙髓發炎,要做根管治療,我現在對吃的更沒胃口了,看來是註定要瘦。
一位朋友很愛吃,又抽煙,睡前不刷牙,只在起床才刷牙,但他牙齒很白,沒蛀牙。我每次吃完東西都用牙線把每顆牙都清潔,早晚都刷牙,卻淪到這種下場。怎麼回事?
結論是,我們都沒達到今年初下定的目標。
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回味
今年度的甘迺迪中心榮譽獎美國時間於12月6號在美國華盛頓甘迺迪藝術中心頒發;甘迺迪中心榮譽獎(Kennedy Center Honors)的目的是用以表彰終身為美國文化作出貢獻的傑出人士,也稱為甘迺迪中心終身成就獎。
今年獲得這份榮譽的人有Dave Brubeck, Robert De Niro, Grace Bumbry, Mel Brooks, and Bruce Springsteen,這當中最為台灣人所知的是你我都愛的Robert De Niro(勞勃迪尼洛,相片左二),再來就搖滾樂迷所認識的Bruce Springsteen(布魯斯普林斯汀,相片右一),但我會注意到這則新聞則是因為看到Dave Brubeck(相片左一),好幾年前我瘋狂迷爵士樂時,這位老前輩的作品是我收藏的目標之一。以他為團員之一的Dave Brubeck Quartet是由四人組成的四重奏樂團,另一位團員Paul Desmond是薩克斯風手(Dave Brubeck是鋼琴樂手)也是爵士樂經典人物,他的作品曾經是我睡前必聽的音樂。這個Dave Brubeck Quartet最有名的曲子就是由Paul Desmond所作曲的《Take Five》,或許看名字你不知道是哪首曲子,但你一定聽過,如果我沒記錯,十多年前Kevin Klien(卡文克萊)的內衣廣告也用了這首曲子。
我看到現在Dave Brubeck 已經老成這樣了,很擔心他很快就走了。頒獎那天他還上台演奏鋼琴,寶刀未老。好樣的,貝老!
現在就來聽聽1961年的原版,拍子比我們所熟悉的快了點。但依舊經典...
今年獲得這份榮譽的人有Dave Brubeck, Robert De Niro, Grace Bumbry, Mel Brooks, and Bruce Springsteen,這當中最為台灣人所知的是你我都愛的Robert De Niro(勞勃迪尼洛,相片左二),再來就搖滾樂迷所認識的Bruce Springsteen(布魯斯普林斯汀,相片右一),但我會注意到這則新聞則是因為看到Dave Brubeck(相片左一),好幾年前我瘋狂迷爵士樂時,這位老前輩的作品是我收藏的目標之一。以他為團員之一的Dave Brubeck Quartet是由四人組成的四重奏樂團,另一位團員Paul Desmond是薩克斯風手(Dave Brubeck是鋼琴樂手)也是爵士樂經典人物,他的作品曾經是我睡前必聽的音樂。這個Dave Brubeck Quartet最有名的曲子就是由Paul Desmond所作曲的《Take Five》,或許看名字你不知道是哪首曲子,但你一定聽過,如果我沒記錯,十多年前Kevin Klien(卡文克萊)的內衣廣告也用了這首曲子。
我看到現在Dave Brubeck 已經老成這樣了,很擔心他很快就走了。頒獎那天他還上台演奏鋼琴,寶刀未老。好樣的,貝老!
現在就來聽聽1961年的原版,拍子比我們所熟悉的快了點。但依舊經典...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最好的朋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