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

缺席的父親

IMG_1015.jpg
從小我們家的孩子就很怕我父親,他是位很嚴厲的爸爸。印象中,從我高中離家求學後,父親在我的生活中幾乎是一片空白。和我的姊姊們一樣,每次從外地打電話回家都是找媽媽。如果接電話的是爸爸,就會開始緊張。

八年前我媽媽過逝時,我第一次看到我爸哭,我們姊妹有點不知所措更不知該如何安慰他。從我母親過逝後我們才和父親有一點點交集。

上個禮拜,我在安寧病房病床旁看著打過嗎啡正在昏睡的父親,我一邊摸著他的手一邊想,我身上一半的血液是從他來的,而此刻他即將離去,雖然知道他是要回去天家,但眼淚還是忍不住流了下來。

今年的年終奬金是我工作至今領最多的一次,可惜,已來不及給他包紅包了。


2009年1月12日 星期一

Death Knocks(by 伍迪艾倫) vs. 第七封印(by 英格瑪柏格曼)

getting even.jpg
the seventh.jpg















Death Knocks
這是伍迪艾倫的書《Getting Even內的一篇短篇,我曾把這篇改寫成我在Toastmaster Advanced Level的第二講,可惜,不知是會友們不太欣賞伍迪艾倫的幽默,還是我的英文講得太爛,演講過程沒什麼人笑,真冏。還好,會後有一位外會的會友跑來跟我說她很喜歡我的speech

要怎麼翻
Death knocks呢?死神?死神造訪?死神來了?哎呀~想不出來,就不用中文好了! 故事大概在講某天晚上中年男子Nat在家中坐著看書,突然有人從他的窗台跑進來,

陌生人:喔!老天啊!我脖子快斷掉了。

Nat
(困惑的表情)你是誰?

陌生人:死神。

Nat
:誰?你說誰?

陌生人:死神。ㄟ,我可以坐下嗎?我脖子差一點就斷掉。我可抖得像樹葉啊。

Nat
:你到底是誰?

陌生人:死神。可以給我杯水嗎?

Nat
:死神?你什麼意思,死神?

死神:你怎麼搞的?沒看見我的黑衣黑斗蓬和白臉嗎?

Nat
:是有啊!

死神:今天是萬聖節嗎?

Nat
:ㄜ不是!

死神:那我就是如假包換的死神啦!現在可以給我杯水了嗎?

Nat
:如果你被我發現是惡作劇的話

死神:什麼惡作劇?你
57歲是吧?叫Nat Ackerman?太平洋811號?除非我弄錯了(死神在口袋裡摸索許久,終於拿出一張卡片,檢查著上面的資料)

Nat
:你你來我家要幹什麼?


死神:我要幹什麼?哈,你認為我要幹什麼?

Nat
:你一定在開玩笑。我身體好得很

死神:
(一點都不為所動)~~(打量四週環境)這裡還真不錯,你自己佈置的?

Nat
:我有請一位設計師啦!不過這是我們一起做的。

死神:
(看著牆上掛的相片)這些孩子真可愛,眼睛真大。

Nat
:我還不想走!

死神:你還不想走??拜託
~,不要又開始了,我可不想再爬一次

Nat
:爬?爬什麼爬?

死神:我是從你的排水管爬上來的。我想讓我的出場有點戲劇性嘛!我從大窗戶看到你的燈光,我猜你應該還沒睡。於是就沿著排水管上來,不過中途我的腳踝被
藤蔓勾住,水管斷了,我的斗蓬也被勾破了。哎呀,說這幹麻。我們走吧!

Nat
:你把我的排水管弄斷了??

