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智慧型手機

今天新聞說行政院農委會提出六大對策要來穩定農產品價格,其中一個對策就是於今年年底前開發智慧型手機查詢服務系統,讓農民能以簡單的代號就可以取得農情預測及市場行情。不用講下去你也知道農委會被批得很慘,這些不食人間煙火的官員啊~

你換智慧型手機了嗎?我還沒,身邊的親友同事大部份也還沒。智慧型手機是趨勢,即使你不想使用,將來總有一天你會買不到非智慧型手機。希望那一天,能晚一點來。

我的一位健身教練拿的是 iPhone,利用 iPhone,他安排每週課表、上 Facebook。我問他起床第一件事是不是看手機?Bingo!有一次他忘了帶手機上班,那天(剛好有排我的課)他渾身不自在,我覺得那是手機焦慮症前兆(或許該說iPhone 焦慮症前兆)。我是老一輩人,上班地點固定在辦公室,手機功能只使用到收發(電話、簡訊),我不覺得有必要隨時上網,隨時和世界連結,網路上真的有那麼多資訊非得每時每刻連線嗎?不如多花點時間和家人連結或去郊外活動活動還比較實在。

來講講智慧型手機的英文怎麼說吧! 講答案之前容我提提我的工作,我們公司代理的是美國知名廠牌的控制閥,算是業界的龍頭老大,他們最有名的產品要算是智慧型定位器了,說它是智慧型是因為它有預知診斷的功能。客戶如果要的是智慧型定位器,開出來的採購規範就會寫 smart type positioner。相信你已知道智慧型手機就叫做 smartphone了吧!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誰最大

昨天一位同事說他的工作週報四週以來都沒變,他覺得主管根本沒在看,如果主管不看,何必花時間寫工作週報?這讓我聯想最近在看的書《It was the best of sentences, it was the worst of sentences》。在序言裡作者說想要寫好句子,你得接受‘讀者最大’這個事實。不管是寫計劃書、工作報告、回憶錄、甚至是性質類似日記的部落格文章,永遠要記得讀者的存在。作者的重點不是說要寫些討好讀者的文章,而是要銘記你寫出來的東西是清楚,可瞭解的,而且對讀者有意義的。(There is one thing all Readers want: clear, concise, comprehensive sentences that mean something to them.)



在看到這段序言時我有些汗顏,我自己在寫部落格時並不會刻意去想自己寫出來的東西到底對別人有什麼用(如果對某些人有用當然最好)。但接連看的兩本書-《Keys to Great Writing》及這一本 - 都提到這一點,隔天又聽到同事說的‘如果主管不看,我幹嘛認真寫工作週報’,這兩句話把我點醒了,連工作週報都是要有人看的(我比較孬,上面說要寫就寫,管他有沒有看呀!),那平常在部落格上寫東寫西就不該只是自己在寫爽的,不是嗎?當然,一樣米養百種人,相信真的有人純粹是為自己而寫。


同場加映
既然講到部落格,就來提一下部落格文章的英文怎麼講,是blog entries(entry 的複數),單數是a blog entry。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The Writing Process—Keys to great writing 隨摘三

《Keys to Great Writing》最後一章The Writing Process分為六部份
A. Writing in Stages
B. Overcome Writer’s Block and Get Started
C. Overcome the Challenges of Long Writing Project
D. Apply Principles of Time Management to Writing
E. Develop Good Writing Habits
F. Make a Lifetime Commitment


這裡只針對A. Writing in Stages做簡短介紹-
在Writing in Stages,作者建議將寫作分四步驟,分別是
1. Prewriting: Prepare to write
2. Drafting: Get it down
3. Revising: Fix it up
4. Proofreading: Make it presentable


簡單講就是先想好你的主題及目的,了解讀者的期待(需求),組織你的架構。然後就是開始著手草稿,值得注意的是這階段千萬不要停下來修改你的文章,也不要回頭讀你的文章,儘管寫下去,修改的部份留到下一步驟(也就是完成初稿後)再來做。完成修改後最後則是校對。上面四個步驟可以更簡單劃分成兩階段,作者以一句話說明這兩個階段- First be the artist, then the critic. 在初稿完成之前允許自己的想像力任意奔馳,你可以隨性一點,像藝術家一樣,不需要太追求完美,直到進行編輯/修改的步驟。當進行到修改的步驟你就不再是藝術家而是評論家,你得用評論家的眼光來修改自己的文章。


特別提出作者在書中的一個建議- Allow time between drafts. 我相當贊同這點,史帝芬金在他的《Stephen King on Writing》(史帝芬金論寫作)一書也一樣提到當他完成一本書的初稿後他會把它放進抽屜一陣子不去動它。(我相信大部份的作家都會這麼做。)因為如果你完成初稿馬上就編輯它,會無法分辨你在腦子裡唸出這些文字和一般讀者在螢幕上或紙上看這些文字的差別。如果把進行創作及修改之間的時間拉長,你就能跳脫創作者的角色而以比較客觀的角度(就是讀者的角度)來看自己的作品。如果時間有限,作者建議至少有一天的‘冷卻期’,再不然,起碼一小時。


