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癌症的人在一開始知道自己得了癌症時通常會想”我為什麼會得癌症?”接著他會去檢視自己的飲食作息,如果在這一階段找不到原因,很多患者會自問,是不是我做了什麼壞事才會被懲罰?
今天動物星球頻道在晚間七點多播出綠色和平組織船“希望號”在2005年12月企圖阻止兩艘日本漁船捕鯨未果,眼睜睜地看著以“科學研究”為名義而實質上是從事商業捕鯨的日本漁船殘忍地殺死座頭鯨並現場進行“食品”加工,看到後來我難過到眼淚差點掉了下來。有那麼一瞬間,我的心中閃過“所以這次日本會被海嘯侵襲得這麼慘”的念頭。這念頭就存在那一瞬間而已,我知道我犯了和開頭講的癌症患者一樣的毛病-‘不自覺把剛好看到、聽到或遇到的兩件事’用‘因果’串在一起(日本今天遇到的天災純粹是因為它位於太平洋四個板塊間)。好巧,晚上運動回來看到網路新聞說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公開說強震是天譴,我的天哪,他和莎朗史東真有得比,還好他很老了,不用擔心政治前途。
1982年6月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禁止商業捕鯨的決議,2006年則通過了一份支持商業捕鯨的《聖基茨和尼維斯宣言》,這讓主導這一宣言起草工作的日本看到了希望。
日本為何要堅持這項連他們自己國民都不贊成的殘忍活動?日本為了說明捕鯨的正當性,還宣傳說鯨魚肉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蛋白質來源,在二次大戰前後的困難時期,鯨魚肉的確大大緩解了日本的糧食危機,但是富裕起來的日本人已經很少再去吃鯨魚肉,日本民族也不再需要依靠鯨魚肉來獲取蛋白質。它也沒有經濟效益可言,有人說是為了傳承文化,其實也欠缺說服力。那到底為什麼日本要推動捕鯨?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報導,它的分析很有道理,它說日本之所以要拼命捕鯨主要是出於日本人一種與身俱來的危機感。在他們看來,生活在大海中的鯨魚是日本人天然的糧倉,渾身是寶,營養較高,肉量豐富的鯨魚也確實幫日本度過難關。作為一個自然資源匱乏,糧食不能自給的島國,日本需要保持本國先進嫻熟的捕鯨技術,也需要國民不能只吃外國牛肉而忘了吃鯨魚肉的習慣。簡而言之,捕鯨以及食用鯨魚是與日本的糧食安全息息相關的,等有朝一日國際形勢緊張,世界出現糧食危機,日本還將需要捕殺鯨魚來填飽肚子。
在一些日本的政治家和學者看來,西方國家批評日本捕鯨並設定商業捕鯨禁令,並不是簡單地出于環保或動物保護主義的想法,而是包含著政治意圖甚至是遏制日本的戰略考慮。此外,更有日本學者指出,美國批評和阻止日本自由捕殺大海裏的鯨魚,是為了讓日本在糧食安全上對美國形成依賴,並大量進口美國產的牛肉。這位學者對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養成了早上吃麵包的西洋式習慣表示擔憂,認為日本人應該保持本民族吃大米以及包括鯨魚在內的所有海洋魚類的傳統,這樣日本才能夠保證自己的糧食安全不受別國的控制。
看了這份報導,再看看最近新聞上,日本民族對於地震海嘯後的理性反應,讓人不得不感嘆日本民族特有的危機意識。
昨天在看個人意見的新書時看到The Fashion Canon 才知道原來canon 是個單字不是相機品牌。當然“Canon”是知名相機品牌,但它的意思是正典/經典、重要作品、教規的意思,比如Western canon, Victorian canon。所以取名字很重要,知名相機品牌“Canon”早就贏在起跑點了,不信你上網google 一下canon 這個字,幾乎一面倒地出現Canon相機啊!
這是我看過最快的一本原文書(或許不能說是原文,原文應該是西班牙文),花了我不到半天的時間。原因是它不厚,文字簡單,而且以一頁一短篇的方式書寫而成,非常容易讀。作者Paulo Coelho,他最有名的作品應該是《The Alchemist》,中文書名《少年牧羊奇幻之旅》。(題外話:我覺得把“The Alchemist”翻成“少年牧羊奇幻之旅”實在很妙)《Warrior of The Light》尚未有中文版,網路書店在作介紹時大都把它翻成《光明戰士》,雖然乍聽之下很像什麼線上遊戲的主角,但也算貼切啦!
