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沒想到我竟然開始跑步了!

這起因於有一回上飛行板(Sliding board)的課,我發生了上教練課以來首次反胃的情況,教練說我是心臟沒力,我不太相信我心臟會沒力,因為我上課的強度算不低。教練說因為飛行板比較著重心肺,平常上NTCTRX是肌力練得比較多,我肌肉量比較多,耗氧量也就多,所以一旦心肺強度增強,心臟泵出來的血液(及血中的氧量)就不夠,所以有反胃感。我相信事情不只是教練講得這麼簡單,運動生理學不是簡單的學問,但簡化它有助於我瞭解自己需補強的地方。總之,我心肺訓練得不夠。所以,我開始跑步。

自從國中畢業後我就沒認真跑步過(跑步從不是我的強項,再上當時當體育老師的爸爸對我造成的心理壓力讓我非常害怕跑步),所以一開始我把目標設為30 分鐘,30 分鐘跑完似乎沒有不適的情況發生,隔天也無肌肉酸痛的現象,所以接下來我把時間拉長到1小時。為了要跑1小時,我還特地把Pink Floyd the Wall 轉成MP3 檔可以跑步時聽,最後還是不習慣戴耳機跑步(不過the Wall 真是經典呀!不管什麼時候拿起來聽都要在心裡佩服)。對慢跑菜鳥的我而言,跑步很無聊,我的人生也很無聊,所以我能適應跑1小時這件事。

現在我每次跑公里1小時),雖然我知道我的身體可以承受更長的里程數,但我並不想再多跑,至於將來,誰知道呢?或許將來我會喜歡上跑步這檔事。現在我比較關心的是這樣跑是否有助於提升我的心肺功能,這,就等時間來證明吧!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相對


前不久我才在開心現在游泳都不會累,沒想到就在上週,我又去游泳時卻覺得這樣都游不累,真不過癮,當下感到有點失落。後來我悟到,其實不管是心肺有氧或重量訓練,那個讓我感到痛苦、讓我快要撐不下去想放棄的階段才是最重要的,我幾乎要講它是最棒的moment,但肉體上,你明明非常排斥它,所以它一點都不棒,然而一旦你撐過最後那個令人極痛苦的階段,就可以感受到接下來的美好,包括身體上的放鬆及心理上的成就感。

可惜,這樣的美好非常短暫。所以才要一次又一次地去做,為的是感受那短暫的美好。(大部分人都在做類似的事,或許是金錢上,或許是情感上,或許是肉體上。)

這讓我想到傳道書裡重覆講的凡事都是虛空,聽起來好像人生再怎麼努力到頭來都是虛空,但即使到頭來都是虛空,人們還不斷追求心目中的美好,追求美好沒什麼不好,只是心裡要有喜樂,而且不強求,因為很多事是人無法掌控的。

村上春樹收音機2 裡有篇文章講到某次村上在跑完日本千葉縣舉行的馬拉松比賽後拿著舉辦單位贈送的優惠卷去澡堂洗澡,才發現澡堂內他的週遭都是和他一樣體型(精瘦,皮膚黑,短髮,腿結實)的人,因為大家都是馬拉松跑者。村上說那是種很奇怪的感覺。這文章卻讓我想到,好壞美醜都是相對的,如果今天大家的身材都一樣好,你就不會覺得模特兒有什麼稀奇的,而且少了多樣化,這個世界就不那麼美好了。凡事因為相對,才有比較,才在我們心裡有好壞之別。我之所以覺得撐過訓練(或強力運動)的感覺很美好,也是比較之下才有的,因為那個讓我快撐不下去的階段太痛苦了。但如果少了那個痛苦,隨後而來的感覺就不會那麼美好。所以,當我在運動時又很想放棄時,我會試著去想痛苦後面的甜美。

2013年2月19日 星期二

卡路里

我們常聽到看到人家講一碗飯或一片土司(或一顆金莎巧克力)的熱量是多少卡路里,但你可曾想過食物的卡路里(calories)是怎麼算出來的?

我們所知道的食物卡路里是經由將食物放在箱型熱量計裡燃燒而得的,實際作法大致是這樣
量測食物熱量的熱量計包含兩個箱子(chamber),一個包住另一個(一個在裡一個在外),把經過秤重的食物樣本放在碟子裡,再把碟子放到裡面的那個箱子並燃燒它。外面的箱子內注入水,當裡面那個箱子內的食物燃燒時,外面這個箱子內的水溫度會升高,研究人員就是靠量測這個水溫升高度數來定義這食物含有多少熱量,也就是卡路里。(溫度升高一度就是一卡路里)

我們來看看“Kick your fat in the nuts”的作者對這個是怎麼說的,
Tell me this, where in the human body is there a high temperature oven? Or even a flame if we’re comparing to those calorimeters that burn food using a flame. … This method is so far from human physiology, it’s a joke.