死神:沒有啦!只是有點彎了,你難道沒聽到聲音嗎?我可是重重地摔下去ㄋㄟ

。。。。

這篇的基調就是這樣,肉腳死神第一次出任務要逮人,而
Nat想盡辦法要跟死神多要些時間。倆個人一來一往,非常逗趣。後來Nat想引誘死神和他玩下棋,他如果贏了就可以多得24小時可活,但死神說他是不玩下棋的。但如果是Kin Rummy(金蘭姆,一種雙人紙牌遊戲)他倒是可以玩一下(他很自豪自己的牌技),於是他們就玩起Kin Rummy了。這當中,Nat又一直向死神探聽死後到底是怎樣,分散他的注意力,死神被他弄得很煩,最後竟輸了。

伍迪艾倫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導演,早年的作品多不脫犬儒主義的味道,近來的作品
(愛情決勝點,塔羅牌情人)就比較偏商業,這卻讓年輕人得以認識他,所以難說是好是壞。幸好,他的作品還是維持一定的水準。

已故大師級瑞典導演英格瑪柏格曼是伍迪艾倫很尊敬的一位導演,柏格曼的《第七封印》
(The Seventh Seal)也有類似死神擬人化的角色,只不過伍迪艾倫的版本比較幽默。我想伍迪艾倫這篇Death Knocks應該有向格格曼致敬之意吧!只不過是以他的風格來致意就是了。

第七封印是源自聖經的啟示錄,當羔羊
(基督)打開第七封印時就是最後的審判及世界末日的來臨。

柏格曼的《第七封印》在講當不同的人在面對死亡時所產生的不同態度。背景是參與十字軍東征的武士,發現被他視為理想的十字軍東征只不過是一場政治騙局,在回到他自己家鄉的路上死亡處處浮現,他遇到死神。武士提議他和死神下棋來賭他的生命。電影裡面被死神追逐的人其實就是我們現實世界的縮影,有理想主義者,犬儒主義者,偽善投機者,混噩度日者,受苦者及承擔罪惡者,這些典型把你我都包括進去了。算是相當嚴肅的主題,而柏格曼本身就有點嚴肅,我是指對生命的態度。這點和伍迪艾倫很不同,不是說伍迪艾倫不嚴肅,只是表現方法不同。

有人把Death Knocks弄成話劇來演,我覺得滿合適的。而《第七封印》這部電影年代有點久遠,如果有人重拍,我想會有賣點。但,沒人大膽到重拍柏格曼的作品吧!


恨< La Haine>

hate.jpg
《恨》是很有爆發力的一部黑白法國片,多年前我在影展看了這部片,很喜歡,於是買了DVD。DVD封面寫著此片是法國版的《猜火車》。這我倒是沒聯想到,因為差滿多的,我是先看《恨》再看《猜火車》的。《猜火車》可接受度比較高。《恨》則是寫實性、暴力程度較強,白話講就是看了不會舒服。英國媒體在片子上映時就一直批評它是部”問題電影”,因為它充滿太多暴力鏡頭,而且它赤裸裸地呈現了街頭的警民暴力。這和他們本國的《猜火車》是差很多的。最近我又把它拿出來看,可以證明我老了,因為我不再那麼喜歡它;老人家不適合看太刺激的片子。

主題很簡單。就是一個”恨”字。恨從那裡來?從種族衝突,階級劃分來。

電影一開始,一個口白對著觀眾說︰這是有關一個人從五十樓往下墜落的故事,過程中,他一直告訴自己,到目前為止都還不錯。口白繼續講著︰其實墜落的過程並不重要,重要的落地的那一剎那。

巴黎郊區一處龍蛇雜處的移民社區發生了大暴動。起因是法國警察不當拷問一位該社區的阿拉伯裔青少年,導致他昏迷送醫、瀕臨死亡。文森、薩伊及雨貝是三名不同個性、不同國籍的熱血青年,也是昏迷青少年的好友。文森是一整個沖(ㄔㄨㄥ \ )到底,他心中有太多不平太多恨,任何人他看不順眼就想幹譙、海扁人家,以暴製暴是他的萬靈丹。雨貝是非裔法國人(黑人),比較理性,和文森(純法蘭西人)相反,他覺得以暴製暴不能解決問題。薩伊(阿拉伯裔)的個性則界於兩者間。暴動發生後,有位警察發現丟了一把槍。原來槍被最危險的文森撿走,而他又把它帶在身上和另兩位在街上混。整部電影就是他們在街上混了一天的過程。在這一天當中,他們躱警察,被毒販強迫玩俄羅斯輪,又被法國本土幫派欺負。在他們混了刺激的一天後,文森把槍拿給雨貝處理,大家準備各自回家。此時卻和警察正面相遇,文森被警察抓住(是沒有證據地抓),警察用槍對準文森,原本只是想嚇嚇他,沒想到槍卻走火,文森頭被打個烯巴爛。警察自己嚇呆了,此時手上拿槍的雨貝把槍舉起來對著那名警察,警察也把槍扺著雨貝。此時畫面反黑,一聲槍響。