本書其實是集結作者在1993至1996年間在巴西媒體上曾發表的專欄文章。內容取材世界各地智慧各家思想,甚至包括了中國的孔子與老子、禪宗都在討論之列,以故事或是箴言的方式,講述主角-「光明戰士」。這位「光明戰士」有自己的想法,不會盲從別人強加在他身上的意見,也不會浪費時間在別人對他的批評之上,他知道他有所不足,也希望能實現自己命運想要達成的目標。透過這些文字,每一篇內容都可以看到人生中的大智慧,發現原來「光明戰士」就存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目中。
上面這段是擷自網路上的簡介。這樣的介紹,算是貼近本書。一開始看這本書我有點失望,因此把它晾在一邊,最近再把它拿起來看,邊讀就邊產生了興趣。說對它失望是因為和《The Alchemist》比起來,你會覺得這也未免太容易了,其故事性沒有《The Alchemist》強,而一篇篇的短篇讀起來還有點像我們常收到的一些有關人生智慧的e-mail。它的序言與收場是一個故事(這樣的結構和我很喜歡的《乞丐國王的時光指環》很像),中間就是一篇篇的短篇。
以下是幾篇我還滿喜歡的篇章
第10頁,
A Warrior of the Light knows that certain moments repeat themselves.
這篇是在講光明戰士(可能就是你,我)常會一再遇到相同的難題/處境,這讓他很沮喪並認為自己一點長進都沒有。
他對自己的心說: “這一切我以前都遇到過啊!”
“沒錯,但你只是遇到,你並沒有超越它”,他的心回答。
於是戰士領悟到所有這一切的發生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教會他那些他不願意學的事。
第101頁,
The Warrior of the Light knows how to lose.
當光明戰士遇挫敗時不會講諸如“喔,這對我來講一點不重要”或是“老實說,我並沒有那麼想要它/獲勝”,他會面對挫敗,不管是受傷,失落,或是被朋友離棄,他對自己說:“為了它,我奮力抗爭,但沒有成功。這埸戰役我失敗了。”他從這些話得到了力量,他知道沒有人永遠贏,他知道了如何從失敗中區別成功(he know s how to distinguish his successes from his failures)
第102頁,(以下原諒我懶不解釋了)
When somebody wants something, the whole Universe conspires in their favor. The Warrior of the Light knows this.
For this reason, he takes great care with his thoughts. Hidden beneath a whole series of good intensions lies feeling that no one dares confess to himself: vengeance, self-destruction, guilt, fear of winning, a macabre joy at other people’s tragedies.
The Universe does not judge; it conspires in favor of what he wants. That is why the Warrior has the courage to look into the dark places of is soul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he is not asking for the wrong things.
And he is always very careful about what he thinks.
所以要當心你的思想,你的願望啊!
第125頁,
The Warrior knows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words in all languages are small words.
Yes. Love. God.
They are words that are easy enough to say and which fill vast empty spaces.
There is, however, one word-another small word –that many people have great difficulty in saying: no.
Someone who never says “no,” thinks of himself as generous, understanding, polite, because “no” is thought of as being nasty, selfish, unspiritual.
The Warrior does not fall into this trap. There are times when, in saying “yes” to others, he is actually saying “no” to himself.
That is why he never says “yes” with his lips if, in his heart, he is saying “no.”
簡短一句,不要當爛好人。
仔細看書封面,在書名下方有兩個字“A MANUAL”。所以說這本書是一本手冊,不管在何時何地,都可以翻開任何一篇來讀,感想呢…,則視你當下的心情/處境會有所改變。