簡單講,人體內並沒有燃燒爐,也沒有所謂的火(flame)在我們體內燃燒食物,所以用這種燃燒食物計算熱量的方法只是個笑話。

作者說重點不在你消耗多少熱量,而在你把這些熱量轉換能身體需要的能量/能源(fuel)的效率如何(也就是你的消化代謝能力)。光是計算卡路里只會讓想要減重卻一直失敗的人感到困感挫折,因為每個人的代謝能力不同啊~~
部分原文如下--

Calorie experts tell us that a calorie is a calorie. They tell us that the unit of energy measured by a calorie in broccoli is the same as a calorie found in banana cream pie. Yes, that is true when looking at a petri dish found in a lab. The problem is, human are not a petri dish and we all process those calories differently. Therefore, it’s not about the calories that you consume. It’s about your body’s ability to turn those calories into fuel. If your body has a problem processing carbohydrates, or fats, or properly digesting protein, those foods are not converted to energy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calories they contain. If we all processed foods the same way, this calories in calories out formula would be a beautiful thing. Unfortunately, we all process food differently and this calorie counting method is just one more idea that confuses and frustrates those who can’t lose weight.

或許你會說明明就有人靠著計算吃進去食物的熱量而成功減重。那是因為計算熱量會讓你對吃進去的食物更小心。

你一定聽過很多人講,減肥就是要做到消耗的比吃進去的(熱量)多,其實更重要的是你吃了什麼。兩千卡的雞肉、蛋、蔬果與兩千卡的垃圾食物吃下肚所產生的結果可是截然不同,前者能被身體消化分解並產生身體所需能量,而後者則是會幫你囤積更多脂肪喔!

藥傷肝


你是否想過為什麼吃藥會傷肝?我曾問過週遭的朋友這個問題,朋友說以毒攻毒啊!你認為呢?在看過“Kick your fat in the nuts”後我了解為什麼了!

要知道所有的藥物都是化學合成的,如果是天然的,藥廠就不能把它佔為己有並申請專利,進一步從中賺取利潤。我們都知道肝是排毒器官,我們吃進去的東西只要不是天然的,都會被肝過濾排除掉(這是肝的天職來著!)。這樣講的話,我們吃進去的藥,應該會被肝臟排除掉,那麼這些藥就等於沒效。為了讓藥能產生功效,藥廠就得加高劑量以適時破壞你的肝功能,讓吃進去的藥能產生效用,進而緩解你的症狀(這是藥的天職來著!)。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藥會特別註明不適用於有肝病的人。部分原文如下--

…So, if put a drug in, the liver will filter it out and fulfill its purpose, rendering it worthless. To correct this, manufacturers upped the dosages in drugs to overwhelm the liver so enough of the drug can stay in your system and do the job (or give a physiological reaction) as it is intended to do. …(which is why nearly every drug commercial states something along the line of, “not to be used by those with liver disease”)


不是要大家以後都不要吃藥(藥還是有其存在的必要),但至少在瞭解藥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肝之後能讓我們謹慎一些,不要動不動就吃藥。

Kick your fat in the nuts

T.C. Hale原本是一位喜劇演員,2004年,他的聲帶出了問題,無法發聲。對一位喜劇演員來說,事態嚴重。他看了一位又一位的醫生(一共23位),花了七年的時間,大把的金錢(10萬美金!! 天吶,三百萬台幣ㄟ! 老外是隨便都拿得出上百萬的嗎?),問題還是沒解決。於是他痛下心決定不再把健康交給別人,自己要把問題搞清楚。後來他不只找出自己的問題癥結,並因此發展出一番新事業-他不僅出書教人了解自己的身體是如何運作(包括如何正確睡眠,排泄,減重),並成為natural health practitioner(自然療法從業者?),在營利方面,他親自指導學生解決身體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造成肥胖的原因);非營利方面,他每個月透過網路在超過三十五的國家對相關從事人員教授有關營養及健康的資訊。

以上講的這位是真實人物,非虛構。他就是我目前在看的“Kick your fat in the nuts”一書作者。從書名會以為這是本教人減重的書,其實不是,這是本教你如何活得更健康的書,而副作用呢,則是會減掉多餘的體重(脂肪)。我沒想到要減肥,不是說我有多完美,而是我接受現在的自己,但我相信對於人體內部是如何運作,我所知甚少。所以在某天剛好看到Amazon 網站上這本書Kindle 版在免費,當然不能錯過。(不過即使不是免費,這本書也不貴,不到台幣200元