此時片頭那個口白又出現︰這是一個有關一個人從50樓往下墜落的故事過程中,他告訴自己,到目前為止都還不錯。口白繼續講著︰其實墜落的過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落地的那一剎那。

這部電影在講種族仇恨及青年壓抑無所措繼而墮落。就像片頭及片尾的口白講的,墜落的過程並不重要,當你像片中的青年在墜落而不自知或無所措時,你只會告訴自己︰”到現下為止,還好”。直到落地的那一剎那。片頭的口白已告訴了觀眾結局,然後它帶著去了解這三個青年是怎麼墜落的。片子並不是在批判這些青年不好好做人,反而是在批判他們的社會體制。

馬修.jpg
001AME_Mathieu_Kassovitz_033.jpg
其實以上都不是我想講的,我想提的是導演及演員。導演-馬休卡索維茲,你可能會直覺說︰這誰呀?他就是演艾蜜莉的異想世界那個修理自動照相機的那位可愛帥哥。《恨》這種片子說是他這種牛奶型的男人拍的會讓我有脫勾的感覺。不過他真的很厲害,能想像他17歲後就沒再上學了嗎?他跑去當導演的助理的助理的助理(反正是隔了很多層),關於電影,他從沒上學校學過。這部片讓他一炮而紅,之前他就導了《牛奶巧克力》,之後則有《接班人》,還有還有,《赤色追緝令》竟然也是他導的ㄟ!衝著《赤色追緝令》,他可以名列我最喜歡的法國導演第二名了 (第一名是侯麥)。除了導戲,這傢伙還是的演戲狂(艾蜜莉的異想世界,驚婚記,第五元素)。也常常在自己導的戲裡面演起來。總之,看著他的娃娃臉絕對想不到他有這種成就。

vincent-cassel-rankin.jpg
vincent.jpg
再來講在《恨》中演文森的文森卡索,他演混混太保之類的真是超有說服力,是屬於有個性、壞壞類型的男人。大家都稱他性格男星,但我每次看到他都會覺得他的臉少了兩塊肉(臉頰處)。他很少演正常的角色,可能他的型也不太適合。我唯一看的較正常的角色是《赤色追緝令》裡的警探。寫這篇我才發現,他和馬修卡索維茲常常合作ㄟ。另一個話題則是他的前妻是義大利性感女星莫妮卡貝魯奇,很多人都稱他們這一對是美女與野獸。不過莫妮卡接受訪問時可否認咧,她說文森跟她講,他走在路上可是有很多法國女生都盯著他看。這個嘛~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他們夫妻倆還沒離異時常常一同演出(一共五部)。這個莫妮卡也是很有個性的女人,男人最愛她的一點就是她尺度超大。她最為我們所知的應該是《真愛伴我行》吧!再來就是《受難記》了。

最後附上兩張她的性感照以供欣賞。

Monica.jpg
monica3.jpg



2009年1月8日 星期四

五分鐘消小腹?

朋友給我看了這個影片,問我說她明明照著做了,為什麼一點都沒效?