人家說好壞是比較出來,此話真是不假。去年四月我還發文說這本書讓我看得很痛苦,但就在去年底我看完“Up in the Air”後,回過頭來再拾起本書,發現這本書讀起來好順啊!想必是經歷過“Up in the Air”的洗禮,我的功力又進一步了。我想表達的並不是“Up in the Air”寫得不好,而是1. “Up in the Air”比較艱深,2.功力是需要累積磨練的。
“Lucky Man”是Michael J. Fox 的自傳,但它不像一般的自傳。如果他沒得PD(帕金森氏症)就不會有這本書,也因為PD,讓他的人生轉向,在一般人眼中很悲慘的境遇對他卻是有不同解讀,所以他才自許是個Lucky Man。對於作者我沒有特別喜好,會買書來看是因為書評一面倒地好,書本身算是好看,看完書讓我對這位名人多了份尊敬。
書從1990年他發現身體的異狀開始,正確地說應該是從他左手小指開始不自覺抖動開始,隔年醫生宣布他得了PD。接下來就從他小時候的生活講起,中間不時穿插著現在以對比小時候。我滿訝異他高中並沒有畢業(後來靠自學完成社區大學學業),不像好萊屋明星動輒哈佛耶魯,Michael J. Fox 不喜歡唸書,所以一有到美國拍戲的機會就輟學,這中間當然經過家庭抗爭,他是軍人家庭長大,他的父母和我們這邊的父母一樣認為唯有好好唸書,將來找份穩定的工作才是王道。但偏偏他是全家書唸得最差的,唯有他的奶奶Nana一直堅信Michael 將來必成大器,她要Michael 的父母不要擔心他的功課不好,因為奶奶在家族的地位及Michael 本身的堅持使他的父母最後答應了他的要求。
Michael並非一開始就走紅,這中間的過程書中寫得很詳細,我比較想提的是他從被醫生宣告得了PD 到7年後他公開自己得病的心理轉換。知道自己得病後他只讓家人及幾位至親好友知道,雖然家人知道他得了PD,但他還是把自己隔離起來(心理上的隔離),一肩擔起所有的壓力,連他的太太都沒辦法分擔。他很喜歡喝酒,甚至到了酗酒的地步,即使知道得了PD 後他還是忍不住喝酒(壓力及工作環境的因素),他在書中說如果不是得了PD,他一定會和有些明星一樣把自己葬送在酒精毒品中(他很喜歡喝酒,甚至到了酗酒的地步),但最後在太太幾乎要放棄他的情況下他求助於一向瞧不起的心理治療並成功地戒了酒。在他公開自己病情後他的生活重心由戲劇圈轉移到公益-為帕金森氏症病患爭取經費,他在書中提到他想像如果是以前的他和研究帕金森氏症的科學家共處一室開會的話,一定會裝出一副自己得行的痞樣,但實際上卻得頻頻低頭作筆記。然而現在的他卻因為PD 逼得他一定要去瞭解這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解藥的疾病,使得他能夠深入地與科學家討論這個疾病及任何新的發展,也因為他是名人的身份讓他能得到多一點的聚焦,讓社會大眾對這個疾病有多一點的注意,進一步對所有帕金森氏症病患有所貢獻,這的的生命讓他充滿感恩。
基督徒常講不管好的壞的都要感謝上帝,有時壞的事發生不見得是壞的,往往壞事的發生是為了接下來的攀高,就像是要跳高就得先蹲低的道理一樣。我上一篇講的“雨中的3分58秒”也是這樣,如果主角卡西迪沒有被迫離開,他不會把心力全放在練跑這件事上,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勝利。
這本書的書腰及封面把這本書形容得很精彩,最聳動的是”全美圖書館失竊率最高的小說”這句,讓人懷疑到底是有多好看呀!好看到有人想要偷咧!不過借我這本書的朋友可是看都沒看就借我了,問她為什麼?她說還沒有fu啦!若問我好不好看,我覺得滿好看的,因為我是那種喜歡看運動員由苦練到出人頭地的電影的人,再加上我本身喜歡運動也持續有在健身,至於合不合借我書的那位朋友的胃口,我倒是持比較保守的態度。
這是本講跑步的書,但它不是在教你跑步秘訣,它講的是一位很有天份的跑者(卡西迪)如何從校隊隊長到因為出頭為其它運動員抗議學校的某些莫名其妙的規定而被學校強迫離開校隊並被阻止參加任何賽事,到最後由學長也是一名跑者(更是奧運選手)的協助而以非本名參加一千六百公尺徑賽並以低於四分鐘的成績贏得冠運的過程。我覺得最好看的地方是作者在描述訓練過程中跑者的身心所經歷的折磨,那種生不如死的煎熬,相信大部份經歷過這過程的人無法像作者那樣精確地用文字把它呈現出來,所以看到也是優秀跑者的作者把它書寫成書時會令人敬佩他駕馭文字的能力。
有些推薦文說這是一本鼓舞人勇敢追夢並堅持到底的好書,我卻覺得我的獲得並不在這些論點上,可能是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我的夢想在哪?是啥?但看書的過程卻讓我一直想到近日來我的健身房TRX訓練,雖然和運動員比起來我的訓練可說是九牛一毛,但這個一毛卻把我壓得氣喘如牛,汗如雨下,甚至頭暈(對於年過40的大嬸,你還能要求什麼呢?),每次練到這種地步我都很想求繞,希望教練放過我(雖然還是沒有說出口),看完本書時我決定下次要改變心態,撐下去,撐過去我就又進一步了,而且上完課的感覺就像作者所講的,是一種‘奢侈的享受’啊!
今早部門經理眼睛不適去看醫生,所以今天新加坡人來做簡報經理不在,後來開車載經理去看醫生的同事進來,新加坡人問同事,經理眼睛還好嗎?同事想要講的是經理在點眼藥水,等一下就進來,他竟然講he puts medicine in his eyes,喔~,我的天啊!他在講什麼啊!不過,我想新加坡人是聽得懂的。
眼藥水是eye drop,點眼藥水是apply eye drop。如果是眼藥膏則是eye ointment,ointment是軟膏/藥膏的意思。總之,千萬不要想不開把medicine放在眼睛裡去啊!