這是一本很好的工具書(但沒有工具書的無趣與冷漠),不管是寫商業書信或心得報告,甚至個人創作(即使你是寫中文而非英文),你都能從中得到幫助。

2011年7月16日 星期六

教宗的洗手間

這部片得過不少國際奬項,我曾N次在出租店拿起來看了看又把它放下,因為題材引不太起我的興趣,現在終於把它租回家看。


故事是以1988年發生的真實故事改編。位於巴西隔壁的烏拉圭是個物資缺乏的貧窮國家,負責養家的男人得靠幫當地雜貨店從巴西帶回物資來賺取走路工資,沒錢的靠雙腳,稍微好一點的騎腳踏車,再好的則是有摩托車當運貨工具。把東西從巴西偷渡回烏拉圭最困難的是要躲貪污的巡警,運氣不好的人會被巡警没收東西。


當時教宗若望保錄二世預計造訪烏拉圭,並在烏拉圭的梅洛鎮發表祈福演說,此一消息一再被新聞記者不實誇大,新聞一直報導會有上萬巴西人會湧進梅洛鎮,會為烏拉圭帶進觀光人潮及無數就業機會。梅洛鎮的貧窮居民心想他們就要發了,於是有人把房子賣掉,有人用房子向銀行貸款,有人把僅有的牛隻賣了,買進食物原料,如麵粉,絞肉,糖水等,把原料做成麵餅,烤香腸,棉花糖。教宗要來了耶,上萬巴西人要來咱們鎮了,我們只要賺這一攤日子從此就好過了。


在大家傾家當產忙著準備食物之際,男主角貝托卻靈光一閃想到巴西人來到烏拉圭一定找不到像樣的廁所,於是他要太太把所有積蓄拿出來讓他蓋一間有牆有門有馬桶的廁所,到時候他只要靠著向使用廁所的巴西觀光客收費就可大賺一筆啦!


事實是教宗來到梅洛鎮那天,統計的人潮只有4000 人左右,其中大部份是烏拉圭人,梅洛鎮一共設了387 個攤位,來自巴西的人只有約400 人,其中300 人是新聞媒體。但電視上,新聞記者仍面不改色地誇口“上萬人湧進梅洛鎮,為梅洛鎮帶來無數就業機會,我們期待教宗再度來訪”,事實是教宗沒有再去過。


傾家當產的梅洛鎮居民所製作的食物一夕變成廚餘垃圾,一切從頭再來。


我不喜歡這個題材,雖然是有點好笑又諷刺的劇情,但講的是貧困小人物的人生,感覺有點無力。我還是主張看電影應該是種享受,輕輕鬆鬆或緊張刺激都好,有時考考腦力或來點自省也不賴,至於看小人物苦哈哈地過日子,還是不要太常才好呀!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復仇老爸及其它

最近在很短的時間內看了常被人拿來比較的兩部片“驚爆萬惡城”與“即刻救援”。兩部片都是報仇的父親。


“驚爆萬惡城”中擔任警探的梅爾吉勃遜的女兒因為欲揭發公司非法製造核武而遭暗殺,為查出真相,梅爾吉勃遜面對的是企業與高層政治人物勾結的集團,幾乎可說是國家機器了。

“即刻救援”中擔任保鑣的連恩尼遜從紐約追到法國,為的是把女兒從販賣人口的犯罪集團手中搶救回來。

“驚”片格局比較大,劇情非單一線進行,一開始電影就讓觀眾知道男主角的女兒死了,剩下的就是找出真相。“即”片格局較小,劇情專注在搶救女兒,真相早就知道,剩下的就是答案-搶救是否成功,此片節奏緊湊,完全不拖泥帶水,再加上男主角殺人俐落,是部相當容易收服男性觀眾的片子。

兩部片都不錯,但我比較喜歡“驚爆萬惡城”,它讓我想到到死別及權力的腐化。

在“驚爆萬惡城”裡,梅爾吉勃遜表現得相當內斂,對於女兒的死他並沒有呼天喊地,但是他的內斂卻讓我眼淚不住流下來,因為我想到我已離世的父親。根據悲傷諮商理論,幼年喪親、成年喪偶、與老年喪子是人生最悲,而中年喪親則常被人忽略,一般人通常認為中年喪親可能不會很悲傷,對生活不會有什麼影響,辦完喪事不久這個中年人應該就可走出悲傷,恢復原來的生活狀態。相較而言,喪親是成人諸多失落裡,如離婚、喪子、失業等之中最隱而不顯的重要失落,卻會對中年人追求人生存在意義和生產力的壓力之挑戰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我覺得到現在我還被這個失落影響著。