我想這姿式並無法幫你減肥,它只是伸展你的肌肉,如果你做這動作時不太用力,也不會覺得累,那麼要有影片中的效果是很難的。話說回來,如果常常做應該能調整姿式體態,終究對身體有好處。我知道一個和這個姿式很像,但比較吃力的動作:腰部不墊毛巾,腳拇指不必綁髮圈(要綁也可以,但如果有香港腳的人就不要再拿來綁頭髮啦),雙腳腳拇指靠在一起,身體儘量伸展(要用力伸展),吸氣,雙腳腳拇指互相抵壓的情況下抬起雙腿(雙腿要伸直,膝蓋不能彎喔)。這時就知道累了,不只腹部要出力,大腿前側也要用力。

現在回頭來談談減肥吧!不只一次有人問我,仰臥起坐或其它報章雜誌上示範的局部作動到底能不能減掉我們身體局部的”肥肉”?(就是脂肪,不是肌肉。肌肉是蛋白質耶,是好東西,不必減)

很抱歉,答案是不~能

脂肪”只能”靠有氧運動消掉。

那什麼是有氧運動?就是帶氧運動,在一段時間內 (15至20分鐘以上) 有規律地運動同一組肌肉,同時大部份時間 (60-80%) 都保持最高心跳率。做帶氧運動時,你應該仍能跟朋友短談幾句。舉凡游泳,快走,打桌球,做瑜珈,有氧舞蹈,踩階梯,騎單車,慢跑都是。但並不是你一開始做這些運動你的脂肪就開始燃燒了,做有氧運動的前二,三十分鐘,身體會大部份先燃燒你肌肉的肝醣,血液中的葡萄糖,肝臟中的肝醣,二,三十分鐘後你的醣類不足時,脂肪的消耗比例才會比醣類多。這也就是為何專家或醫師都告訴我們運動至少要30分鐘才有效。而脂肪是全身性的,你沒辦法單單消掉肚子的肥肉,卻可以鍛練腹部”肌肉”(是肌肉不是肥肉喔,肥肉不受教,無法鍛練)。

終歸一句,只有”有氧運動”才是王道。所以不要偷懶啦,小姐們!

當然也要配合飲食,但今天不談這個了,題目太大。

那如果你就是想鍛練腹部肌肉呢?有太多動作都可以,我分享兩個最方便最簡單的。尤其第一組動作,適合任何人。

第一個動作:
set 1.jpg
set 2.jpg













1. 身體平躺,雙手緊靠大腿外側,手掌朝下。抬起膝蓋,大腿與地面呈垂直,小腿與地面平行。如上圖左。

2. 靠手往下壓的力量抬起臀部(如上圖右,雖然看起來沒什麼大改變),此時你會注意到腹部在用力。如此上下來回個至少15次,視你腹肌而定,當然你也可以做到你腹部痠得受不了,我通常會做個30~35下,然後休息30~40秒,不要休息超過一分鐘。

這樣叫一組,至少做三組。

進階版:(無相片)
平躺,雙腿併攏往上伸直(與地面垂直),手部同基礎版,以手壓地之力抬高臀部。相信你會覺得較吃力,因為重量加重了。而且還可練到肌四頭肌(大腿前側)。

提醒:”動作慢”才是王道,動作愈慢效果會愈好,但你會愈累。

第二個動作:
IMG_0994拷貝.jpg
IMG_0996拷貝.jpg










1. 平躺,雙手伸至頸後交叉握緊,雙腿抬起交叉,大腿與地面垂直。如上圖左。

2. 雙手用力抬起脖子讓上半身起來,同時抬高臀部,讓膝蓋和手肘碰到。(對有些人可能無法做到膝蓋手肘相碰,沒關係,到哪裡就算哪裡。)然後回復到步驟1。這樣算一下,視你自己能力,但最少要做12下。我都大概做20~25。然後休息30~40秒。不要休息超過一分鐘。這樣叫一組,至少做三組。

這兩組動作真的很簡單,又不需借助器材或道具。至於多久才會有效,呵,視人而定。但肯定需要耐心。我在做的時候從沒去想有沒有效果?肚子有沒漂亮的肌肉?反正去健身房就順便做啊!然後突然有一天照鏡子發現有兩條垂直的隱隱約約的肌肉形狀。

