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6月27日 星期五

動動眼


動動眼一下, 

這張在印度拍的照片中不只有幾隻羚羊, 裡面還有一雪豹, 你找得到嗎?



偽裝大師 - 雪豹













答案掲曉










2025年6月5日 星期四

開根號


課堂上,數學老師教到開根號時,學生問:

學這個有什麼用?生活中根本用不到開根號啊!

老師說:你們知道嗎?我們生活裡用到的A4 紙就跟開根號有巧妙的關係!


A4 紙張的長寬比是√2 : 1(約1.414 : 1)。

為什麼是√2?

這個比例有個神奇的特性:

當你將A4紙對折時,得到的新尺寸仍然保持相同的長寬比例。

妙的是,你再怎麼對折,它的長寬比都是√2

這聽起來或許沒什麼了不起,

但要知道,古早以前並沒有電腦,

這樣的設計讓不同尺寸的紙張在縮放時不會變形,影印/列印時比例保持一致。


現在我們常用到的A系列紙張就是以√2的比例形成的,

A0 對折 》 A1,A1 對折 》A2,A2 對折 》A3,A3 對折 》A4


1786年,德國數學家格奧爾格·克里斯托夫·利希滕貝格(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首次提出√2比例的概念,他注意到這個比例在對折時可以保持不變。1922年,A 系列標準化正式成為德國工業標準(DIN),1975年,它成為 ISO 216 國際標準。

為什麼它重要?

這個標準統一了全球的紙張規格,大大簡化了國際貿易、出版和辦公設備的標準化。


這是我今天學到的冷門小知識。

2025年5月6日 星期二

受傷怎麼練

三月底我出了車禍,上半身傷得比較嚴重,尤其是頭部(閉瑣性骨折),手臂縫了幾針,下半身只有幾處挫傷。剛好遇到連假要回南部掃墓,於是放了自己一個禮拜的假沒有進健身房。

因為上半身傷痛較嚴重,所以一週後再進健身房時只能暫時先練腿,squat、split squat、sumo squat、deadlift、leg press、leg curl、leg extension...,只要受傷部位肌肉可以承受的都給它練下去,重量則比平常輕一些,畢竟受傷了。

一週後開始加入背部訓練,胸部則因某些角度施力會痛所以暫時沒有練,問題是很多練背部的動作會連動到胸部肌肉,所以我避開會引起胸腔疼痛的動作(當時完全不能做推/push的動作,拉/pull的動作則是選擇性地可以),比如引體向上、直臂下拉就沒辦法做,能做就是 lap pulldown、坐姿划船、屈體划船、face pull,這一週同樣地也是把重量減輕。第二週開始再慢慢加重量,每過一週我會試一下做引體向上會不會痛,可以感受到第二週比第一週不痛,到了第三週疼痛感減輕了九成,於是第三週開始加進引體向上,不過能拉的次數比平常能做的少。

車禍後的這一個月我就只練背與腿。接下來我原本準備加進胸部訓練,但我又發生事情了。這次是閃到腰,就發生在大前天練完腿之後,當下我突然痛到無法站直。當天下午去找了一位傳統整復師父調整脊椎後疼痛減少了八成,雖然被囑咐一週內不能運動,只能散步,最好都躺在床上。但躺在床上一個禮拜未免太無聊,所以我只休息了一天,第三天就進廠練上半身。接下來,腿部就先暫時休練或練些輕量的、不會彎曲腰椎的動作。我並不是鐵齒,因為我知道什麼動作會影響腰椎恢復(簡單講,會痛的就不要做),什麼不會影響。

以上是最近發生的事。而以下是這段時間傷後訓練的心得:

1. 雖然醫生或其他人會告訴你多休息,盡量不要運動(尤其多數人對重訓有認知差距),但我認為受傷時不需要完全停止訓練,做些可以做的運動/動作。

2. 不要心急,受傷時,短時間肌力可能會退步一些,但肌肉是很會適應,而且有記憶的。要再把肌力練回來是沒問題的。

我之所以堅持帶傷訓練是因為我認為這樣可以更快回復到之前的狀態。當然,如果你選擇讓身體完全停機也是可以,這都是個人選擇。


2025年3月7日 星期五

滑板鬥牛犬

 

要週末了,chill 一下,來看看這隻會溜滑板的鬥牛犬。

看它多 chilled 啊!