記得看過網路轉載的一篇文章,主要是講商場上人家對你好不是因為你這個人,而是你背後所代表的利益,但人常會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很重要,是somebody,其實一離開那個位子,你只是nobody。在“驚爆萬惡城”中的參議員利用職權來捍衛自己的非法私利並動用公權力草菅人命,一付自己是somebody 的姿態,著實讓人厭惡,所以當兩位已經沒有什麼可再失去的主配角對這樣的人執行非法正義時,實在叫人爽快。

對於“即刻救援”我也有兩個想法,一是自助旅行不要隨便和人共乘,不要隨便讓陌生人知道你住哪,不然被賣掉都不知要向誰求救。二是男人真是奇怪的動物,為了讓小弟弟爽快可以花幾十萬歐元買下異國女子,想必是自信心不夠才要花大錢佔有別人。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有主見

今天牧師講道中提到今年我們教會的兒童夏令營中有位國小五年級的小朋友很有主見,因為當營會的小朋友一致通過某件事時,他仍堅持反對,牧師笑說小朋友年紀輕輕很有主見。

這讓我想到去年十一月商業週刊以“史上最難管的一群人”為標題,講的是八十後出生的一代已陸續進入職場,這些八十後年輕人卻讓企業主感到頭痛。摘要如下:

一、遇到問題就逃跑,受挫力超低
八○後:工作是讓自己快樂的方式之一,如果這裡讓我痛苦,我為何要忍受?

二、開會意見一大堆,服從性很低
八○後:網路既有的經驗知識那麼多,可能你這東西是死胡同,難道我要照做?

三、討厭加班,總說工作生活要平衡
八○後:我的人生,不是只能靠工作成就來定義。我還需要發展其他的身分。

四、一天到晚跳槽,加薪也留不住人
八○後:我是對我的事業生涯忠誠,不是對你的公司忠誠,有更好的舞台,我當然要走!

五、電腦螢幕不是Facebook就是MSN
八○後:就像你抽菸、需要休息一樣,而且很多工作的合作線索,我也是在Facebook上找到的啊!

六、總說上班要彈性、能不能不打卡
八○後:重點是能否把事情做完?有了電腦、手機,隨時能工作,為何要到公司「表演」工作給你看?

七、稍有一點點成就,就想快速升遷
八○後:跟玩遊戲一樣,打到怪,就立刻晉級,這樣才公平。誰有實力就是老大,管你是老頭還是小孩?


接著我又聯想到我們公司也有一位和上面敍述有點像的八十後出生的同事,是位很有主見又很敢穿的女孩兒,她的招牌是露背或挖背上衣搭配露出來和大家大方打招呼的肩帶,因為公司沒人這樣穿,所以一開始覺得怪怪的,後來看多了就知道原來這就是所謂年輕人的穿著啊!有男同事說這樣很好哇!這讓我聯想到電影“男女生了沒?”(The Ugly Truth),男主角在他主持的帶狀節目《醜陃的真相》中直接點出男生的想法很簡單,女生不要把它複雜化了,如果女人想要男人正眼看你或注意到你這個人,只消去買台跑步機,把自己的身材練好了秀出來男人自然就注意到你了。

回到前面話題,將來是年輕人的世界,我們五六年級的人想法是怎樣一點都不重要。我比較想知道的是,如果是男同事的女兒這樣穿,他們會怎麼辦呢?可能也管不動了吧!

2011年7月7日 星期四

貪與偷

你對業務員的印象是什麼?我們有位女同事常大聲對公司的業務說,業務的話如果可以信,大便都可以吃了!這是誇張話,但也講出了一般人對業務的觀感。


工作上我的觀察是當業務的為了拿業績常會偷呷步,比如說產品沒有完全符合客戶規範, 為了拿案子就用騙的。我在工作上較常看到的就是偷改法蘭;客戶要法蘭接口的控制閥,為了省成本,向原廠買鎖牙接口的閥,然後在台灣買法蘭來焊接。如果這些事情都明明白白攤在客戶面前,這樣就沒有欺騙,我覺得OK,如果沒有誠實告知客戶卻騙客戶這是原裝進口的,我就不太能接受,畢竟這是十幾萬到幾十萬塊的東西,試想,如果是你,你是否接受人家以欺騙的方式賣東西給你?或許有人會認為修改過的產品品質又沒變,幹嘛那麼計較?這就是問題所在,當我們無視小偏差或甚至認為它是正常時,我們的價值觀已經偏移,日子一久,對價值觀偏差的容忍度會不自覺愈來愈高。我相信塑化劑事件、海關收賄涉性招待這種事情也不是一開始就玩這麼大,是吧?


人家說當業務的腦筋轉得快,當然錢賺得也會比一般上班族多,我覺得這就像兩面刃,的確,當業務的腦筋轉得快,因為錢在誘使他快一點、機靈一點、唬爛一點,但人貪過頭就易失控,會變得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初當業務的人在業績不穩時尤其易走上這條路,不可不慎。(<──好爛,不知怎麼接,只好草草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