回到主題,如果你只是要減掉肥肉,那麼,還是那句話,有氧運動才是王道


2009年1月7日 星期三

Plain Truth – by Jodi Picoult

plain truth.jpg
本書無中文版,大陸似乎也沒有,但倒是有中文書名-完全真相。對台灣讀者而言,作者Jodi Picoult (茱蒂皮考特)最有名的應該是《姊姊的守護者》。

在講故事之前有必要先膫解一下阿米緒人(Amish),阿米緒人主要分佈在美國(尤其是賓州與俄亥俄州)及加拿大北方。講淺顯一點,他們是一群現代古人,比較為大家知道的是由哈里遜福特所演的電影《證人》中出現的那群穿著奇特的民族;阿米緒人堅守信仰(基督教)生活化,與世隔絕,保守且相當程度拒絕文明生活方式。至今仍然以馬車為交通工具,生活不用電,以農為業;孩子在學校學兩種語言-英語及高地日爾曼古語,過了八年級就不能再受教育,因為對阿米緒人而言這樣的教育就夠了。對其歷史有興趣者請點連結一連結二。關於他們的信仰,發生在2006年的一件震驚美國社會的命案可以讓你進一步瞭解,有與趣請點這裡

以下內容會洩露劇情,若你打算看本書或等中文版(未知),請斟酌。另外,解讀真相有很多角度,我只是從其中一個(也就是外人的角度)切入。

===================================
在賓州蘭卡斯特郡,阿米緒人主要群居處發生一件新生兒命案,死嬰在費雪(Fisher)家被發現,所有證據都指向18歲未婚的凱蒂費雪(Katie Fisher) 是嬰孩的母親(雖然她矢口否認懷孕,她的男友也證實他們從沒性交過),費雪家沒有人知道凱蒂懷孕(這有可能,阿米緒人的女性服裝並不合身而且有圍裙,還有,凱蒂早產,懷孕八個月就生了),死亡報告指出嬰孩是出生後才死亡而且是窒息而死,檢察官於是欲以一級謀殺罪起訴凱蒂。凱蒂的父親拒絕律師,因為他們Plain people(阿米緒人)不和”English world” (Plain people以外的世界) 打交道,他們認為有罪也是上帝來懲罰。

37歲的艾莉海瑟威(Ellie Hathway)是位事業走到巔峰但愛情卻走到死巷的能幹律師。為了逃避她和男友那已無希望的關係,她逃到了她叔叔位於蘭卡斯特郡內一個叫天堂鎮的家,以為她可以好好在天堂鎮渡個長假想想自己的未來,沒想到她的嬸嬸(凱蒂的阿姨)要她救凱蒂-當凱蒂的辯護律師。艾莉非常想要小孩,要她為一位她認為親手殺掉自己小孩的人辯護,基本上就沒辦法說服自己她的辯護人是無罪的,更別提說服陪審團及法官了。終究,她還是接了這個案子(不然故事就講不下去了),而且還因為法庭規定而當起凱蒂的監護人(凱蒂的母父都因為信仰關係而拒絕與法庭有任何關係,因此更不可能當凱蒂的監護人)進而住進費雪家。

在與費雪一家共同生活當中,艾莉慢慢瞭解阿米緒人(Plain people),也慢慢與凱蒂建立感情。但每當她問凱蒂嬰孩的事,凱蒂都否認她有懷孕,直到艾莉找來大學好友(也是艾莉大學時的男友)古柏(Coop),古柏是心理醫師,在他的帶領下,凱蒂重新經歷一次她分娩那晚的情境。她終於承認孩子是她生的,但只記得她走到牛棚生下小孩,用牆上的剪刀剪掉臍帶後就昏睡過去了。醒來後,小孩不見了,她認為她的禱告被上帝聽到了,”麻煩”已經離開了,於是她回房把沾血的衣服換掉上床睡覺。