從上面的文字,你或許會以為這本書會像教科書一樣無趣,其實並不會,別忘了,作者原本是喜劇演員,作者把他喜劇演員的本事發揮在書寫本書上,所以此書並不會枯燥乏味。

雖然作者是位natural health practitioner,他並不是主張醫藥無用論,只是他認為一般人往往太相信醫生,只要身體一有問題就急著找醫生把症狀消除掉。問題是症狀消除掉了,你身體的問題解決了嗎?作者也不是要你質疑醫生,大部份的醫生都是好人,都想幫助病人,但你是否想過整個醫療體系(含醫學院)背後主要是由誰在掌控?看看下面這段作者公開在網站上,希望大家都知道的資訊。(尤其是紅字部份)

With that in mind, here’s the piece of information I came across again and again while I was trying to figure out why each doctor and each medication was making me worse instead of better. This is the piece of information that woke me up to the realization that it was time to put my health back into my own hands. Not that I didn’t still need help from health professionals, but that I would become a player in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what my options really were and what would be best for me. Here it is: The vast majority of curricula that are taught in medical schools in this country were put together by organizations that were founded by, or are funded by,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Read that again.

So let me get this straight… The people who make the most money from our being sick are the same people who are teaching our doctors how to make us “healthy?”

以上是擷自這裡,有興趣看全文的朋友請自行連結。

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有興趣,推薦你看這本書(可惜沒有中文版)。

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

對嘴

週間早上起床後我會一邊聽ICRT 的新聞一邊梳洗穿衣準備上班。早上七點到八點是新聞時間,國內國外新聞都有。八點以後的節目通常只能聽二至三十分鐘就得出門,偏偏我喜歡很喜歡八點以後的這個節目主持人,他常常會分享他自己的想法,讓你覺得好像是朋友在跟你講最近遇到或發生的事。

今天他講到碧昂絲竟然在美國總統歐巴馬第二任就職典禮上對嘴唱國歌,事後碧昂絲竟回應對嘴唱沒什麼不對,很多人都這樣。他以不可置信的口氣評論這件事,並說這和前幾年珍娜傑克森來台灣開演唱會也唱對嘴一樣不可原諒(這事我不確定,我只是聽他講述),人家問珍娜唱對嘴一事,她竟回答因為跳舞和唱歌難以兼顧,這位ICRT 主持人認為那你就不要跳嘛!人家是要來聽你唱歌的。嗯,我喜歡主持人這種性情中人的風格。

講到對嘴,它的英文是lip-syncsync 發音同 sinksync 是synchronize 的縮寫,有同步發生的意思。lip-sync 可當名詞亦可當動詞。

例句...
Beyonce lip-synced at the inauguration.(碧昂絲在總統就職典禮上唱對嘴)
Lip-sync 在這兒當動詞

勉強

前幾天自行車職業選手Lance Armstrong 在歐普拉的節目中承認使用禁藥及注射血紅素。注射血紅素這件事很吸引我,曾聽一位教練說過有些練重訓的人會施打血紅素,血紅素具有攜帶氧氣的功能,血紅素濃度增加,攝氧量就會增加,攝氧量一增加,運動能力(表現)自然提高,運動起來就比較不累。當時我對運動不會累這件事感到好奇,很想體驗一下。不過,靠人為方式增加紅血球以改善運動表現是不公平、不道德的,況且也會危害運動員的身體健康。

昨天晚上我卻經歷了運動不會累的感覺,其實這不是第一次。我很愛游泳,以前幾乎天天下水,現在卻不常游(因為體質因素,學中醫的朋友要我減少游泳頻率),可能一、兩個月會去游一次。通常我一下水就一直游,由於時間限制會大概游一千米左右就上岸,一直以來我游泳都有撞牆期,就是有段時間會很累很喘,大概游到三到四百米左右就很想休息,一直以為這是正常的,只要撐過撞牆期就輕鬆了。可是去年底的某天我發現我游泳竟不會累!完全沒有撞牆期,沒有瓶頸。這令我相當開心,當時我推測應該是健身房的肌耐力訓練提高了我的體能,這只是推測,我不敢肯定,也有可能我的身體那天剛好開竅,矇到了某個技巧。一個多月後我又再下水一次,還是一樣不會累。又再過一、兩個月,也就是昨天,下水前我不知道會不會再經歷同樣的感覺,結果真的游不累,如果時間夠,我可能會一直游到三千米吧!這就像人家常講的,當你卡在某個點無法再往前時,或許答案在別處。有幾年的時間,我一直想精進自己的泳技,希望靠每天練習可以達到輕鬆游泳的地步,沒想我的問題不在泳技而在體力,而我的體力卻是在健身房被逼出來的。

已故知名廣告人孫大偉有次參力捷安特在荷蘭舉行的自行車長征之旅時,好友蘭萱因擔心他的心臟疾病而勸他不要騎算了。孫大偉這麼回答:『人生可以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事情不多,可以勉強的時候就勉強;勉強不來的才放手。』當我在健身房被訓練操到很痛苦時,我會告訴自己再十下就好了,就這麼再十下、再十下,體力就這麼被勉強出來了。

現在回頭看,我覺得那些痛苦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