    下車也難不倒牠。


2025年3月6日 星期四

死亡的風格

當年張愛玲去世的消息出來時,新聞大多寫 她淒涼離世,死後六七天才被發現。年輕的我心裡卻不覺得這樣有什麼淒涼,我想我老了應該也是會在身邊沒人的情況下斷氣。


最近聽了這個有關臨終照護的訪問,其中主持人問這位安寧病房護士 Julie -

"人是不是偏好身邊都沒人時才離世?就我所知有很多例子是獨自一人時斷氣。像我的祖父,他臨終時是等到大家剛好都離開時才斷氣。"

Julie 表示這要看每個人的個性,她舉了幾個例子,有人撐了好幾天等待家人朋友都到了才會離開,有人則會趁身邊都沒人時才離開(通常個性內向、獨立、低調、不喜歡被照顧的人是會選擇孤獨離世)

我聽到這裡時就想起我會孤獨老死這件事。(孤獨老死對我而言並沒有負面的感覺)

在「The dying process」這本書作者引用了一些名人的話,這些話都寫得很好。

首先,"前言"引用了哈利波特裡鄧不利多的話...

It is the unknown we fear when we look upon death and darkness, nothing more.

(面對死亡與黑暗,我們害怕的其實就只是未知。)

在"序言"裡則引述了賈伯斯的話(我覺得前面兩句寫得尤其好)...

"No one wants to die. Even people who want to go to heaven don't want to die to get there. And yet death is the destination we all share. No one has ever escaped it. And that is as it should be, because Death 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It is Life's change agent. It clears out the old to make way for the new."

(沒人想死。即使想上天堂的也不想透過死亡才能到達那裡。然而死亡是我們共同的歸宿。從來沒有人能夠逃脫它。事實也確實如此,因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偉大的發明。它是生命改變的推動者。它清除舊的,為新的讓路。)

"第一章( 1-3 Months Before Death)"開頭則引用哈利波特作者 J.K. Rowling 的話...

To the well-organized mind, death is nothing but the next great adventure.

(對於思考清晰的腦袋而言,死亡只是下一個偉大冒險)

"第二章(1-3 Weeks Before Death)"則引述愛因斯坦的話...

Our death is not an end if we can live on in our children and the younger generation. For they are us; our bodies are only wilted leaves on the tree of life.

(如果我們能以我們的孩子/下一代的型式繼續存活下去,我們的死亡就不是終點。因為他們就是我們,我們的身體只是生命樹上枯萎的葉子)

「死亡的過程」這本書很薄,適合家人朋友正處於臨終階段的人,或是想知道人在臨終階段會有什麼跡象/徵兆的人。

我們多少都會為未來做準備(計劃),卻有意無意地不願面對死亡。然而,沒有人可以躱過死亡。與其死到臨頭慌慌張張/不知如何面對,不妨提前瞭解,或許可以在死亡真的來臨時坦然面對。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威廉達佛


我是在看了許多威廉達佛演的電影後才開始欣賞他的,他螢幕上的形象(他接演的角色古怪居多)與本人相去甚遠。前陣子看了這個他意外被拍到的 Tiktok 短片後,對他好感又增加許多。

這個 Tiktok 短片拍攝者在不知道威廉達佛是誰的情況下隨機訪問到了威廉達佛,他們的對話是以英文交談,不過英文都很簡單,不妨看看。

短片連結在這裡

影片大致上是...

拍攝者:你的職業是什麼?

威廉達佛:演員。

拍攝者:真的嗎!?什麼名字?

威廉達佛:威廉。 

拍攝者:這工作讓你喜歡的地方是什麼?

威廉達佛:它的多樣性,每次都是不同的經驗。

拍攝者:你會給對於想從事演員這個職業的人什麼建議?

威廉達佛:我從不給建議,每個人都不同,需要自己去摸索,好好享受就是了。

拍攝者:你希望將來人們怎麼看你?

威廉達佛:我從未想過要被人記住。

拍攝者:你覺得五年後的你會怎樣?

威廉達佛:我不知道,我連明天會怎樣都很難想像了。

由這個短片可看出威廉達佛的低調平實。

威廉達佛與小他20歲的義大利女演員、導演兼製作人 Giada Golagrande 結婚二十多年,在羅馬郊外的羊駝農場過著平實低調的生活,私底下威廉達佛是素食主義者,他們飼養動物不是為了食用牠們,而享受與動物相伴的樂趣。


其實更令我感到興趣的是威廉達佛的兒子的母親;他們交往27年,育有一子卻從未結婚。威廉達佛說:「她是我兒子的母親,但我們沒有結婚,因為對她來說,婚姻就是擁有一個人,我尊重她的決定。」



魚之占卜

 「偽魚販指南」是最近在讀的一本書,書分成三部份(輯一/二/三),輯二的最後一篇是「魚之占卜」,作者依他多年對魚的瞭解、對在地人喜好的觀察、以及與顧客間的聊天而設計出來的心理測驗,挺有意思的。剛好藝文線上雜誌Bios Monthly 有節錄作者的這個測驗,如果有興趣想知道自己的個性最像哪一種魚,可以點選下面連結(測驗結束後還有性格解析)。

連結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