除了這塊拼圖外,艾莉還慢慢挖出其實沒被告知的事-凱蒂的妹妹(漢娜)8歲時溜冰發生破冰意外溺水死亡,凱蒂的哥哥雅各為了不顧阿米緒的規定想要繼續唸書而被父親斷絕關係並不得再踏入家門。凱蒂的媽媽生了7個,4個難產死了,1個淹死,1個被丈夫趕出門,只剩凱蒂。她於是瞞著丈夫每個月固定派凱蒂去州立大學看哥哥一次,這樣的情況維持將近一年。

在這一年當中凱蒂認識了哥哥的房東也是學長-亞當,她愛上這個屬於English World的人。這是悲劇的開始,但即使是悲劇也阻止不了愛情的來到。在亞當要前往蘇格蘭深造前夕,他們做了那件事,但信仰及家庭的力量使她拒絕與亞當一同前往蘇格蘭(因為和外邦人結婚就會和哥哥一樣-被拒絕於原生家庭)。

由於凱蒂始終不承認她殺了嬰兒但也提不出證據反證不是她殺的,於是檢方與辯方各自找尋自己要的答案(包括透過各自找的心理師,測謊專家及病理學家)來完成自己的故事。只是目的相反,前者要監禁凱蒂,後者則是讓她無罪釋放。

在一次開庭中,艾莉請來病理學家來證明嬰兒是自然死亡而非被人為悶死。理由是凱莉天天喝自家擠的未經高溫殺菌的生牛乳,這會產生李氏特斯桿菌,而它會經胎盤傳給嬰兒,造成免疫力較弱的嬰兒缺氧死亡。

這次開庭結束後凱蒂要求艾莉讓她下次開庭能公開承認她殺了她自己的小孩。艾莉覺得自己從頭到尾被凱蒂背叛了,她相信阿米緒人是不會殺人的,而凱蒂竟然到這關頭才承認殺人。更糟的是阿米緒人是很頑固的,他們覺得做錯了事就要認錯,一旦你認錯,阿米緒人還是會原諒你接納你。問題是法庭上的遊戲規則不是這樣的:你認錯就玩~完~了。

拗不過凱蒂,艾莉答應了她。在最後一次開庭,凱蒂對著法官,陪審團及檢方承認她殺了嬰孩,因為是她把李氏特斯桿菌傳給她的孩子,是她造成嬰兒的死亡。(這是結局前的反高潮)

最後一次開庭結束後接下來就是等待判決,艾莉知道凱蒂在庭上承認自己殺了小孩這段勢必無法讓陪審團無罪釋放凱蒂,於是她和檢察官及法官協商要判幾年。雖然是協商,檢方和辯方仍堅持自己的立場-前者認定凱蒂犯了新生兒殺害罪(neonaticide),判她刑是給社會做個借鏡(儘管不是一級謀殺罪);後者則認為被告確實不知道那晚發生了什麼事,也不知道小孩為什麼會被衣服包住悶死在洗衣籃內,但她願意接受有罪的判決。

判決結果,凱蒂必須服刑一年且戴上手銬,但卻是in private。也就是說一年內凱蒂都不能離開蘭卡斯特郡,她腳上必須戴上塑膠電子銬,一旦她離開蘭卡斯郡,腳上的電子銬就通知警方來抓人。這樣的結果大家都開心,凱蒂不需離開家,而檢方有面子。凱蒂的父母,尤其是母親,得以保住最後一個孩子。

案子結了,艾莉也準備離開費雪家。凱蒂的母親(莎拉)來送她,她感謝艾莉為他們所做的。她從圍裙內拿出一團用衛生紙包的東西要給艾莉,艾莉打開它──是把剪刀,凱蒂父親艾隆(Aaron))掛在牛棚內用來替牛犢剪斷臍帶的剪刀,上面有乾掉的血跡。

凱蒂沒有說謊,她的確不知道在分娩那晚她昏睡後小孩發生了什麼事。凱蒂母親告訴艾莉──那天眼看很快就天亮了,我必須趕快進屋內準備早餐,因為艾隆就要起來擠牛奶了。(接者她眼眶泛淚)艾隆已經把雅各(凱蒂的哥哥)趕出門,如果他發現這個嬰孩,他一定也會把凱蒂送走。我已失去漢娜(凱蒂溺水的妹妹),也留不住雅各。再怎樣我也要抓住任何機會保住凱蒂。不管事情如何發展,孫子和女兒總有一個會離開我,我選擇留住女兒。雖然,我差點就失去了她。

艾莉呆住了,她從來沒想過阿米緒人會殺人,她是以這樣的信念在打這場官司的。沒想到眼前這女人赤裸裸地把證據呈在她面前。她,一位律師,本該讓犯法的人接受法律制裁,但經過長時間與這家人相處,他們已建立起如家人般的感情;另一方面她自己懷孕了,甚至差一點就保不住肚裡的小孩,所以她瞭解當一位母親失去骨肉時會有多痛。於是她自然地擁抱莎拉,然後轉身離去。

===================================

到底真相是什麼?

這得看你問誰?他們知道多少?記得多少?想隱藏什麼?

作者選了阿米緒人和花花世界之間的文化(信仰)衝突當作故事的基礎,然後放入一樁嬰兒神秘死亡事件,再慢慢把感情堆疊起來。看完書你會覺得真相很簡單,但當它隱藏在阿米緒人強大的信仰力量,家庭價值及驕傲的歷史下,光是聽個人講述他們所知道的所謂真相是無法解開謎題的。故事其實有三條線,檢辯追查新生兒死亡事件,艾莉的新舊感情及凱蒂的感情。除了艾莉的感情外,其它都和阿緒米人的信仰緊緊相扣,所以讀者一定要能接受阿米緒人的信仰(接受並不表示認同,但卻是一種尊重),否則你會覺得他們是頭腦有問題。所幸作者花了不少篇幅著墨在這兒,即便如此,我想對基督徒來說,仍會比非基督徒能接受。

故事雖非完美,仍無損它是個好故事。作者以檢察官及辯護律師代替讀者來訪問相關人物,透過這些相關人物所講出的untold story,讀者得以一點一點把拼圖拼起來。但作者畢竟是茱蒂皮考特,不到最一頁你拼不完拼圖的最後一塊。(這和姊姊的守護者一樣)

有人說作者的寫作模式似乎有個模式。我才看過她的兩本書,現在下結論未免過早。

***我喜歡的句子:

It's not about what really happened. It's about who has the best story to sell to the jury.

當艾莉打算以精神錯亂(insanity)為凱蒂辯護時,凱蒂不懂,她不懂為什麼要這樣?她真的不知道那晚她睡著後嬰兒發生什麼事了?為什麼不能說實話?艾莉告訴她,陪審團不會相信什麼你睡著了,醒來後嬰兒就不見了的話。一旦你走進法庭,真正發生什麼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編一個陪審團會相信的故事。


2009年1月5日 星期一

我的秘密河流 vs. 澳大利亞

secret river.jpg
其實這兩者是沒什麼好比較的,前者是書,後者是電影。只是剛好這兩三天內看完了這兩者,而它們都和澳洲的黑暗歷史有關係,所以一起拿出來講。

《我的秘密河流》講的是出生在英國底層的威廉.索恩希爾繼承了父親的貧窮,一輩子最大的願望是成為合格船伕並擁有自己的渡船。這樣的願望在岳父死後一切成空,他又掉到了最底層,像他小時候一樣。而一個一個出生的孩子迫使他不得不去偷雇主的東西。終於東窗事發,但藉著行賄,絞刑才變成流放;全家流放到英國殖民地-未開發的大陸-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一開始雖然也是一無所有,但漸漸地日子好轉,甚至在成功申請赦免後竟能擁有自己的地;然而這片土地卻早已有人落地生根了,那就是澳大利亞原住民。英國人稱之為蠻人,對待他們的方式就像其它當時國家(包含我們-台灣)對待原住民一樣,奪取他們的土地,用武力驅走這些所謂蠻人。威廉.索恩希爾是個感情細膩的人,在面對原住民的屢屢入侵”他家”,他始終沒有採居強硬手段。直到朋友當中有人被黑人的長矛射死,面對同儕的壓力,再加上他太想要那塊土地,於是他血染雙手,才換得後來的索恩希爾王國。但染的雙手卻永遠也洗不乾淨。作者的祖父背景就如同主角威廉.索恩希爾,一直到她長大才知道他們家的產業並不如她祖母所講的-是被配給的,而是他祖父從澳洲原住民手中掠奪過來的。書名中的秘密河流就是指這些白人與原住民間的一條看不見的被血染紅的生命之河。

關於本書,我想講兩點:
 1. 我喜歡威廉.索恩希爾的太太-莎拉-這個角色,她很實際,即使原先的家庭經濟狀況比威廉好很多,但到後來當他們淪為社會最底層的那一群人時她從沒抱怨,有時還會苦中作樂。沒有她,威廉.索恩希爾是爬不出來的。

2. 從英國過去的白人與原住民之間的差別—白人劃清疆界分你我,把地圍起來耕種作物養家畜。原住民則是開放他們的耕作區,吸引野生動物來覓食,這樣他們就有了豐富的食材。白人不懂的是黑人為什麼沒有疆界概念,怎麼能不為將來打算,每天過著像有錢人的生活,優優閒閒吃吃唱唱。黑人則不懂白人為什麼要在土地上圍出籬笆,佔為已有。悲劇就是因為這樣的衝突產生的。

2694.jpg
《澳大利亞》想要打造《亂世佳人》般的愛情史詩又想討論”失竊的一代” (註一),但,兩者都沒有成功。

註一:1910至1970 間澳洲政府實施《白化政策》:澳洲政府認為澳洲原住民低賤無知,強行把原住民的子女永久地送到白人家庭或由政府機構照顧,目的是要同(白)化原住民。但這樣的白化結果卻造成”失竊的一代”心理上無法恢復的傷害。

故事講的是從英格蘭遠渡重洋到澳大利亞找丈夫的莎拉(尼可基嫚飾)尋到的竟是丈夫的屍體,為完成丈夫的遺願,她接下丈夫留下來的”遠方之丘”及1500頭牛,時值戰爭,莎拉面對的是另一家畜牧大王的競爭及對方所派人手的算計。那她有的是什麼?一位趕牧人(休傑克曼飾),一位原住民女管家,一位酒鬼會計,一位中國廚子及一個黑白混血小孩諾拉。就靠這些老弱婦孺,他們趕在對手前把牛群趕上船而贏得了軍方的一筆大生意。由於死了丈夫又不能生小孩,莎拉於是以為她和趕牧人及小混血諾拉可以共組家庭,但她不知的是-趕牧人是不被束縛的,而小諾拉也被政府接管(白化政策)。然而接下來的戰爭還是把他們結合在一起(雖然最終諾拉跟著未被同化的祖父浪跡天涯)。

電影將近3個小時,對不起,我幾句就把它講完了。但不是說它不值得看,如果你是尼可基嫚或休傑克曼迷(尤其是尼可基嫚迷)就不可錯過它。尼可基嫚在戲裡非常美,人美衣服也美。休傑克曼也帥。但我卻覺得少了深度,尤其是女主角(比較遠離非洲的梅莉史翠普你就知道我的意思了)。

愛情戲部份,兩個人太容易在一起又太簡單就分開,以至後來趕牧人以為莎拉死了時的那種難過讓人覺得突兀。

“失竊的一代”這部份也沒有挖深,以至於讓我覺得它只是在講單一個案,憐憫心沒有被激起。

諾拉的祖父的魔法在本片”很有用”,靠著它的魔法,他們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這讓我覺得像在看童話,太簡單了。如果本片的定調就是這樣,那也OK,但偏偏它又有想要走史詩路線的意圖,所以衝突就出現啦!

或許本片本來就沒有要很嚴肅,如果是這樣,那它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